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麥當勞廣告中看見了自己的身影

付出這麼多的精力與時間才得來的成果,你放得了手嗎?

謝寬|Kuan Hsieh
走馬看花專員
11 min readSep 24, 2020

--

(強烈建議多次服用此廣告)

前情提要

前幾天早晨打開手機,在一則廣告中看到了小提琴大師林昭亮,我以為是公益性質的影片,沒想太多就直接滑掉。第二次看到這個影片是在家裡的 Line 群看到我爸分享,我點開看了幾秒以為是跟小提琴相關的教學影片,再次滑掉。現在的廣告要讓人好好的看完真的是很難,直到我第三次在 Facebook 看到大學弦樂社的學長分享這個影片,說他看這個影片想到了曾經學琴的種種,我才終於願意點進去好好的看完。

不看還好,一看不得了,不愧是我心目中專拍高品質廣告的麥當勞,請來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導演林君陽執導這支廣告,畫面質感就不說了,這是近期讓我最有共鳴的一支廣告,其中包含的故事才是我今天突然想寫文章分享的主因,一起往下看吧。

廣告劇情

廣告以林昭亮老師的回憶開始,以旁白的方式講起 30 年前在紐約教琴時的故事,因為在學琴時候到很多老師的幫助,讓林昭亮老師在教琴時也不斷思考該如何幫助自己的學生。畫面來到教室中,女主角正在林昭亮老師與同學們的面前拉琴,但對曲目的不熟悉與詮釋的方法不到位而被老師接連打斷。

經過老師課堂上的指點,女主角自己一人在琴房練琴練到深夜,想到自己之前與母親講電話時,母親提到了下禮拜的樂團徵選,母親對女兒的信心,卻反讓女主角臉上閃過不安,自己的實力還是只有自己抓得最準。老師經過琴房看見還在練琴的女主角,就提議一起去吃宵夜 (麥當勞)。

旁白 (老師):「雖然我明白,老師的話不見得當下能夠瞭解,但也許就像種子般種在心底,日後會發芽。」

接下來這段更是整支廣告的經髓。餐桌對坐,老師問女主角畢業之後想做什麼,女主角想進波士頓交響樂團,老師沈默了半餉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另一條路給女主角,或許先唸 MBA 後去管理波士頓交響樂團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啊。女主角沈默了更久,臉上倔將地反問為什麼,老師沒回答,對著女主角露出有口難言的微笑。老師知道這位學生是扛著家人對她的期望在拉琴,真心想拉她一把。

在樂團徵選上,女主角失誤了,在一個平時練習就會一直卡住的地方停了下來。老師坐在觀眾席後方目睹了一切,替學生感到遺憾的他追出演奏廳,看見女主角背著書包、手拿著小提琴決絕地離開。

旁白 (老師):「有時候,老師的陪伴只能到這裡,比起夢想和成就,我我更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

30 年後的台北,林昭亮老師在某一次的演出結束後,在場外再次遇見了 30 年前的那位學生,老師眼中的女主角依然是那天背著書包、手拿提琴走進紐約風雪的學生。久別重逢,師生相擁,再次來到 30 年前一起吃宵夜的餐廳 (麥當勞),老師問了一句音樂圈同學間都會問的問題:「小提琴還有沒有繼續在練?」學生答道:「老師,我現在是樂團經理。」

看著眼前的學生,回憶來到 30 年前大雪夜的那間餐廳 (麥當勞),師生依然對座,學生依然喜歡先拿起漢堡的一片麵包吃。

旁白 (老師):「看到他找到自己的路,這樣的滋味,真好。」

感動

與音樂的不解之緣

從小四開始到高中之前,我是一位音樂班的學生,就如體育班的學生,我們的課表總是跟別人不太一樣,我們也總要在放學後花好幾個小時練習自己的專業,甚至去補習。除了學科之外還要補術科,放寒暑假的日子,一天甚至可以練五、六個小時的琴。後來進了普通班,才發現我除了音樂,好像沒有其他興趣與專長,聊天時常會被問:「你有沒有童年啊?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

剛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總會覺得要把如車子、籃球、服飾、影視娛樂等的文化補齊,才能在同儕間搭上幾句話。後來發現其實不瞭解那些東西也無所謂,每個人本就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我就變得不太在意別人的童年長什麼樣子,兩手一攤聳聳肩說:「啊我確實沒什麼童年啊!」不悲亦不亢,我很幸運地還是交到了很多好朋友。雖說我的童年不怎麼精彩,但我也自認我在離開音樂班後,嘗試了很多不同的興趣與專長。

遇見恩師

劇中林昭亮老師的角色,在教學的過程中對音樂的執著,馬上讓我想到我在國中時的小提琴主修老師,就是他讓我下定決心退出音樂班的。劇中林昭亮老師看見學生練琴練到很晚,帶著學生一起去吃飯;我的老師也曾有一次因為小提琴課下課後太晚,就開車送我回家、劇中林昭亮老師在女主角畢業前為她指出了另一條路;我的老師也在我要考基測的前夕叫我到音樂以外的世界去看看。撇除這其中的相似之處不說,林昭亮老師在影片中得知學生現況後欣慰的樣子,也頻頻讓我想到我的這位小提琴老師。

至於為什麼我當時不走音樂這條路呢,要想在台灣的音樂班學音樂,除了主修、副修兩種樂器之外,還要會考試唱、聽寫、樂理、音樂欣賞等術科,我又不是個會念書的孩子,我只想無憂無慮的拉琴、彈琴,加上那時有一兩位教音樂理論的老師很爛,上課一直放影集、頻講人生道理等現在回想都會覺得荒誕的內容,甚至有幾堂課我連在教什麼都想不起來。班上有很多同學的學科與術科的表現都非常優異,但我不同,我從小學就一直是班上後段班的學生,要想同時補強我的術科又唸好我的學科,我真的太難了。一方面我抗拒唸術科,另一方面我不知道為何對學科產生濃厚興趣,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小提琴老師的勸離,更達到推波助瀾的效果。

一體兩面

在看到這支廣告之前,我一直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老師勸我離開音樂班的動機,直到重看這支廣告數次,才讓我稍微理解老師們給出建議時的想法。

我記得那是 2010 年考基測前的兩個多月,某一堂主修課接近尾聲,可能因為國三課業比較繁重,也可能是我偷懶沒練琴,每個禮拜該有的曲目進度都停滯不前,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老師揹著手佇立於窗前背對著我了。老師具體說了什麼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他突然轉過身對我說了類似高中要不要試著唸普通班、音樂班唸到這裡也夠了的話,世界這麼大,而你從這麼小就開始練琴,你這一輩子打算一直練下去嗎?要不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當時的我 15 歲

情緒沒什麼波動,反而有點開心,我終於不用唸音樂班了嗎?不用再練琴、不用再背音樂欣賞了,能逃避這些鬧心的事情真好。但想了想後,我就跟劇中的女主角一樣反問了為什麼,老師當時沒有明說,但當時的我胡猜想:

  1. 我琴拉得不夠好
  2. 老師覺得這條路不適合我
  3. 老師高中不願意再當我的主修老師了

其實這幾個原因都沒能讓我比較好受,我自認我在小提琴上是有一定的天份的,所以我不服輸,我不想服輸,但我不喜歡練琴也是事實,自小考試、比賽收到的評語都不乏:音樂性好、音樂性強,但總會跟著:音準不佳、音準有待加強。我想反駁我沒有不適合拉琴,只是不喜歡練琴而已啊,但我終究是不夠愛小提琴吧!夠愛的話,練琴應該不成問題才對。

也可能在國中三年的時間裡,老師發現了我並不適合繼續走音樂這條路而把我勸退,發現我想繼續唸音樂、練琴的動機太弱,繼續死撐也是浪費時間、浪費父母的錢。要想唸音樂班啊,若不是父母夠有錢,就是父母願意燃燒自己,給你他們覺得最好的。唸到國高中程度,一小時的主修課少說 2,000 元起跳,我甚至上過 3,500 元的;副修課差不多都 1,500 至 2,000 左右,下課要把裝學費的信封交給老師的時候都會特別痛心,尤其開始賺錢養自己後,才能體會這些紙鈔真的是得來不易,難怪小時候每次練琴不認真,父母都會想揍我。

第三個原因可能是我自己心理作祟,我不練琴,老師沒辦法教,老師上課不教,我回家就不想練,就這樣,我讓自己卡在惡性循環裡面。我國二還國三時曾經有過換老師的想法,因為有一次小提琴期末考後,我非常喜歡某位老師給的建議,那位老師也很慈祥、溫柔,再看看自己的老師,我精神出軌了。大家都說音樂班沒有秘密是真的,經驗豐富的老老師的功力更是深不可測,下一堂主修課,我的老師用隱喻的方式讓我知道他知道我想換老師了,我只能在臉上堆滿尷尬的笑容,希望能用裝傻帶過這尷尬的氣氛。這件事跟後來勸退相隔滿久的時間,其實我也不覺得這之間有直接的關係,大概是自己心有餘悸吧~師大附中是完全中學,我那時唸的國中部音樂班是有機會直升高中部音樂班的,就算成績沒辦法直升,也能透過考試入學。大概是我自己想太多,我總覺得老師有點不想再教我這個不認真的學生,國中三年帶給他的麻煩已經夠了,高中三年還要繼續折磨他?

我不知道,我可能永遠也不會明白老師當時勸退我的內心想法。當時的我國三,我還沒學會怎麼好好的道別,一直到畢業,我都沒有好好的跟我的恩師道謝與道別,渾渾噩噩、迷迷糊糊的就畢業了。直至今日,每當我要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擇時,我都會想起這位恩師,想起他嚴格背後的溫柔、想起與他討論人生時的醍醐灌頂、想起他手揹後面看著窗外發呆的背影,無論想起什麼,我心中只有對老師滿滿的感激。

老師在想什麼

你可能有很多位老師,但老師卻教過更多的學生,有經驗的老師總能透過他的智慧,給出一個最適合你的答案,那個答案也許不是最好的,也不是你最想聽到的,但就像種子般,答案總能在日後發芽。

在劇中老師的旁白說:「她帶著家人的期待拉琴,身為老師,我真心想拉她一把。」為人兒女,我們多少人不是帶著父母的期待,走著他們為我們鋪好的路的?很多時候不是說想放棄就能放棄的,父母花了大把金錢、時間,就是希望兒女有朝一日成龍成鳳,師者說到底也沒有立場左右家長的想法,只能盡力拉拔,但我相信很多人就像劇中的女主角一樣,走到路的盡頭才終於認清自己終究是選錯了路。旁白繼續說:「但我也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舞台上的主角。」以前我們心中總想成為世界級的演奏家,在舞台上還有管弦樂團幫你伴奏,但你若不是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又怎麼能被眾人矚目呢?

比起夢想和成就,我更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

這句話對應到廣告結束後的採訪中,林昭亮老師說的另一句話:

我覺得教琴是一個最重要的一點,但是不是唯一的一點。

「你就是不夠強啊!」

其實老師不用明說我也知道老師的意思,但在音樂這個領域不夠強有什麼關係?我們那時還小,世界那麼大,我們的可塑性很高、選擇很多,別把自己的路走窄了,心胸放寬一點,對世界的見解就能多一點,這是你的人生,老師沒辦法陪你走完全程,他們能做的就是用適當的力道推你一把。你就像還在旅途中在岸邊的短暫停留的一葉扁舟,只能回頭看著在淺灘處向你揮手道別的老師們。

對我來講,最大的樂趣就是看到一個學生成長、成熟,然後在音樂上面有所長就,但是如果在音樂上面沒有一個百分之百的最好的表現,那也無所謂,但是他只要人生有一個這個樂趣、有一種滿足的感覺,那也不錯。因為我知道在走音樂的路上,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會做成功,所以如果他們一生的這種滿足,覺得好像有一點成就,不管是哪一方面有成就,都可以。

林昭亮老師最後的這段話,應該也是許多老師心中所想,只要你能在人生中有自己的方向,並且能在其中找到成就感與滿足感,那老師們也就滿足了吧。

後記

國中畢業之後,我母親每隔幾個月都會問一次:「你沒唸音樂班會不會後悔?」我都毫不猶豫地答:「完全不會!」我不會說我已經體會音樂圈中的全貌,但至少我所認知的已經足夠讓我願意離開了。其實父母的心情我也瞭解,從小就帶著我到處找老師上課,就是希望長大後我能擁有一技之長能養活自己,只是沒想到我會如此堅定地表示要放棄音樂這條路吧!現在的我很佩服當時自己的勇氣,也很感謝父母當時尊重我的決定,換做別的家庭,可能就沒這麼簡單了。

我想父母跟老師,都希望看見自己的孩子或學生找到人生的方向,並成為一個善良的人的吧!

應景預祝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