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媒體識讀:談假新聞與假資訊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ul 10, 2019

上一堂課跟小高學生談到如何確認資料來源可信度,接著要來跟學生們討論什麼是假新聞。這個議題有非常多切入點,包含「假新聞與言論自由」、「假新聞與媒體道德」、「假新聞與葉佩雯」、「深度偽造還是假新聞」,甚至還包含最近新修法規範假新聞、揭露代理人的法律。

在這麼多命題裡面,我選擇抓一個對學生原本學習主軸稍遠,但不要偏離太多的議題——保持懷疑。

從課堂一開始到現在,我從來沒有告訴學生新聞如何區分好壞、重要性、該讀與不該讀,因為這不該是我來「告訴」學生的,「發現」與「意識」會比課程灌輸概念來得重要,但如何發現?如何意識?

「正確」的意識

我認為正確的意識並不是某件事一定是對、或一定是錯,重點在於保持懷疑,就是所謂的小心求證。

在我們沒有查證之前,每個資訊都沒有一定的對錯,比如看起來很獵奇的「松仁路因地震而柏油路裂開」第一時間有非常多人轉傳,是否有可能?無論是第一時間就覺得「這一定是假的」、或者第一時間就相信「地震真能讓馬路裂開」,都是偏頗而沒有證據的。

「麵粉可以治燙傷嗎?」

「收到有感染非洲豬瘟疑慮的香腸,只要煮熟或丟掉就好嗎?」

「你有聽過地瓜葉跟牛奶一起喝很養生嗎?」

「郭台銘跟江蕙結婚了耶!」

面對這些資訊,第一時間,也許你都會做出否認的動作,但這些否認,其實和轉傳一樣,並無道理。

我請學生選擇其一查證,告訴我「這個說法從何而來」、以及「怎麼知道它是真的假的」,學生雖然都不相信,但課堂中到頭來,唯一能證明錯誤的只有「麵粉不能治燙傷」,來源是有一個人煮粥的時候燙到,敷麵粉十分鐘後就好了,但是醫生(專家)説這樣其實會讓燙傷藥更難擦上去,需要先剝離麵粉,另一方面麵粉並非無菌,也會讓傷口更容易感染,更有學生提出:「有人這麼做,結果造成傷害。」

學生透過專家、真實案例、找到源頭、及可能的說法,來說服我,相對地比如郭台銘跟江蕙的新聞,學生們只找到關於他兩任老婆的名字,卻未能成功說明「為什麼是江蕙」,那麼多商人、那麼多藝人,為什麼偏偏是這兩人?是同台而被傳謠言或有其他原因,學生並不能清楚說明。那麼就只會流於「信與不信」的立場,而非事實討論。

唯有當我們開始查證,資訊的正確性與個人的判讀才有意義。

假新聞還是假消息?

在蒐集資料的時候,我時常看到一種說法,假新聞是媒體倫理的問題,因為可能是單方面偽造,可以開罰、且容易辨識;但假資訊大多為網路流傳、原始來源混亂、具有真實惡意的誤導訊息,可能對社會造成難以預期的更大衝擊。

若為政治方面的假新聞,像是先前「三市長合體,天降祥雲」的新聞,反而很少人直接相信,大多數人都當作八點檔看過就算了,即便粉絲,多半也不會把這類新聞拿來說嘴,原因無他,荒謬過度,學生也說,很多時候就是搶點閱,支持的本來就會看,反對的因為要嗆他所以也會看。

反之,高雄市究竟如何處理登革熱疫情?與中央的合作情形如何,就是許多不能說是假新聞,但非常難以辨識的資訊交織在一起,2016年美國的總統大選辯論,便有事實查核的人員負責提供給觀眾另一個理解的管道,它告訴觀眾「這是試圖誘導民眾」、「這是假的」、「這是真的」,畢竟大部分的假消息被有說服力、有聲望的人們說出時,通常聽起來像是真的。

為什麼辨識假新聞/資訊重要?

回到學生身上,我們一起討論了上面那些判斷資訊真偽的方法,包括對標題抱持懷疑態度、仔細留意網址、調查新聞來源、檢查日期、查核證據、參考其他報導、從資料來源是判定這是諷刺還是報導、報導是否只為博君一笑以及刻意捏造的報導內容。

用這些可以判斷出哪些真、哪些假嗎?如何分辨?你怎麼知道的?哪一個方式最重要?哪一個方式最困難?辨識假新聞到底有什麼意義?

關於最後一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是:

如果以訛傳訛,這會變成一個不講道理的社會。

像麵粉的新聞,若有人誤信,會造成不能挽回的傷害。

像郭台銘的新聞,會對個人造成名譽損害(藝人)或心裡受傷(粉絲)

所以說,辨識與查證真的很重要。

假新是故意的嗎?

順著上面那張圖的脈絡,我和學生談的是「玩笑是假新聞嗎?」

我們一起討論出來,像是梗圖、迷因這些,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就稱不上假新聞,但若以假亂真,這些玩笑就會造成很不好笑的影響。

我們也繼續就「松仁路裂開」的例子來討論,一開始學生一直說那是假的,但當我問「為什麼你知道那是假的」時,完全沒有人可以說出理由,只是「因為不可能」、「有人已經說那是假的」,可是有人究竟是誰?又是如何查證的?

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ettoday.net/amp/amp_news.php%3fnews_id=1437477

我們一起看了追查的過程,才發現,啊,其實原本那個人可能不是故意要「製造」假新聞,而只是不小心、以及未作查證,轉發的人亦同,卻變成了四處流竄的假資訊。

藉此我也向學生說明,每個人都是一層防護網,盡可能做到先懷疑後查證,才能回過頭來讓社會、媒體都更加謹慎。

圖源:https://www.readr.tw/project/disinformation

我們可以怎麼做?

對於所讀到和聽到的事物,我們不能貿然相信。如果有些事情聽起來特別或者像編造痕跡的事物,那很有可能它們本來就是。

面對假新聞,法規應該怎麼做、新聞媒體應該怎麼做,這都是很重要的事,但我相信更重要的是一群好的閱聽人,永遠相信「沒有查證,就不知道真假。」才能戰勝喜愛八卦的人性。

這堂課給了很多的例子與方法,但核心其實就圍繞著懷疑和查證開展。

學生到最後也知道當我問出「你相信嗎」,並不需要急著下判斷,我們先查證再說;而查證也並非只有可信、不可信,而是為什麼可信、為什麼不可信。

對了,大家知道medium最多可以拍手50下嗎?
我的文章都是免費的,也是透過文字梳理自己的教學流程,所以拍手不會計價,但我希望大家能透過拍手給予回應:
👏如果只是單純走過路過,請給我1–5個拍手。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這篇文章6–10個以上拍手。
👏如果覺得還不錯,而且想看更多這類型的文章,請給我10個以上拍手。
最後,有空的話也可以回覆「你對這個教學嘗試的想法如何」,謝謝!

--

--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相信陪伴與分享的力量,認為教育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更好。 謹記陳爸說:「我們要愛孩子,等他們長大,他們會用我們愛他們的方式,去愛他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