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公民群眾募資案例分析結果

筆者近期利用論文寫作之餘,閱讀了由蕭新煌教授、周素卿教授及黃書禮教授共同主編的《台灣的都市氣候議題與治理》。該書指出,國內氣候變遷大型研究計畫多聚焦在大氣科學、工程科學及農業科學,而社會科學的角度則多以經濟學作為切入,有關氣候變遷的治理研究仍待發展。該書以都市作為觀察尺度,嘗試彙整我國當今都市氣候治理的現況並據此提出政策建言。筆者因當前論文主題,特別關注書中有關公民參與的部分,認為相關篇幅甚少。而透過周素卿教授及盧鏡臣教授針對台北市、新北市與屏東縣政府推出的氣候變遷計畫比較分析,老師們提到:「…然台灣的市民團體、居民、私部門企業則在氣候治理方案的角色上相對被動。市民團體尚未成為氣候治理中的知識生產者,而是較為被動之行動者。」隨後,兩位老師引用筆者指導教授Harriet Bulkeley於2006年所提及的觀點,亦即都市氣候治理可區分成自治型、賦能型、供應型及威權型。若要讓我國公民社會在氣候變遷治理過程中扮演更主動的參與者,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系統性的檢視我國公民參與氣候治理的障礙,並從國外利用資通訊技術培力公民氣候行動的研究結果中,嘗試建構一個由下而上、由公民創新影響官方治理系統的官民合作式氣候治理網絡。群眾募資平台或許可以是前述概念發想的實驗性濫觴,本篇筆者要來帶大家看看比利時根特市政府怎麼做。

2018.11.07 筆者攝於根特伯爵城堡旁

募資平台在政策網絡中的位置

首先,為了呼應根特市政府的《根特智慧城市概念》 (Smart City Concept Gent),市政府於2015年建立了Crowdfunding.gent募資平台。《根特智慧城市概念》希望透過如資通訊技術等科技的應用,來強化市政府與市民間的合作,來共同建構城市未來發展。Crowdfunding.gent在政策中被授予強化公民社會主動參與的任務,並希望市民朋友能共同聚焦城市的四個策略性發展方向,亦即知識與創新、文化、建構孩童宜居城市,以及城市氣候變遷轉型。平台的經營並非委託給民間業者,而是直接安排政策參與服務部門(Policy Participation Service)的公務人員來管理,並專責查核各公民募資提案及提供專案客製化協助。

Crowdfunding.gent在引導公民提出有關利於城市氣候變遷提案的做法,其實間接呼應了市政府的氣候政策《根特氣候計畫2014–2019》(Gent Climate Plan 2014–2019)。該計畫將市政府的氣候行動切成六大方向,亦即住宅、市府建物、企業建物、再生能源、交通及食物。Crowdfunding.gent在氣候計畫中被賦予三個政策功能:協助住宅改建、公有建物能源提升專案及再生能源推廣。而就推動公民參與式綠基方案的角度來看,政府雖沒刻意建構相關的政策論述,但筆者卻觀察到部分群眾募資專案其實可以建構出一條以綠基方案為途徑的在地永續食物生產消費鏈。具體而言,市政府在其氣候計畫中規劃了Gent en Garde專案,期望透過公民參與的形式來縮短食物從生長到餐桌消費的距離。而部分群眾募資案例即是透過建構都市食物花園,來呼應政府的永續政策及強化在地社群連結。有些募資專案亦從Gent en Garde那邊得到了建構都市食物花園的資源。故儘管市政府沒有白紙黑字寫出以綠基方案相關的募資策略,但其實公民參與式綠基方案已在既有政策安排下形成。

筆者根據現有研究資料自行整理

募資平台與根特市政府氣候及智慧城市政策安排的關係

政策論述

市政府期望透過群眾募資來發掘並支持公民倡議,認為這將可以強化市民對於參與式治理的認知,同時呼應市政府對於智慧城市的想定。除此之外,對於達到2050城市氣候目標,根特市政府亦希望藉由群眾募資來整合公民的力量。而就募資發起人的角度來看,群眾募資可以帶來強化社區凝聚力的功效。然而,不論是在氣候政策還是智慧城市概念,綠基方案及市民的法律責任皆為明確的在政策網絡中被點出,這次乎可以解釋為何公眾及市府官員對於綠基方案及群眾募資的態度,將決定Crowdfunding.gent的最終成效。

「民眾優先」是市政府智慧城市概念的核心價值,期望能透過募資平台的建立的創造政府供民間的合作關係,並將這概念延伸到氣候政策的執行方式。而可惜的是,儘管市政府的氣候政策呼應了綠基方案研究中倡導的創造行動附加價值的概念,但卻僅反映在都市農田這個次氣候政策目標。

市政府的群眾募資平台是帶有一點實驗性質的,他們預期這樣的平台除了可以提供府民共創城市發展的新契機外,亦是解決公共事務價值衝突的民主場域。換個角度來看,政府設立群眾募資平台其實強化了公民參與治理的正當性,且可以透過提案條件的設計,來預防公民提案在公共論述上的衝突。不過有趣的是,儘管政府是基於參與式治理和民主交流這樣的行動信仰,多數的募資提案人較在意的還是如何透過政府平台來擴大自己專案的知名度,而非強調與政府間的合作意義。

從專案政策功能來看,因為市政府所提出的媒合條件僅列出大方向,並且強調的是社會參與程度,故對於市府既有政策的影響很難去掌握。然而,從部分募資個案來看,根特的群眾募資是有機會變成連結人與自然的綠基專案倡議工具。

Our Edible Street募資活動頁面 (畫面擷取自Crowdfunding.gent)

政策規範

建構由下而上的合作網絡是推動公民參與式綠基方案的重要規範性原則,這樣的概念已反映在市政府的《根特智慧城市概念》中。平台的管理單位在輔導募資個案時,會特別要求提案人善用其在地人脈,並籌組團隊來管理專案的進行。根據相關的研究報告及案例分析,群眾募資對於小規模氣候調適行動的擴散是有助益的,但市政府對於募資平台的管理並未注意到這一點。

就制度結構的角度來看,市政府在募資平台上延伸出的專案管理辦法,讓市府能夠以較具彈性及簡化的治理程序來促進對個案的瞭解及溝通。

政策參與者及其互動關係

透過政策參與服務部門的管理,募資發起人可以從平台的線下服務中獲得政府的行政資源,例如公務人員會根據個案情況介紹相關的行政部門給募資發起人。而每個提案在上線前,皆必須經由政策參與服務部門的審核,最終再經由較高階的行政層級做專案上線批准,如果案件特殊的話,甚至會直接交由市長來裁決。然而,筆者無法確定平台單位是否有能提供府外資源,亦即結合非政府單位的技術能量,來共同協助個案的推動。

社區食物花園建造 (畫面擷取自Crowdfunding.gent)

根特市政府認為,經由與民眾討論及審核群眾募資專案,即可視為落實府民共同治理城市發展。然而,筆者認為根特市的募資平台僅做到了連結政府資源與市民的功用,多數的募資發起人仍須自行透過社群網絡來找尋合適的資訊與資源。此外,筆者當前的既有資料無法確定募資平台能否主動促進民間的社會學習與創新活動。

市政府在群眾募資平台的具體治理能力是建構在公民提案募資審核及其他合作平台支援連結。除了檢視個案狀況並進行溝通外,Crowdfunding.gent是委託荷蘭Voor je Buurt和協力網路設計公司所搭建,所以根特市政府有將Voor je Buurt的募資教學部落格連結到自己的頁面中。而Crowdfunding.gent的常見問題頁面其實與Voor je Buurt及Crowdfunding VoorNatuur幾乎一模一樣。目前平台仍持續在營運,但礙於筆者資料蒐集狀況,群眾募資在根特對於提升市民信任、維持個案永續經營,以及掌握募資活動對市政貢獻等功能皆不明確。

政策資源

市政府透過每年規畫特定預算來維持平台的運作,而平台本身也會向專案發起人收取5%的手續費用。盡管目前平台仍在運作,但就單一公民募資專案來看,沒有明確證據顯示個案可以透過群眾募資來建立長期資金來源。

市政府雖然有提到希望透過募資平台來推動與城市氣候轉型相關的案例,但平台卻無法給予使用者關於環境專業知識的服務。在筆者觀察到的案例中,專案發起人必須自行尋找資金以外的資源。而亦有位在布魯塞爾的群募平台創辦人指出,根特市政府的募資平台並未標明具體的主題目標,這可能會讓平台的所有支持行動失去依據基礎。

就線上資訊豐富度來看,民眾可以透過平台閱覽所有位在根特的募資專案,同時也可以透過市政府傳送的Voor je Buurt網站連結,收到來自荷蘭的案例資訊(根特位在比利時荷語區)。而同Crowdfunding VoorNatuur的網頁設計,使用者可以透過平台掌握專案的即時進度,但平台本身未在線上提供政府以外的資源連結,使得資訊的鏈結存在於政府與募資發起人間。筆者亦透過與募資發起人的訪談,瞭解到平台線下的溝通品質仍有進步空間。

Crowdfunding.gent募資活動瀏覽頁面(畫面擷取自Crowdfunding.gent)

最後,募資平台無法提供土地資源。專案發起人必須自行和公部門相關單位或私人地主喬好空間使用權後。平台能做的就是確保發起人在土地使用上已獲得地主許可,或協助轉介相關單位來協助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