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內的蜉蝣-紐約雜感

逃婚的女人 Runaway Bride
逃婚後生活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ul 22, 2018
Photo by Andre Benz on Unsplash

好像說到法國就是巴黎,說到美國就一定是紐約一樣,從高中開始接觸美劇,因為美劇而用心想學好英文,以紐約為背景的美劇總是命中心中最軟的一塊,怎麼能不對紐約這個地方有幻想跟期待?

對紐約的想像

紐約應該要像《Gossip Girl》一樣,是時尚品牌的聚集地,出門跑趴必坐加長禮車,有上東區貴族,也有居住在布魯克林的中產階級。

紐約應該要像《Youngers》一樣,出版業看起來光鮮亮麗,天天都有活動可以跑,像是名人出席的讀書會,或是在時報廣場舉辦的新書發表會。

紐約應該要像《The Bold Type》一樣,在以白人為主的工作環境中,時尚雜誌社有史上第一位黑人主管,不論種族、性向、性別、出身,只要努力又有實力,就有向上的可能。

美劇The Bold Type

我看到的紐約

紐約對於不同族群的包容(至少表面上)一下飛機就感受到,不像在亞洲人極少的波蘭,走在路上會被多看幾眼,到熱鬧的地方,因為稀有所以更吸引關注,常常被用日文或韓文問候,因為有各個種族,所以不管你是什麼種族都不特別也不顯眼。

曼哈頓最出名的就是天際線,34度的高溫下走在街上,一棟棟互相比高的大樓排山倒海而來,即使頭抬90度還是看不到建築物的盡頭,想像建築物裡的人吹著冷氣,自己卻迷失在高樓之中,身邊的人以極快的腳步來來去去,自己只能在原地仰望,不禁絕望地想著自己是不是只能這樣了呢?但即使如此,整體氛圍讓人相信努力是有機會登上高樓的。

Photo by Dave Michuda on Unsplash

身處紐約的時候反而沒有「要做自己」的想法,可能當你已經在其中的時候你就不會意識到這件事情,這種自在跟舒服的感覺是指,街上充滿各種身形、各種膚色、各種長相的人,沒有一種穿著風格叫做「主流」,也沒有一種打扮叫做「好看」,因為人實在太多了,什麼打扮都有,即使要比較也無從比較起,那不如就穿自己喜歡的。

忘記在哪裡看到一句話:「沒有哪個城市比紐約更有活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這裡盡情展現自己,地鐵上公園裡的街頭表演,肯表演就有人看,有人看就一定有人給錢,看表演給錢天經地義,我突然想到在台灣看街頭表演的經驗,前一秒還拍手叫好的觀眾,下一秒當街頭表演者拿著碗在觀眾前繞行,人們個個是迴避的眼神。此外,隨處免費的藝文活動,還有新創企業在商業講座結束後現場徵才,每天都有體驗不完的東西,也真的如想像般處處充滿機會。

Photo by Jon Flobrant on Unsplash

想像之外的紐約

雖然大家常說旅行體驗到的都是蜜,但一個城市的苦跟醜是藏不起來的。地鐵上有的是抱著女兒跟乘客要錢的單親爸爸,或是負擔不起女性衛生用品的中年大嬸,路邊也有懷孕但養不起孩子而在乞討的,出乎意料的是,願意給予的人非常多,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依照過往的生活經驗,我下意識地想低下頭裝作沒聽到、沒看到,活生生地忽略存在於眼前的社會問題,因此看到願意給予幫助的人們,對於我自己的行為也感到羞愧。

雖然以遊客的感受來評價一個城市不夠全面,例如雖然充滿機會的背後也是更多的競爭、高薪資也代表高物價高房價,人來人往,卻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辛苦地活著,不是人人都如美劇中光鮮亮麗,但這種充滿活力、機會、競爭的氛圍,讓我開始思考自己願意付出多少好留在這個大蘋果。

— — — — — — —

若願意支持我的話,請幫忙在下方按Like(最多可按五次)
不用付錢,只要按Like,我就可以得到獎賞哦~~~~
一人5 Like,順手救救逃婚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