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那些媽媽的名字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Published in
4 min readSep 5, 2019

--

在劇集《俗女養成記》中,女主角嘉玲的阿嬤過世了,一群人步行、弟弟「捧斗」的路上,出現了一台機車,機車上的人大叫嘉玲的名字,接著就看到嘉玲一個箭步搶走弟弟手中的骨灰罈,跨步上機車,揚長而去,其他家人舉著「銘旌」、拿著阿嬤的照片在後面追。

這個看似是外於嘉玲的故事之外的故事,恰恰反映了為什麼嘉玲在40歲要結婚之際選擇退婚、為什麼嘉玲雖然嘴上說著「早知道我就聽阿嬤的話,不要想太多,傻傻嫁人就好了。」卻還是選擇離開未婚夫、選擇做一個「大齡剩女」、選擇不做一個沒有選擇、「不得不」的人。

阿嬤最喜歡的歌是「純情青春夢」,那時阿嬤跟阿公說,這首歌要獻給一個人,用「歸去看破來切切較實在」來氣他,但在畫面裡不管嘉玲或我們看到的都是阿嬤把這首歌唱給自己,「查某人嘛有家己的願望」,從第一集小姑姑的故事,到最後阿嬤的心聲,並非直接卻或多或少反映了某種時代與社會的氛圍。

阿嬤說,阿公對他沒有不好,但他做了六十年的「陳李月英」,有別於小時候被叫「阿英」、「月英」,從嫁人之後,再也沒有過自己的名字,「老闆娘」、「陳太太」、「陳媽媽」⋯⋯

就像古代書籍中關於女子的記載,大多只有姓氏,沒有名字,可連那姓氏也是為人妻、為人母所用的姓氏。

阿嬤說,他最大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作回自由自在的「李月英」,裝睡的嘉玲聽到了,所以他無視常規、無視別人眼中的孝順,要幫阿嬤完成這個願望。

《俗女養成記》也是一個和自己和解的故事,雖未成為美女,可是我們又是如何成為一個「俗女」,抑或成為一個這樣那樣有著重重枷鎖又常常尋求解脫的矛盾生物,這個和解像是謝謝過去的自己,謝謝現在的自己,接受已經做得很好的自己。

親愛的陳嘉玲,妳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

妳又是從幾歲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

從這裡開始,我想要對妳說,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

對了,大家知道medium最多可以拍手50下嗎?
我的文章都是免費的,也是透過文字梳理自己的想法,所以拍手不會計價,但我希望大家能透過拍手給予回應:
👏如果只是單純走過路過,請給我1–5個拍手。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這篇文章6–10個以上拍手。
👏如果覺得還不錯,而且想看更多這類型的文章,請給我10個以上拍手。
最後,有空的話也可以回覆「你對這篇文章的想法如何」,謝謝!

--

--

零加壹/林娘
踢他碎碎念

相信陪伴與分享的力量,認為教育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更好。 謹記陳爸說:「我們要愛孩子,等他們長大,他們會用我們愛他們的方式,去愛他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