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100讚,後學生時代臉書的式微

逃婚的女人 Runaway Bride
逃婚後生活
Published in
4 min readFeb 20, 2018
Photo by Becca Tapert on Unsplash

在當交換學生的這一年,不,甚至是從大學四年級開始,我開始注意到臉書上的讚不再是百讚起跳。

那是一個臉書發文讚很多就很爽的學生時代,學生嘛,重心在社交,社群成癮是正常現象,還記得當時每則動態平均有150讚,大頭貼則落在200~250,最高有破300,沒有刻意拚讚,但說沒有虛榮心是騙人的,卻也沒有到非常在意。

現在的發文跟大頭貼讚數大約落在一百上下,超廢的廢文有破五十就該偷笑,但已經不是隨便發都2、300百讚的年代了-消失的100讚跑去哪裡?

以前我是會精準掌握朋友動態的人,當時有空閒時間可以對他們關心和付出,是幸福感的來源,也喜歡關注臉友動態,看大家多采多姿的生活,覺得有趣。

最近動態時報上不再充斥朋友的發文,連想參與他們的生活都無從參與起,我自己也越來越懶得花時間在臉書上,後學生時代臉書的式微是集體現象。

Photo by Tim Bennett on Unsplash

在國外的大五這年,在台灣的朋友日子還是照常的過。

台灣的朋友們無非是工作或讀研究所,彼此訊息不再頻繁地傳,動態也不常更新;不再因為一點雞毛蒜皮小事就立刻傳訊或發動態,因為忙碌,甚至連雞毛蒜皮都沒有,就算有也沒時間傳,在國外的我也是這樣。

繁重的課程、工作、社交造成身體的疲憊和心理的失衡,出社會後不僅有經濟壓力,頓時失去習以為常的學生步調,讓人難以適應,太多事情太複雜,打開臉書原是為了放鬆,但滑沒幾下,大量的資訊突然淹進,不想窒息,最好立刻關掉。

臉友的人生不論開心或悲傷,都是額外的情緒跟資訊。當自身已經緊繃得像氣球,即使輕輕拂過的羽毛都會使之爆破。

對社群上的反應有多在意,就失去自己越多。發文前字句斟酌,思考哪個詞能贏得更多讚,到頭來那些按讚的人反而是將自己推向火坑的助手,你若是有恩必報之人,甚至會「還讚」,深怕不還這個恩,下次他人就不再對你有情,如此往來,成了另一種勒索。

最後發現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讚數就如同單雙眼皮,沒有人會因為你單眼皮討厭你,也沒人會因為你割雙眼皮就立刻變得喜歡你,如果會,那人也不需要去在意,所以說讚數多寡又如何。

Photo by Ben Duchac on Unsplash

後學生時期的日子是辛苦的,學生歲月的美好不復見,成日被工作強姦,職場上或許有真情或許沒有,但難保不會有猜忌和不單純的人際關係。對社交花蝴蝶來說,是新的花叢,對不善交際、容易動情的人來說,是凋零的廢棄樂園。

失去學生這個身分的保護,歡迎來到真實世界。真實世界教你的第一件事:社群是另一種負擔,有社群就有互動,彷彿出社會的互動還不夠多。喘不過氣的人生不需要再有更多的往來。因此,趁自我還沒逐漸在自己的生活中式微之前,先將臉書在生活中佔據的比例式微。

一百讚消失了又如何?社交社交,在與社會交流之前,必須先有完好的自己,否則一千讚都嫌沉重。

— — — — — — —

打文章手很酸又賺不了錢
只要在下方按Like(最多5次),我就可以得到獎賞哦~~~~
一人5 Like,順手救救逃婚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