韓劇《黑幫的我成為了高中生》微雷劇評與觀後感

這輩子第一次看韓劇的經驗,獻給《黑幫的我成為了高中生》,是我的幸運。

趁著內心澎湃寫下一些觀後感,這麼讚的東西不能只有我看到!

以下內容不會提到劇中哪個人物具體發生了什麼事,而會將劇中刻畫深刻、貫穿整部劇的主題,切幾個面拉出來講。算是微雷的劇評吧。

來自官方 IG

一、題材特殊,可主要動人處不在靈魂轉移

《黑幫的我成為了高中生》一劇,看名字就知道,劇情特色至少有部分來自「靈魂轉移」的創意,劇情張力也少不了「黑幫」和「高中生」的反差。靈魂轉移固然能帶來奇幻的新鮮感,黑社會人物的拳打腳踢也能讓觀眾感到酣暢淋漓,可這僅僅是《黑幫的我成為了高中生》的基調,不是劇情主弦律中最精彩的部分。

在我看來,全劇最精彩的莫過於 ── 經歷歲月歷練的黑幫老大,如何在擁有高強的武力時,面對暴力困境,極盡善良地「選擇」以暴力以外的方式解決問題。

「高級」的黑幫明白,暴力看起來有用,可這世上很多事,不是透過暴力能解決的。即使能解決,解決的很可能也只是問題的表象層次。

更深層的問題,在現實中可能很困難。主角在筆記本裡寫下的目標貫穿全劇,要做到任何一點,需要倚賴的主要不是武力。

來自官方 IG

二、全劇多層次詮釋暴力,溫柔堅定地指出何謂父母和大人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本劇,我想那個詞肯定是 #暴力。

黑幫暴力和校園暴力顯而易見,但在劇中成分不如想像地多,劇情深刻的點在於,編劇用幾位高中生主角的生命故事以及對其家庭的刻畫,展演不同型式、眾人隱而未覺的 #家庭暴力。3 個家庭,3 種不同的家暴型式,從冷漠忽略到嚴格管束,各自對孩子產生無可磨滅的影響,也導引出了劇情走向。

劇中最可怕的人物,不是黑幫,是 #父親。不是在校園滋事的未滿 18 歲青年,而是知書達禮的 #大人。

「真正的大人,是不會讓孩子遭遇不幸的。」

「父母應該成為守護者。沒有守護的孩子會變得不幸。就算早早學會了獨立,對孩子也沒有什麼好處的。」

「照顧並養大,幫助孩子成長為品行端正的真正大人,這就是養育的意思。」

以上是劇中幾句經典台詞,配上深刻劇情,令人無比動容。

咱們社會裡,醫師、護理師、檢察官、學校老師,全都要檢定考,要做廚師、司機、水電工人,也需先考取證照,唯獨最重要的為人父母卻不用,令人感到十分無奈。如果哪天社會為父母成立補習班,這部片肯定會是必修的極好教材。

三、體力和智力雖有力量,但主要促成改變的終究是愛

《黑幫的我成為了高中生》一劇,由韓國同名 BL 小說改編。小說我沒看過所以不敢說,但據報導,拍成影劇時編劇有把原作中的 BL 感情線移除。當然啦,找來拍片的幾位男主角顏値一定高於平均(有位還是男團成員),劇中幾位主角的緊密互動中,呈現脆弱、需人協助的一面,彼此間發展出深刻的體貼與依賴,免不了有世俗認定的許多高中生 BL 元素,例如下課後溺在一起、一起出遊過夜。但我認為看劇和劇評時,如果把整部劇往 BL 的面向推,那會非常可惜。

並不是兩個高中生比一般朋友更緊密地相處在一起、思念對方、依賴對方,就是 Boy Love。Love 不是這個意思。

幾位男主角之間當然有愛,而 #愛 也是全劇對暴力的回答 ── 真正讓人擁有改變周遭環境力量的,不是體力、不是智力,而是當責的心態與願意接納他人的愛。

愛不是感情衝動、不是肉體狂歡,而是成熟大人的一種選擇、一種高貴的品德。愛是當別人一再傷害你,你卻始終願意理解、接納對方,不斷釋出善意,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幫助對方,哪怕犧牲自己利益,也渴求對方能過上更好生活。

社會上,有的大人用給孩子的錢取代陪伴與關心,有些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標準面對人生,有的甚至自己都沒能先活好卻搞出了一個孩子,這些都會衍生出孩子的發展問題、校園問題、社會問題。《黑幫的我成為了高中生》一劇,用 8 集劇情,讓觀眾懂得一個道理 ── 不論師長口頭教誨、爸媽耳提面命、校園或社會規範,全都感召不了受傷的青少年,真正要穿透和融化一個人,為他人帶來巨大改變,唯有愛這一條路。

「你在我遇見的所有人中,是最優秀的朋友,也是最優秀的大人。」

如果哪天靈魂交換,願我也能成為一樣好的大人。

#乾太好看了
#警告_會黏住
#好了不要再亂滑手機_亂看新劇惹

--

--

陳和謙
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

長庚醫學系畢業,現任台北榮總家醫科住院醫師 Resident of Family Medicin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