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紙,雕 成。若涵|成若涵

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 Walk of Life
7 min readDec 18, 2018

文字|柯霈婕 Janet Ko

說起這天的講座,我覺得倒像是場小型座談會。人不多,講者隨性好聊,歡迎大家有問題直接舉手,或是想聽什麼跟她說,隨時調整分享內容,PPT準備了將近兩百頁,卻也沒有照本宣科定要照著事前的準備演說,這是成若涵與「走自己的路」的互動,也間接反映了她的人生哲學 — — 沒有什麼事非得要怎麼做才正確。

第三場「走自己的路」講座,邀請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分享她的故事,一位被蘋果日報、台北畫刊、太報、今日觀點等多個網路媒體採訪過的女子,受訪議題的關鍵字有:台大畢業、紙雕創作、北監受刑人紙雕授課、台北燈節等,原以為這位歷經多次媒體訪問的講者,陳述分享應該會是有調理而老練,但我錯了,比起老練,「從容」或許更適合她。

講座七點半開始,前十分鐘悠悠走進課廳,對於大家緊張神情也不以為意,她臉上的表情對上內心的O.S我猜應該是:「這麼緊張幹嘛呢~我說會來就會來呀!」一一跟大家打招呼、和現場熟識的朋友閒聊,一點都沒有待會要上場演講的緊張感,一身白色合身九分褲搭上黑色背心,外頭罩上一件露頸襯衫,讓大而素雅的銀飾項鍊在胸前點綴,俐落又率性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

台大畢業的成若涵,沒有選擇投入高薪職場,而是走上跟學科無關的紙雕創作,但要說她的所學與現在的志業毫無關係,也非絕對。小時候因為家裡沒汽車,一家出遊總是搭火車定點旅遊,也許是一個農村、一個鄉鎮,他們一待就是好幾天,養成她認識土地的方式,就讀農業推廣系也就不難理解了,大學密集走訪農村的經驗烙印心中,「臺灣很美麗啊,有很多角落是很值得被認識的。」於是她投入《紙雕・臺灣百景圖》創作,從自己居住的東區開始,把臺灣景色以紙雕成,進而成為若涵的符號。

成若涵的「地域創作」少不了生動的人物街景與巷弄間的細膩氛圍,這是因為她在創作前一定會親近當地生活、踏察歷史文化,觀察人們互動、建築形式與顏色等,就拿她去鹽埕駐村創作的經驗來說,她沒有急著在鹽埕完成作品,而是認真在那裡生活,接觸在地的人事物,跟大嬸叔伯話家常,言語間勾勒出他們記憶中的老城,透過巧手化為紙上的真實風景。

駐村、尋訪對若涵來說都是在熟悉不過的事了,只不過現在她把在地人的記憶、城市鄉鎮巷弄的風景轉為圖像、刻成紙雕,若涵看似走了一條跟大眾期許不同的路,其實背後的養成也是其來有自的。

為何成為紙雕藝術家,只佔了本場講座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二是成若涵鮮少對外分享的故事。

「在一個很熱很熱的夏天,我接到一通電話,是台北監獄打來的。」電話裡對方的語氣很有禮貌,以老師稱呼,原來是問她願不願意到桃園的北監授課紙雕,但學生都是男性重刑犯。若涵幾乎沒猶豫就說答應了,怎麼會?難道不害怕?

「為什麼要害怕?犯人也是人呀!而且人生難得有機會可以進入監獄耶!」她說這話的時候一點都不矯情,也沒有少女的好傻好天真,反而有著機會來了就不放手的勇往直前,我以為那是來自牡羊座的好奇心外加冒險犯難的精神,但其實是來自摩羯座不能安份的靈魂。

她的八位學員有一半是10年以上的重刑犯,有違反槍砲管制條例、妨害性自主、販毒,甚至盜伐木等罪,但可以進到教室來學習的人,都是表現良好的受刑人,只不過他們在監獄裡的時間太久了,幾乎沒有跟外界聯結,甚至不知道如何跟人相處、表達與介紹自己。若涵想,可以用自己的專長回饋社會很棒,只是除了教給他們紙藝,還能給他們什麼?難道紙雕可以成為出獄後的謀生之技嗎?

人要對未來抱持希望,才能持續往前邁進。

於是「希望」成為若涵的教學主題,她先是用一部電影《真愛每一天》讓學員們分享觀後心得從中理解他們的故事。「把握每個當下」是電影想告訴大家的事情,不過大哥們的見解反倒給我們上了不一樣的課:「沒有什麼好回到過去的,做過的事情就是自己承擔。」也有大哥只緩緩說出兩個字 — — 「接受」,面對發生在生命的一切,命運也好、自己的行為也罷,發生了就勇敢承受。

所以若涵給他們的第一門創作課題是「如果生命只剩一個月」,他們想做什麼?內心最珍視的回憶、最渴望的願望是什麼?結果每個人的手稿都是跟愛與家人有關。60歲伯伯畫的是與家人的團圓飯;泰國同學把自己畫進去,在畫裡它肩上扛了一個小孩、站在一棟漂亮的家門前;越南同學畫出他的女朋友,畫裡有飛機、有山有樹,是他們回家鄉過日子的樸實想望;有大哥的畫是被山田圍繞的熱鬧四合院,那是他記憶中的家鄉樣貌;也有幾個大哥畫出娶妻生子的心願以及兩個小孩踢球、與太太看夕陽的溫馨景象。

接著以「流不走的掌中沙」為故事創作繪本,讓受刑人思考生命的流逝與留下,手掌捧著時間與生命的流沙,即便再怎麼用力與用心,最後留在手中的不過就是那幾顆誰也帶不走的石子,而紙雕繪本裡,最後留在手裡那八顆小石子,就是大家第一次的作品 — — 「如果生命只剩一個月」的心願。這個立體的光雕繪本現在是北監至善大樓的鎮樓之寶呢。

若涵分享受刑大哥們的紙雕創作

現場有人問她的創作靈感何來?會不會有瓶頸?

「我現在在我的IG上每天分享一個生活中的療癒片刻的紙雕創作,我稱那是『臺灣百景之生活的百百樣風景』。」點開IG搜尋「ppc.chengjohan」,有大稻埕的意麵王、永樂市場外的麥芽餅、漲價珍奶的哀愁、最後一片秋葉落下的聲音……生活中的小小風景都是若涵的創作主題,所以回到觀眾的提問,「只要臺灣還存在,靈感就不會缺乏,因為生活就是我最珍貴的創作素材。」

這天有兩位觀眾是前陣子在課廳上成若涵紙雕刻的同學,他們回想上課當天,若涵也是先帶他們認識大稻埕,走走看看巷弄裡的庶民生活,之後才回到教室讓他們畫出眼中的大稻埕,這是若涵創作的方式,也是她想讓大家認識土地的方式。

在若涵的生命裡,不只是有紙雕創作,只要是她沒嘗試過的事情,都極度樂意挑戰,北監教學、當電台DJ都是她認為是生命裡不可多得的經驗。「你覺得我OK,我就OK!」這是若涵對任何來到眼前的機會的態度,所以當台北廣播電台企劃提出職人主持廣播的節目邀約,她也是這麼回答對方的。

「人生就是這樣,有什麼機會來、就去把握去挑戰,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會選擇紙雕?其實每個人都有想做的事情,差別在於你有沒有勇敢踏出這一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個人個性不同,有人會要求自己想到百分之百、確定沒問題了再踏出這一步。」

但人生永遠不可能想到百分之百再去做,只有踏出去了,才有可能走到那一百。

文字|柯霈婕。木可柯。這樣生活
攝影|莊坤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