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人物採訪準備與練習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Published in
Sep 24, 2020
採訪流程與技巧分享

本週我說明採訪的流程與技巧分享。

確定一個邀訪對象之後,就要開始列訪綱,以及採訪,還有後續的採訪整理,但大家目前都在採訪之前,所以還是要先把事前準備完成。

在採訪技巧中,機智是不能練習的,態度、禮節、行為、語言是需要注意的,而其中只有發問的問題可以事先準備,並且能夠成為整個訪問的核心,怎麼設計問題、怎麼把問題問好、怎麼聽完別人講話再接著問問題,是這堂課的關鍵。

承繼上篇定題,這週是將已經寫好的訪綱與間接搜集來的資料合併,成為一個「了解對方的問題」,舉例來說,我們原本寫的問題是「請問你讀國小的時候,就已經確定自己的夢想了嗎?」但我們知道受訪者唸的是和平國小、且現在從事的是服裝設計相關的行業,我們可以問:

我們知道您就讀的是和平國小,您在那時候就已經確定自己的夢想,或者知道自己想要當服裝設計師嗎?

問題的形式基本上是「已知」+「未知」,而未知的部分盡量問「Why」&「How」,像這樣將問題延長,並且透過搜集來的資料以及對方的回答,潤飾自己的問題,就是發問時很重要的事情。

來看看一些不錯的問題:

每個人生命成長的途中都會遇到一些對生命重要的人,那您覺得對您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誰?

在一個報導中,它提到您說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對的環境,才會有動力學習得比較快,什麼樣是對的環境呢?

您是美術系畢業的學生,是嗎?請問一下,那個年份的父母親會不會阻擋或是反對您的選擇呢?

在列出問題——蒐集資料——完成訪綱——寫好採訪提案之後,就是約訪與採訪練習。約訪要特別注意不要約在大家都很緊繃、沒有空的時間,但也不能因為是家人,就約在睡前、洗澡時、廚房做飯時,應該要將訪問當成是重要的事情。

受訪者雖然是你的家人,卻願意將你當成一般採訪者來看待,這是他對你的尊重,你也應該表現出十足的準備以及誠意。

我們一起討論採訪時做什麼才能讓人感受到誠意,學生說,應該準備小禮物或小卡片(還有想準備感謝狀的),要注意場地是否合適、會不會有其他閒雜人等在旁邊,並應穿著較正式的服裝,帶著禮貌與笑容,也可以先幫受訪者倒水、準備點心,最後則要記得帶訪綱、紙筆、錄音及拍照用品;千萬避免粗話、帶著電腦(像訊問)。

最後一步是採訪練習,採訪練習的三個重點在於,開場白、訪問中的接話技巧、結語,學生需要設定自己希望在哪個階段做哪些事,比如需要為受訪者留下影像紀錄,那應該在開場白時,就先說明會拍照;比如有準備小卡或小禮物,應該在結語時說明這份心意的含義。

在採訪練習時我整理出最遇到的幾個狀況:

  1. 接話接不下去。這個部分會需要教學生一些技巧,比如重述句尾提問、釐清其中的專有名詞或疑惑之處,或者總結剛剛他的分享,再問回原本的問題。
  2. 對方講太多,或有預料之外的回應。這就要請學生放輕鬆,將自己的疑問有禮貌的提出,或適時打斷,說明「這部分已經了解,我們希望可以討論另一個部分的問題⋯⋯」
  3. 太著急問下一題。適當的追問以及順著受訪者的故事往下討論,才能聽到更精彩的故事,記得「我最想知道的是什麼」,並且認真去探詢「為什麼」,就能讓訪談更有料。
  4. 太快全盤接收。受訪者並不會一問一答,你問他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可能跟你分享兩件事,因此一定需要「再確認」,或者整理後讓受訪者「排順序」,將發散的回答撿回來。

我也提供一些網路上的訪談要點給學生參考,期待學生實戰後的分享。

後記

關於邀訪形式,要怎麼知道用什麼方式聯絡受訪者比較好呢?電話、email、當面?怎麼樣比較禮貌?

首先要看對方慣用的聯絡方式,例如學生想要聯絡里長,里長通常會把電話號碼放在網頁或公開資訊提供里民查詢,也不一定會看郵件或可以遇到,那我就會請學生練習電話邀訪;若是校內老師或家人,就要練習當面邀訪,去思考合適的邀訪時機。

再來,也要看你從什麼管道得到聯絡方式,以及能夠獲得的聯絡方式,若是名人,在網頁上提供email,或有可以傳訊息的欄位,那文字邀訪就會是比較好的選項。

最後要思考雙方的關係,比如有些單位之所以能取得受訪者的聯絡資訊,是因為對方捐款才提供電話,這時候貿然打電話就很尷尬。

--

--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相信陪伴與分享的力量,認為教育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更好。 謹記陳爸說:「我們要愛孩子,等他們長大,他們會用我們愛他們的方式,去愛他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