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讀書會】讀 「重返邊界」從倫理反思永續

民主政治中的團結、永續與公共衛生倫理

續幕-阿薛
那些永續的雜想
Aug 20, 2024

--

文: 台大公衛系 呂宜婷、台大土木所 周光輝

Photo by Luis Melendez on Unsplash

邊界的重要性

在討論物理過程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定義控制邊界(boundary),將邊界內的視為系統內,邊界外的視為系統外。當我們在討論議題的時候,你有想過自己定義的邊界是什麼嗎?「重返邊界」一書提出,我們在進行議題討論時,需要有明確的邊界定義,可能是地理上的疆界、族群上的分野或是時空上的劃分。若沒有定義清楚,討論範疇與對象則容易產生混淆。本書作者為公衛系教授葉明叡,書中提出有關公共衛生的邊界問題,本文將引述其內容,整理「福利制度永續性的承諾」背後所需處理的邊界及倫理議題。

公共衛生的倫理問題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的定義是藉由有組織的努力,達到預防疾病、延長壽命和促進健康的目的,以確保社群內的每個個體擁有足夠維持健康的生活水準(Winslow, 1920)。這便帶出了公共衛生倫理的兩個基本問題:基於實證進行政策介入的「家父長主義式問題」、強制風險分擔的「分配問題」,以及此二問題的基礎 — — 「邊界問題」。公共衛生所關注的「社群」包含了誰,為何要一同努力促進健康?為何關懷的是這一群人,而非另一群人?若非有特定的理由,則有專斷的疑慮,介入的倫理正當性便可能受到挑戰。所謂「社群」,應是具有特定意義之關係的一群人,是有其邊界的。在書中,作者稱這樣的一群人為「關係式群體」。

全球衛生的邊界問題

進一步延伸本書的邊界問題,全球衛生(global health)中的「全球」所指為何?就其特殊性而言,全球衛生領域旨在「研究一種事實上僅有可能存在於多國之間的健康議題」。就如2019年底開始,至今都仍影響著各地人們的COVID-19:在疫情影響下,可能有人希望不分國界、族群地相互支援彼此需要的資源或藥物等等,同時也可能有人更希望專注於將病毒隔絕在(國家、社區、家門)外。這背後反映每個人、每個政策的所謂「我們」並不相同,即對於邊界的空間理解有不同的看法,可以「普世主義 — 在地主義」的倫理概念來描述;時間面向則有「當代世代考量 — 世代間考量」的多元倫理想像。這兩個軸線可以分析、比較不同行動的倫理規範。全球衛生包括研究外國的健康議題、借景外國的經驗應用於在地化研究或是多國的健康議題研究等。從這些研究就可以看出,全球衛生不只是包含在地,同時可能還包括各個國家。若是考慮到對未來的影響,還涉及不同世代間的考量。若是簡單地劃分全球衛生的邊界,就可形成下圖的四象限:

改繪自紙本書p.66

公共政策和永續之間,倫理是橋

健保是台灣最重要的公共政策之一。近年來,我們常聽到「健保要健全永續」、「健保的永續發展」。然而健保需要達到哪些條件才能稱之為邁向永續?作者在書中提出制度的永續性隱含著至少三個規範倫理理念:其中包括達到「同時代及世代間的公平分配」、具有能對抗內外部壓力而得有效且長期運作的「穩定性」(stability)和能夠確認具「社會連帶」(solidarity)的社群範圍。社會連帶是指能夠讓社群中的人們基於共同風險,而負擔互相幫忙的成本、採取共同行動。我們可以透過以上三點,檢視健保或是其他福利制度是否永續。

「(宣稱欲以永續為目標)這是一群人,或構成政治共同體的一群公民所共同作出的嚴肅承諾,將永續的理念加諸於那群人自己身上,而形成集體義務 (collective obligation)。」(p.96)

透過「重返邊界」這本書,讓我們了解到公共衛生議題中,釐清所定義的邊界、確認其規範倫理意涵是重要的。而跳脫公共衛生,我們也可以開始思考,在談論永續議題的時候,我們劃定的邊界為何?

--

--

續幕-阿薛
那些永續的雜想

正在經營一個永續職涯podcast頻道"續幕",歡迎收聽關注! 收聽podcast: https://linktr.ee/shemu_ya IG粉專: https://www.instagram.com/shemu_ya/ 聯絡信箱:shemupodcas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