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一首關於人生的歌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Published in
Jun 3, 2021

高中詞選的第一個主題是「人生」,主要是以蘇軾《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前調·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念奴嬌·赤壁懷古》四首詞去做討論。

眾人皆知蘇軾詞作為「曠放詞」,他亦有清淡、婉約之作,只不過為了強調「大家」,而從諸多作品中找出最為與眾不同的部分罷了,《定風波》中「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固然豁達,但思念亡妻時的「兩茫茫、自難忘、淚千行」,亦是情深至極、哀痛難言。

在賞析詞作時,我們會一起將內容翻譯出來,再說明畫面,並搭配提問,回扣感受。

舉例來說,《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一首,畫面運鏡方式恰好可以分為四幕,在學生腦海中,應該是怎麼樣的四幕,我看見的是鳳凰山下空景——芙蓉盛開後清淨美麗,白鷺欽慕而來——爾後聽聞江上弄箏樂聲,哀痛難捨——待尋覓彈箏之人,卻回到一片空景的青綠山峰。

過程中會請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明「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江上彈箏之人彈奏什麼樣的音樂,和場景間的關係為何?最後討論作者以「人不見/數峰青」作結,是如何影響結尾帶給人的感覺。

《前調·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則有很有趣的討論,我問學生「上下片各自的書寫重點為何?若上下對換,語意是否會有所改變?」

學生說,目前的詞作給人的感覺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然而或上下片調換,成了夜裡七子入夢,白日才想起,深情程度有別,感覺就沒有那麼「不思量,自難忘」,是很真實的切入詞作討論。

對應蘇軾的「曠達人生」,我選擇了幾首較具有「不畏亦不懼」特質的現代歌詞,《海闊天空》、《自由歌》、《凡人歌》、《無畏》讓學生分析其令人感到曠達的關鍵字詞、畫面、主題、整體感受。

分析時可以從順序、名詞使用著手,什麼關鍵字句帶來這樣的感受?這樣的主題應該以什麼樣的畫面去呈現,會是什麼樣的是敘事方式?

《海闊天空》現在是一社運名曲,高中生多半都是在香港革命期間聽見這首歌曲,對歌曲已經有了既定印象,不過我們都要再從歌詞中回來尋找自己的感受來自什麼地方。

那些渴望實現音樂夢的搖滾青年曾以《海闊天空》吶喊銘志。——BBC News

這首歌的主題一定得辨明是什麼類型的理想,這並不是一般追求夢想的歌,不是功成名就、不是環遊世界,而是需要「迎著冷眼與嘲笑」、需要被「原諒」的那樣不被大眾認同的理想,儘管如此,已經不會再受到外在環境的動搖,而是高唱自己的歌,期待去到一個地方能被看見、夢想得以實現。

每一首讓學生分析完報告後,也會讓其他人去說說自己對歌詞的感受,例如《野子》,負責的學生認為這是小精靈在飛舞著的感覺,乘風飛翔,力量來自自身的勇敢;也有別的同學認為這是「乘風破浪」,那些大風就好像無所不在的考驗,淬煉著自己應該變得更強。

《聽得見的夢想》學生分析畫面是看似漆黑的暗夜中,有顆明亮的星照亮前方的道路,讓追夢人不要害怕,即使看不見也可以聽見夢想,若也聽不見便用心感受;但放在現今卻有點變成「無感心靈雞湯」,這是時代的轉變,過去充滿正向詞彙的歌能帶來共鳴感受,現在則會讓人覺得過於美好、不切實際,反而寫出困難、才能讓人充滿力量。

人生是一條怎樣的路、又會寫出一首怎樣的歌?從作詞人的眼中看見他們的世界,也回看自己的人生,選擇自己的道路。

--

--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相信陪伴與分享的力量,認為教育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更好。 謹記陳爸說:「我們要愛孩子,等他們長大,他們會用我們愛他們的方式,去愛他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