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邦交國介紹──我在林蔭中繁榮昌盛

Yute Kern
台灣邦交國介紹計畫
Mar 30, 2020
貝里斯國旗。中間為國徽,象徵著貝里斯的歷史。
中美洲地圖,紅色區域為貝里斯

貝里斯位於中美洲靠大西洋側,北邊為墨西哥的東南角,西邊與南邊則與瓜地馬拉相交。往東邊的大西洋上,貝里斯擁有大約其中400座島嶼與珊瑚礁。

貝里斯最大的城市為貝里斯市,那也曾經是他們的首都。但1961年,颶風哈蒂席捲整個中美洲地區,由貝里斯市南部登入,造成極大的損害。三公尺高、時速三百公里的海嘯直接朝著貝里斯市撲來,造成307人遇難,貝里斯市超過70%建築物受損。當時殖民的英國政府決定將首都往內,一路遷至貝爾莫潘(Belmopan)。

哈蒂颶風過後,圖片取自Channel5belize

Sub umbra floreo,是貝里斯國旗上寫在國徽底下的一個句子。中文直譯即為「我在林蔭中繁榮昌盛」。基本上象徵著貝里斯的自然政策,這是一個充滿自然生態以及歷史文化,整個國度的百分之六十植被覆滿而人煙稀少,充滿生物多樣性,當中有超過5000種不同的生物,包括獵豹。

獵豹。圖片取自Ecoamericatours

在貝里斯外海,距離本土約60公里的燈塔礁(Lighthouse Reef)中間有一處名為大藍洞(Big blue hole)的地下洞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UNESCO)評為世界遺產,同時也被知名水肺潛水專家雅克-伊夫.庫斯托評為世界最佳五大潛水處之一。

大藍洞。圖片取自CNN

大藍洞接近水面的區域,基本上可以看到多數的珊瑚礁海域會看見的景象:礁鲨、烏龜、珊瑚礁等,是一個許多魚會在身邊游來游去的場景。但當往深處走去,過了大約九十公尺。生命便開始消失了。大藍洞的底部只有一點點的光,底下一片死寂,什麼也沒有。有著的只有海洋生物的化石、珊瑚礁殼、石灰岩巨石散落著。偶爾你會見到一些貝類或是寄居蟹,因緣際會地掉入了底部,越過九十公尺後,在什麼也沒有的此處,活活窒息而死。2018年,一隻加拿大的團隊在探索大藍洞底部時,除了在底部撿到一個可口可樂的瓶子以外,甚至在底部發現了很久之前,潛水迷路的三個遊客當中其中兩個人。

大藍洞淺層,基本上在能夠浮潛的範圍內都非常美麗,如果在大藍洞附近的話,小心不要掉進去就是了。
大藍洞底部,圖片取自 https://reurl.cc/4R3kxj

在九十公尺附近,往深處去的部分,有一層厚實的硫化氫環繞著整個大藍洞。在那往下的海域,沒有氧氣,也因此多數生物無法在大藍洞底下生存。在上個冰河期末,原先屬於馬雅文化一部分的大藍洞,隨著海平面逐漸上升,整個洞穴遭到淹沒,壓垮穴頂,導致日後形成了在燈塔礁上,這個從觀光客到考古學家都來造訪的大凹槽。

貝里斯境內也有超過九百個瑪雅文化遺址,當中最有名的,除了國內最高點的卡拉科爾馬雅遺址,還包括了ATM洞穴(Actun Tunichil Muknal,又稱水晶石墓之穴。),當中有著名的「水晶女僕」,或許是許久之前因為祭祀活動犧牲的女子。有些動物也有機會在洞穴看到,包括中南美洲最大的食肉蝙蝠「美洲假吸血蝠」,展翅甚至最大能到一公尺左右。

GoBelizing影片,水晶石墓之穴導覽

貝里斯歷史介紹

一直以來,貝里斯被隔壁的瓜地馬拉視為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上來看,可能要推到1494年的托德西利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

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後,當時大家對於新大陸的樣貌仍舊沒有太多的掌握之前,西班牙與葡萄牙為了殖民地要歸誰大吵一架。前來調解的教宗,從佛得角群島(Cape Verde)以西約370裡加(1裡加是5.92公里)處畫線,規定這條線以東歸葡萄牙(如巴西),以西歸西班牙(整個中美洲、現今的智利、厄瓜多、祕魯、阿根廷等)。

圖片改自https://reurl.cc/X64DDe

在畫完這條線過後,整個中南美洲基本上幾乎都被劃入了西班牙的版圖,這當然也包括貝里斯。

但是大航海時代開始後,英國也加入了進駐、移民的腳步。許多英國人移民到貝里斯一帶開採墨水樹,一種可以當作染料的植物。來的殖民者有許多並不被自己的母國承認(基於國際政治而言不說他們生活的地方為英國領土),而在貝里斯這一代的英國殖民者基本上就是如此。

1638年開始,一些英國人與蘇格蘭人在貝里斯建立起了聚落,一方面開採經濟作物,另一方面也加入了16–17世紀的英國政府認可的私掠行為(著名的海盜德雷克便是當時英國方的佼佼者,西元1588年甚至帶著英國艦隊在英吉利海峽以及北海幹翻西班牙艦隊。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我們交給英雄說書負責。)

西班牙儘管握有貝里斯的土地宣稱,但當初實際出兵入侵時,當地的馬雅人在現今靠近貝里斯─瓜地馬拉邊界的蒂普(Tipu)周遭屠殺了西班牙探險家與傳教士。因此這塊領土一直都沒有被西班牙人實質控制。相反的是,英國人在這當中反而沒有成為攻擊的目標,因此在當地落地生根。

1670年,西班牙與英國在打了十六年的戰爭之後簽署了《馬德里條約》,讓西班牙認可在此條約之前英國佔據的所有在加勒比海的領土。但針對這個條約有沒有包含貝里斯,則沒有明確規範。

西元1738年,此地的移民者開始選出自己的裁判官並建立基本法律,而西班牙則會時不時地過來騷擾,每次打跑英國殖民者後他們又回來,反覆數次。直到西元1796年,英國與西班牙開始了長達十二年的戰爭,在1798年,於貝里斯的聖喬治卡耶戰役(Battle of St. George’s Caye)後,英國移民者基本確立了自己在貝里斯的領土主權。這也是西班牙最後一次試圖拿下貝里斯的行為。

2016年貝里斯慶祝聖喬治卡耶戰役218周年(貝里斯將九月十號訂為聖喬治卡耶紀念日)。圖片取自Travel Belize

問題來了,英國在有沒有在貝里斯統籌一個殖民政府負責談判?答案是沒有的。在1783年,英國與美國打的獨立戰爭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當中,英國放棄在貝里斯用來保護當地移民者的堡壘,同時承認西班牙對貝里斯的土地主權,以換取他們得以在貝里斯河與翁多河之間開採墨水樹。基本上英國到此仍然沒有宣稱貝里斯的領土。

由於英國沒有宣稱統治當地,當地的英國移民者也完全不鳥他們。甚至英國後來偷偷摸摸從牙買加派去的殖民地長官的權力還被當地移民者完全無視。當1798年的戰爭結束後,當地居民抱著的心情是「打跑就好」的想法,絲毫沒有打算要與西班牙簽署任何條約。西班牙在那之後再也沒有試圖搶回貝里斯,但也沒有條約說是給誰。

簡而言之,這塊地後來由英國人實質控制,但表面上英國人並沒有說這裡是他們的領土。

在後來,來自英國的殖民者快樂的把居住的範圍,從貝里斯河與翁多河之間,往外推了很大一塊。這塊地在日後也成了貝里斯與瓜地馬拉政府之間的紛爭來源。

時間快轉到19世紀,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控制逐漸衰退,1825年,墨西哥武裝叛亂,成功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西元1841年,瓜地馬拉在中美洲聯盟瓦解後正式獨立。在這一波獨立的前西班牙殖民地,均宣稱自己繼承了西班牙在這塊土地上的領土(有點像是中華民國宣稱繼承清朝的版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繼承中華民國版圖一樣),並試圖從英國人手上搶回貝里斯的領土。

但這個宣稱英國卻從來不曾接受。為了解決領土糾紛,英國與瓜地馬拉在1859年簽署了威克─艾西內那條約(Wyke-Aycinena treaty),明訂了貝里斯的領土範圍。西元1862年,英國正式將這個存在大約兩百年以上的聚落改制為殖民地,名為英屬宏都拉斯(British Honduras)。

英屬宏都拉斯旗幟

問題就出在這個條約,當時1859年的條約第七條指出,瓜地馬拉承認貝里斯的存在,並且願意以現在實際控制範圍作為國境大小。但相對的,英國必須要幫助瓜地馬拉建造一條道路,從瓜地馬拉市直通大西洋。由於英國從來沒有兌現這條承諾,瓜地馬拉於1946年宣布這條條款失效,並且說在此之前的1783凡賽爾條款、1786年的倫敦公約都沒有讓英國擁有目前的貝里斯領土主權。

西元1944年10月,瓜地馬拉經歷了一場政治風暴,史稱十年之春。原先的獨裁者被拉下台,年底進行選舉,並且在1945年,新的統治者經由民主制度上位。但那幾年當中,政權的紊亂仍然時有所聞,像是1949年甚至有政變未遂的狀況。或許是為了轉移國內的壓力,1948年,瓜地馬拉政府向英國施壓,甚至宣稱即將要武統他們認為是他們領土的貝里斯。英國政府迅速從格羅斯特團二營當中布了兩個連到貝里斯國界,預防瓜地馬拉突襲。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紀念瓜地馬拉十月革命而畫,由1944年革命推翻獨裁者豪爾赫.烏維科到1954年美國推翻阿本斯政權的這十年間,被稱為十年之春。圖中肖像為哈科沃.阿本斯,美國推翻的民選總統。圖片取自 https://reurl.cc/X64Xk0

從1954年開始,美國支持的的軍事獨裁以及右翼政府在瓜地馬拉裡掀起了一股民族主義風氣。喊著要武統貝里斯的人大有所在。1958年,貝里斯解放軍,一支瓜地馬拉的私人武裝闖入了貝里斯領土並升起了瓜地馬拉國旗,英國軍隊迅速上前交火,逮捕了20餘人。

1961年,和談開始。但英國並沒有讓貝里斯加入與瓜地馬拉的談判。之後當瓜地馬拉提出要讓貝里斯成為瓜地馬拉的聯繫邦(Associated state,一種介於自治與從屬國之間的國家形式。類似紐埃、庫克群島與紐西蘭的關係。)時,日後被貝里斯人視為國父的喬治.卡德爾.普賴斯嚴正拒絕。

「我的目標,就是帶領貝里斯一步一步走向獨立。」他說。

貝里斯國父,喬治.卡德爾.普賴斯(George Cadle Price)

西元1963年,貝里斯終止與瓜地馬拉的和談,也宣布與英國斷絕殖民關係。英國於1964年時,決議讓貝里斯在有自己的憲法情況底下獨立(此時的貝里斯仍是英屬宏都拉斯,但是已經是高度自治的準國家狀況。)。隔年,有個美國律師在美國與英國政府支持下,來到此地試圖調解糾紛。當他提出,未來獨立後讓貝里斯政府把國安、外交等權力交由當時親美的瓜地馬拉政府把持時,貝里斯國內所有政黨都投下了反對票。讓喬治.普賴斯有足夠的政治基礎向英國要求完成獨立過程,並且要求要適當的國防支援。

當時兩國的關係鬧得非常地僵,而一系列的會談在英國政府得到情資顯示瓜地馬拉即將入侵貝里斯後停止。英國政府宣布為了因應局勢,將派出空運機以及八千人至貝里斯進行海陸操演。瓜地馬拉隨即在邊境集結軍隊。

到了1975年,衝突一觸即發。瓜地馬拉把軍隊幾乎都壓在邊境,而英國也做出相對應的部署:在邊境部署軍隊、一整排的105公釐榴彈砲、防空飛彈部隊、並且在空軍方面支援了六架戰鬥機,海軍方面支援了一艘巡防艦。

大概是沒看過這樣的陣仗,這場衝突瞬間消了氣。許多志氣滿滿喊著武統武統的瓜地馬拉軍人連夜逃兵回家去了。

之後的貝里斯將戰場從正面互幹轉到國際認同上來,爭取國際認同以弱化瓜地馬拉對他們領土的合理性,以及加速擺脫英國殖民的陰影。貝里斯政府在1975–1981年間,在各個國際會議上,包括在牙買加舉辦的大英國協集會以及在祕魯舉辦的不結盟運動(NAM)集會都極力強調自己的自決重要性。

從1975年開始,古巴政府、墨西哥政府、巴拿馬以及尼加拉瓜政府都逐漸導向貝里斯這邊。認同貝里斯的自決行動,認同一個獨立的貝里斯政府。並且在1980年,聯合國宣布讓貝里斯獨立,國土範圍為目前的英屬宏都拉斯,並且讓英國在隔年會議之前仍舊繼續保護新生的貝里斯。1981年,瓜地馬拉政府試圖再與貝里斯政府簽署大頭協議,在協議當中由於出現過多對貝里斯不利的條款,引起貝里斯的群情激憤,認為他們的政府太過軟弱,發起了針對英國與貝里斯政府的暴動,甚至導致貝里斯政府被迫下達緊急狀況。這個協議最後沒有達成,貝里斯就在沒有與瓜地馬拉政府處理土地問題的情況底下,於1981年9月成為一個新生的獨立國家。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今天貝里斯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國際參與。包括聯合國、大英國協、加勒比共同體在內,貝里斯參與的國際組織總計約有35個。國際關係上,貝里斯與英國和美國關係維持的不錯,美國是貝里斯最大交易國,也是投資貝里斯最多的國家。

直到今日,如果你去瓜地馬拉買地圖,仍舊有機會買到把貝里斯標記為瓜地馬拉第二十三區。細部來說,瓜地馬拉並沒有要整個貝里斯,但他宣稱的土地範圍囊括貝里斯約一半的土地與人口。就像中國與台灣的關係一樣,這件事情直到今日仍然會在網路上爆發彼此的攻訐。

瓜地馬拉國內地圖,右上角為貝里斯之領土範圍。瓜地馬拉前外交部長指出,在國際法庭決定之前,他們都要繼續使用這張闡述貝里斯為瓜地馬拉一部分的地圖。圖片取自Breaking Belize News

貝里斯的領土爭議,最新的進度是貝里斯為了解決爭端,讓瓜地馬拉把這個領土爭議送上海牙國際法院。目前貝里斯已經繳交相關文件,而瓜地馬拉必須在2020年七月前繳交,在那之後貝里斯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回應。



外交上,中華民國與貝里斯的外交關係,幾乎可以說是一個人親手打造的。根據陸以正大使撰文,在貝里斯獨立前,有一位祖先早在20世紀就來到貝里斯的華裔後代,名為William Quinto。他的父親從事雜貨行業,而他繼承家業之後改賣菸酒。並且聘用賽義德.穆薩(Said Musa)當他的法律顧問二十多年,與他頗有深交。穆薩是當時國內最大政黨人民統一黨(People’s United Party)的成員,也是日後1998年至2008年的國家總理,而人民統一黨本身就是貝里斯的國父喬治.普賴斯所屬的政黨。因此透過穆薩,William Quinto聯繫上了普賴斯,詢問與中華民國建交的可能性,在William Quinto的居中協調之下,陸以正大使來到貝里斯,尋求建立邦交關係。

陸以正大使,圖片取自中時電子報。

如同我們所猜想的,隔壁那個始終想武統貝里斯的瓜地馬拉瞬間反彈。美國情資表示,當時的瓜地馬拉副元首兼參謀總長甚至在國內內閣放話,要是中華民國要和貝里斯建交,他們不惜與我斷交以示報復。外交部也因此不敢輕舉妄動,一邊向貝里斯道歉,一邊將原本要拿出來的建交公報再偷偷塞回抽屜裏面。建交的事情從1984年,一直拖到1989年,在貝里斯政權轉換,人民統一黨重新上台後,台灣與貝里斯才真正建立外交關係。而William Quinto也在隔年,從1990至2008年,擔任貝里斯駐中華民國大使。並且在這中間,使用的是他的中文名字「伍永泉」。

圖右為伍永泉(William Quinto)大使

--

--

Yute Kern
台灣邦交國介紹計畫

台南人,大學畢業。喜歡隱隱發光的事物與人。聯絡信箱是jamesk85228@gmail.com,歡迎寫信給我跟我說你有多喜歡我寫的邦交國介紹計畫(欸),這樣我會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