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公民群眾募資案例對台灣永續發展之啟示:募資的政策脈絡

在荷蘭北布拉邦省(Noord-Brabant)的綠色網絡政策(Natural Network Brabant, NNB)中,省政府在宣示強化綠地生態品質的同時,特別關注到社會參與的重要性。換言之,除了建造如穿越高速公路的生態廊道這類高成本且複雜的大型綠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外,省政府亦希望結合民間力量,讓NBS可以自發性地在鄰里間開花。政策的推動不是僅靠公部門的行動來達成,而是同時藉由開放政策資源來建構有利於社會參與的環境,讓大眾成為政策執行的參與者。舉例來說:經由提供專案補貼和公告待整理的綠地分布,省政府鼓勵企業、非營利組織和一般社會大眾提出兼具生態永續的創業計畫,以期增加這些綠地的附加價值。除此之外,省政府亦結合在地綠色公民團體,盤點省內環境志工參與狀況,並根據當前公民參與的活絡程度,規劃出提升公民綠色影響力和擴大環境志工活動規模的策略。這樣的施政脈絡也反映在補貼設計上。省政府與二十個公私基金及Crowdfunding VoorNatuur募資平台簽屬合作協議,鼓勵公民組織透過這二十個管道來媒合政府補貼。就群眾募資的角度來看,其與政府的合作是建立在以解決綠地生態品質不足為「治理議題」;並以群眾募資作為公民參與政策的「行動工具」。

2016.06.07 筆者攝於台灣澎湖

當我們要利用公民群眾募資來推動社會永續發展時,必然會涉及到政府公共政策的運作範疇。經過與荷蘭群眾募資平台的訪談後,筆者認知道:「平台要明確地將募資活動的主旨與欲解決的公共問題連結,並且將基本的解決概念反映在募資行動的成功條件上,才更能確保募資活動發揮解決公共議題的效益。」若以當前台北眾力方程式的計畫目標來看,強化社造團隊經營能力是欲解決的治理議題,而群眾募資則是用來降低社造團隊對公部門依賴的行動工具。[1] 群眾募資在計畫中扮演社造團隊的培力角色,社造團隊則是計畫的主要受眾。從政策脈絡來看,荷蘭北布拉邦省的案例是希望透過群眾募資使得政府補助可直接對接上公民社會的綠色創意,以達到符合政策目標的小規模在地綠色工程;而台灣則是聚焦在建立社造團隊與群眾募資平台的合作生態圈,且期望在降低政府協助的情況下強化社造團隊的自我行動能力。

基於當前荷蘭案例的研究心得,並參考台北眾力方程式的計畫設計和努力方向,在發展綠色公民群眾募資上,或許可思考如何在地方創生、智慧城市及永續國土規劃此三領域中尋找治理議題的交集。我們應善用並強化社造團隊對於凝聚社區意識及促進公民行動的能力與創意,並藉由環境永續議題的設定,來建構並強化社造團隊與環境公民組織的聯繫與技術支援,擴大彼此共同的公民基數。這兩類組織除了可以成為綠色公民群眾募資的初期用戶外,亦可是推動公民參與式NBS的合作夥伴。在台灣,我們可以不需用NBS來框定政策及公民行動,而是改採「永續公民創生」來設計國人經由群眾募資平台發起以自然生態為本的國土創生公民運動。透過這樣的治理脈絡建構,我們可以從當前以文創來包裝在地民生需求的地方創生特色,擴及到強化土地韌性及建構宜居環境的小型在地綠色工程,最終再將這過程中所累積的人文元素導回到在地農特產品或行旅文案的規劃上。相較於荷蘭群募多聚焦在環境及社會福利影響上,說不定台灣更有機會利用公民群眾募資來落實公民參與式NBS對經濟、社會與自然的綜合效益。

參考資料:

[1] 台北眾力方程式 (2020)。計畫介紹。檢自https://napcucf.wixsite.com/crowd2019/project (Apr 3, 20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