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眼中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居民性格差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兩方水土養兩方人

--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在俄國歷史上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個是政治金融中心,另一個則是文化重鎮。作為俄羅斯首都的時間分別為:聖彼得堡 (1703–1917),莫斯科(1147–1703, 1917-至今)。彼得大帝崇尚西化,為了更好地學習歐洲文化,遂於1703年遷都至聖彼得堡,全方位的西化,讓聖彼得堡的市容更加精緻細膩,建築表現上隨處可見歐洲縮影,塑造出帝俄時代的榮景。

反觀莫斯科這邊則是百花齊放,不同時期的建築共榮共存。莫斯科作為蘇聯時期的首都,在多數區域可看見帝俄時代與社會主義的建築安然並存,近代也出現不少高樓大廈玻璃帷幕。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莫斯科的改變速度要比聖彼得堡迅速,城市生活步調緊湊;相比之下,聖彼得堡的城市氣氛較為緩和輕鬆。

前一篇撰文描述了我們眼中的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實際上在俄國人之間,討論雙城差異的話題熱度並不亞於外國人。這兩個城市因為歷史、氣候和居民組成等各種差異,使當地人的性格有明顯不同,儘管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都是俄國城市,卻是公認的天龍國一號與天龍國二號,跟其他俄國城市很不一樣。

秉持著愛看熱鬧的好奇之心,索性上網爬文看看俄國人自己的看法。赫然發現,圍繞著這個議題的討論,非但文章數量眾多且剖析徹底,於是決定將比較有意思的部分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儘管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都是俄國城市,卻與其它俄國城市有明顯差異。

首先,來看看這兩個城市都住著什麼人

跟世界上所有國家一樣,首都的資源和機會總是比較多,因此莫斯科外來人口比例很高。據俄羅斯民意中心調查,2021年有25%俄國受訪者想搬到莫斯科住(2019年只有9%);想搬到聖彼得堡住的俄國受訪者有12%,與2019年的15%相比略微下降。願意離鄉背井移居大城市的理由,通常是為了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更好的工作機會,也有因為氣候考量而決定更換居住城市的俄國人。

莫斯科人口組成複雜,要描繪出莫斯科人的集體形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大致分成祖上就住在莫斯科的老莫、童年搬到莫斯科居住的資深莫斯科人,以及長大後才到莫斯科謀生的打工仔等三類人。

老莫根基穩固,經過幾代的累積,薰陶出貴族氣質,教養好也比較好客,這類人個性平和,尊重秩序與傳統,事業上追求工作成就感,也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自我價值實現;缺點是比較高傲封閉,甚至有些趨炎附勢,畢竟有家底比較沒有生存壓力,可以活得懶散一些,比較無憂無慮。

童年搬到莫斯科居住的資深莫斯科人生活較有目標,獨立性強且事業心旺盛,充滿活力,樂於互相幫忙,人生追求的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缺點是個性較自負,做人比較現實,有時為達目的甚至會不擇手段。

對長大後才到莫斯科謀生的打工仔來說,移居莫斯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賺大錢,為了賺錢什麼工作都願意做,個性獨善其身;這類人的缺點很明顯,個性蠻橫,時常咄咄逼人,沒有什麼道德觀,一切向錢看齊,通常也不太好客。

反觀彼得堡這邊外來人口較少,以老彼徳堡人為主要社會群體,個性相對保守,對外來者包容力較差。俄國人之間流傳著這種說法:要成為莫斯科人只需要20年,而要成為彼得堡人則需要一代人。

雙城人對彼此的看法

莫斯科人嘲笑是有消息無真理(消息報來自聖彼得堡),聖彼得堡人回敬是有真理無消息(真理報來自莫斯科)。

聖彼得堡人戲謔莫斯科是大農村,居民都是農夫農婦只知賺錢沒有文化;莫斯科人則奚落聖彼得堡人是假高尚,崇洋虛偽的知識分子。

兩邊的人互看之不順眼程度,瑜亮情結這個說法甚至太過溫和了點,只要有機會就想狠狠調侃對方一番,於是各種笑話與梗圖層出不窮。

俄國人對莫斯科人的印象

俄國人覺得天龍國人比較冷漠,有點傲慢自私,個人主義色彩較重,身為商業金融中心,經濟活動自然熱絡,來到莫斯科的人無不帶著雄心壯志追求更高的職位和更富有的社經地位,因此這裡聚集了大量商人與手藝人。首都的生活水準高消費力好,當地人追求時尚流行,崇尚享樂主義。

莫斯科由於外來人口多,對外來者的包容高。總體而言,莫斯科人性格上比較有活力和野心,跟其它國家的首都人一樣,更開放自由,更容易接受創新事物,外向好爭辯,可以跟你討論任何話題。莫斯科人很能接受跟一大群不認識的人聚在一起聊天互動這種休閒方式,而不會感到不自在。

俄國人對聖彼得堡人的印象

身為文化之都的聖彼得堡,因為地理位置離歐洲近,又有歐洲之窗的美稱,在這個充滿教堂與歷史建築的城市,住著其他城市人眼中有些傲氣的知識份子,聖彼得堡人在心理上更接近歐洲人,重視傳統,情緒內斂不喜歡在公共場合表露感情。

這個城市的居民喜好思辨,習慣在多元文化的土壤中進行各種反思,因此討厭情緒明顯或強勢行銷的廣告內容。比起標新立異的流行時尚,彼得堡人更在乎如何彰顯個人特色。

相較於莫斯科人的開放,彼得堡人顯得比較禮貌克制且小心謹慎,個性多疑保守,具有明顯的排他性(尤其是針對莫斯科人)。聖彼得堡人對陌生人較沒耐心,儘管本質是好客而聰明的,初相識有時會令人感到疏離冷漠。

若能順利打開彼得堡人的話匣子,通常喜歡跟你話家常,話題圍繞在天氣和生活,而那些較嚴肅的話題,只會出現在工作場合。彼得堡人個性不喜爭辯,認為如果言語不會替說話者達到任何目的,寧可保持沉默。

彼得堡人閒暇時候喜歡跟與自己親近的朋友廝混在一起,搞小圈圈。熱衷參與逛博物館、展覽、聽古典樂和其他文化活動等。

比起莫斯科人快速甚至帶著點侵略性的生活節奏,聖彼得堡的城市節奏更為沉穩規律。如果說莫斯科人生活目標更多是向錢看齊,彼得堡人則視金錢是為了達成人生目標和為生活創造舒適條件的工具。

用語發音差異

兩個城市的居民在字彙使用上也有一些明顯差異。這裡舉幾個常見的例子,前為莫斯科人,後為彼得堡人的慣用說法:

拱門 Подворотня — Арка

路緣石 Бордюр — Поребрик

雞 Курица — Кура

蕎麥 Гречка — Греча

入口 Подъезд — Парадное

小公園 Сквер — Садик

沙威瑪 Шаурма — Шаверма

票卡 Проездной — Карточка

甜甜圈 Пончик — Пышка

發音方面,莫斯科人習慣將ч(chi)發成更柔軟的ш(shi, 如конечно),彼得堡人的發音更接近書寫下來的文字拼音。

莫斯科外來人口多,日常交流口語格式較自由,以能溝通為目的而不太在乎用法正確與否,日積月累之下俄文文法上的重音或變格容易出現三人成虎,最後模擬兩可的狀況,也比較容易創造出新字;彼得堡人的用字遣詞更接近書面用語,講求正確工整。

路人的表情管理

在這個以不愛笑聞名的國家,以最為國際化的莫斯科居民臉上笑容最多;至於位於涅瓦河畔,緯度又比較北的聖彼得堡大概是因為冬天氣候又濕又冷,臉上表情比較少;對住在冬天動不動就零下四五十度的西伯利亞居民而言,儘管濕度低空氣乾燥,在酷寒的溫度下風一吹過來,臉還是瞬間僵得跟冰塊一樣,若要勉強扯出一抹笑容,恐怕冰渣子會跟著掉滿地。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這兩個相距714公里的城市,骨子裡比表面上看起來差異要大,可能人天生對和自己不一樣的地方容易看不順眼,正如台北之於高雄、北京之於上海、華盛頓之於紐約,居住在不同城市的居民,總忍不住要一較高下互別苗頭一番。

延伸閱讀

--

--

這就是俄羅斯
這就是 • 俄羅斯

我們是一群跟俄羅斯有緣份的5個台灣女生,不同年齡、個性迥異、人生目標各自不同,卻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相遇在俄羅斯。我們在俄羅斯工作,在俄羅斯學習,在俄羅斯生活;用青春時光熬出點點回憶,這些傷心、快樂、痛苦、幸福、孤獨和幸福;煎熬著我們的靈魂,是我們繼續前進的養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