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韻文:詠人、詠物詩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Published in
5 min readNov 6, 2019

--

在詠物詩欣賞的部分,我先舉了幾個著名的案例,讓學生了解詠物詩會有的敘事方向,比如商禽的《五官素描》:「一對相戀的魚/尾巴要四十歲以後才出現/中間隔著一道鼻樑/(有如我和我的家人中間隔著一條海峽)/這一輩子是無法相見的了/偶爾/也會混在一起/祇是在夢中他們的淚」從外觀跟功能去描寫;

這些詩尤其與學生的生活相近,所以很快就能猜出答案,但是要能說出自己是怎麼猜出來的?如果只是根據單一的線索,會不會這個線索也能夠套用到其他物品上面?所以應該要將所有的線索找出,比較完整地擬成一個情境,才能夠更加符合這個物品的特性。

接著我們一起練習詠物詩創作,規則是請學生選擇1個物件作詩,思考其特點、外觀、內容、情緒、顏色、相關事物、情境,不能直接說出該詞,寫上我們的平台,再讓大家猜;

會有一段時間讓大家都能上去回答,最後核對答案,還有讓作詩的作者來解答自己如何做出詩句,設定了哪幾個點?有對有錯時,作者與猜對者皆得1分;全對/全錯時,作者倒扣分數10分。

以下是學生的詠物詩創作。

有兩個學生不約而同做了跟立可帶有關的詩,但他們兩個擷取的是立可帶的不同特性,相同的則是「白」還有「掩蓋錯誤」。

第一張是學生的組詩,得先了解第一首詩指的是「書」,才能看懂,書籤在書中紀錄地點;第二首詩則是我覺得很震撼的,原來粉筆是一個辛苦又生命短暫的老師,利用自己的生命傳授知識;第三首在談的是相簿,是用圖片來理解的故事。

這三首都是我很喜歡的,雖然句子不長,卻非常寫實,瀑布像拉鍊、測速照相機的照片都價值連城、藍綠相間的大彈珠則是地球,超棒!

這四首也很有創意,尤其《一氧化碳》與《風鈴》,雖然不是每個人都猜的出來,但是知道答案之後都會發出「噢~原來如此」的聲音。

學生寫得欲罷不能,且在猜的時候也會因為答案的公佈而讓自己更靠近別人的思考,於是我就被迫加課(?)也把詠人、詠史的部分加進來,順便講講歷史人物及其事蹟。

詠人的部分通常也需要選取很獨特的特徵,但又不能只有特徵,必須和其他項目一起交叉出現,也感謝台灣有才的遊戲創作者,迷走工作坊《敢愛就來》與詩人的合作計畫也讓學生一看詩就很清楚暸解遊戲角色的設定,更有想法。

我在創作前明令學生不能再出現韓姓政治人物,畢竟因為他獨特的風格,課堂上已經太常出現以他為詩的風景,但還是出現了很多政治人物⋯⋯

也有神話人物與童話故事的角色,因為更為典型,所以能夠清楚從故事中找到好的情境與特徵帶入。

下面這兩首則是我私心很喜歡的!

描寫的並非特徵,而是這個人的「故事」與事蹟。

在詠物與詠人詩的創作過程中,要非常避免不小心變成腦筋急轉彎XD 但後來發現其實也很難區分其差別,重點是字句的選擇還有如何連接,不只是給很多線索要人猜,而是希望透過字句走筆,走出那個人物或物品的真實樣貌甚至是氛圍。

在課程設計中希望不要讓人全猜對或全猜錯,也是因為一個完全沒人理解的作品很難引起共鳴,但一個一看就懂的作品不一定有價值,因為太簡單了,所以才需要大家花一點心思置換、隱喻。

兩堂課操作下來有非常多火花,應該還可以再花一些時間讓學生將詩句延伸得更廣、更深。

--

--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相信陪伴與分享的力量,認為教育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更好。 謹記陳爸說:「我們要愛孩子,等他們長大,他們會用我們愛他們的方式,去愛他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