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公民群眾募資案例分析結果

過去兩周,筆者持續向相關單位發出訪談邀請。可惜的是,遲遲未收到欲訪單位的回信。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仍將會對合適的訪談對象發出邀請,希望能順利豐富現有分析資料,並發掘更多有關公民群眾募資在北布拉邦省政策系統下的角色功能。不過,在整理並分析完手邊政策文件、網站文章、新聞報導和訪談紀錄後,卻也產出了具體且系統性的初步分析結果。

《2020自然與社會計畫》補貼檔案封面,取自https://www.groenontwikkelfondsbrabant.nl/folder-subsidies-en-fondsen-voor-groene-burgerinitiatieven

募資平台在政策網絡中的位置

就維繫並建構自然環境而言,北布拉邦省有提出一個指導性的施政策略,亦即《布拉邦:邀請綠色》(Brabant: uitnodigend groen)。在該政策中,省政府的施政目標可大致分為:(1)建構自然網絡來強化省內生態多樣性及自然保育;(2)結合自然地貌與社會環境以提升生活及經濟品質。根據這兩項施政目標,省政府發展出兩套政策脈絡,分別是聚焦自然環境建構的《北布拉邦自然網絡》(Natuurnetwerk Brabant, NNB)及強化社會參與的《自然與社會計畫》(Natuur en Samenleving, NS)。在NNB下,省政府於2014年成立綠色發展基金(Groen Ontwikkelfonds Brabant, GOB),並指示該單位作為NNB相關政策補貼、土地資源及技術評估的執行單位。而在NS下,省政府則與環境NGOs合作,設計了《北布拉邦強化綠色志工行動策略》(Impulse Groene Vrijwilligers Noord-Brabant),希望藉此活絡地方民眾參與綠色活動。

為了刺激公民參與且確保公民行動與施政策略同調,省政府結合GOB和環境NGOs的資源,共同於2017年起每年舉辦〈掌握自然〉(Natural in Your Hand)的政策補貼競賽,鼓勵新創單位、社區組織或一般民眾提出有利於NNB和NS發展的計畫。省政府想利用〈掌握自然〉來逐步建立一個涵蓋公部門及公民社會的資源網絡,除了從環境NGOs那邊得到在地資訊及生態工法知識外,政府亦希望群眾募資能作為刺激公民綠色行動的新途徑。故群眾募資的角色從這裡開始,平台藉由參與〈掌握自然〉競賽的說明會,向社會大眾宣傳群眾募資可扮演的角色,並從活動過程中發掘與環境NGOs間的互補功能,進一步建立了互相支援的合作關係。而透過〈掌握自然〉的曝光,省政府直接從NS計畫項下撥款給募資平台,並和其共同籌辦布拉邦媒合募資活動。平台會將在〈掌握自然〉所獲得的網絡資源導入募資工作坊,民眾除了可以獲得募資平台的社群行銷輔導外,亦可透過平台取得環境NGOs的技術支援。

筆者根據現有研究資料自行整理

募資平台與公民參與式綠基政策安排的關係

政策論述

不論是省政府的政策立場或募資平台的合作企劃,筆者觀察到兩者皆強調提升公民對於綠基方案的認識,且有計畫地建構在地綠色行動的合作網絡,以帶給社會大眾更多元的參與辦法。除了政府與平台的合作設想,平台業者觀察到群眾募資能夠吸引對NNB有興趣的公民,透過資助公民專案及實際參與專案施作等互動模式,政府可以利用群眾募資強化社會大眾對其政策論述的支持。

從最上位的《布拉邦:邀請綠色》政策,到底下的NNB及NS,筆者觀察到省政府是採取一個整合性的角度來推動自然資源的發展。換言之,除了對自然環境面的期待外,省政府同時也強調政策對於社會和經濟發展助益。基於這樣的政策論述,邀請公民社會參與自然環境的建構將提升政策的附加價值。而藉由布拉邦媒合募資活動,平台根據省政府對政策的期待,設計媒合標準來形塑專案對於發展社區綠色環境及強化人和自然連結的樣貌。

募資平台被省政府視為強化其與公民合作的政策工具。但是省政府不會在這層合作關係中參與公共意見的調和,而是依賴募資平台的輔導機制,來確保公民提案的正當性及化解潛在的意見衝突。筆者注意到,在政府與募資平台的合作機制中,並未存有調解土地衝突的功能。如果募資專案本身想利用公共空間進行綠化,亦或是產生對私有產權影響的疑慮,募資平台是無權進行調解的,僅能要求專案發起人自行與相關單位處理。

基於媒合募資活動的主題設定,省政府及募資平台可以確保募資專案將推動公民採用以自然為基礎的環境工程專案,並可預期專案能創造社區附加價值。然而,募資平台並未設定出更具技術性的專案標準,如確保專案規畫及施作工法是符合在地生態情境等。從自然生態角度來看,這可能會使得專案對於環境面的影響難以掌握。

政策規範

建構由下而上的合作網絡是推動公民參與式綠基方案的重要規範性原則。透過平台的媒合標準及平台本身的指導程序,專案發起人會被要求建構以在地社群為主體的合作網絡,例如與左鄰右舍籌組募資活動的工作團隊。然而,公民參與式綠基方案須避免社區行動影響力的在地限制。若要建構完善的公民參與式治理,政府必須要設法讓在地活動的發想擴及到更大範圍的社群空間。但就本研究案例來看,省政府及募資平台仍聚焦在推動社區規模的專案型態,並無意擴大募資專案的動員規模,或系統性的建構專案間的相聯性。

相較於其他荷蘭省份,北布拉邦省是唯二透過推出公民參與計畫(即NS)來主動強化公民在政策中的行為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筆者認為省政府可藉由與募資平台的合作,在政府官僚體系外建立一個較沒有制度包袱的互動窗口。經由談好媒合條件以及總預算額度後,所有公民募資專案的推動皆由募資平台所負責,省政府僅於每半年與募資平台開會,檢討撥款進度及追蹤總體合作成效。

政策參與者及其互動關係

從北布拉邦省成功的募資案例中,群眾募資扮演了仲介者的角色,募資發起人可透過群眾活動加深社群成員及在地組織間的合作關係。另外,基於平台本身和政府政策的搭配,募資專案很容可以接觸到環境NGOs及有關政府部門。換言之,募資平台可以成為社群內部的關係鞏固者,也可以是協助社群向外尋找資源的關係建立者。此外,政治人物在募資過程中,似乎沒有一個很明確且一定必要的角色。在一些個案中,專案發起人在募資啟動前就獲得了在地政治人物的支持,並取得足夠的活動聲量;亦也有個案是政治人物在募資專案取得顯著成功後,被該公民參與模式吸引,進而鼓吹公部門善用公民群眾募資。但從這些案例中,筆者認為政治人物的支持作為並無法直接保證募資專案的成功。

在強化社會對於綠基方案的共識凝聚及學習上,公民群眾募資是具有正面效果的。從募資提案階段開始,平台業者和發起人就會開始針對活動設計進行討論,而業者舉辦的工作坊也成為一個社會學習空間,提供各專案發起人互相交流的機會,甚至於開啟合作可能的契機。平台頁面的線上交流功能以及工作坊的線下互動,皆使得公民有辦法在募資過程中,整合既有社群網絡及認識新的合握夥伴。

基於前述觀察結果,群眾募資平台的服務使得政府不用過度扮演監督者的角色,對公民參與式綠基治理而言,這營造出一個較為透明的公民互動空間,資金及資訊的分流皆比純粹由政府部門主導來的有效率。

政策資源

政府補貼及公眾募款的媒合是募資平台最主要的功能。而作為省政府建構建構在地綠色行動網絡的合作對象,雙方從2017年建立合作關係後,便已朝向常態化模式來發展,預計至少延續到2022年。但就單一公民募資專案來看,募資並無法成為長期資金來源,部分個案仍須解決專案建成後的運維費用,例如在社區生態花園建設完成後,持續維持花材及綠地養護設備的支付。

就環境專業知識的傳播來看,群眾募資平台無法給予工程建造方面的技術性指導,但因其與環境NGOs保有合作關係,可以根據個案需求介紹相關組織給予技術協助。

除了能夠提供專案進度追蹤功能外,募資平台本身線上資源的豐富度,將影響其扮演資訊傳播角色的表現。在研究案例中,募資平台提供了:歷史案例檔案;使用者經驗分享;募資專案管理指引;以及非政府資金媒合活動等資訊。此外,平台業者也發現,透過募資獎勵機制的設計,專案將更能吸引公民參與並強化在地意識。例如,根據不同的捐款額度,專案發起人將提供贊助者不同程度的活動回饋,從社區成員手工藝品到募資果園的農產品等。而因為政府的媒合預算有限,平台為了維持資源分散的公平性,採取先到先審的機制。

最後,募資平台無法提供土地資源。專案發起人必須自行和公部門相關單位或私人地主喬好空間使用權後,才可向平台提出募資申請。平台能做的就是確保發起人在土地使用上已獲得地主許可,或轉介給相關單位來協助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