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粉紅、玻璃心

黃明志跟陳芳語兩位以小粉紅玻璃心為主題的新歌MV非常有趣。推薦大家去看看。

不過,我自己對於這個現象或這個群體其實是很欠缺第一手經驗的。一來我並沒有在中國社群媒體上花時間,二來在 FB、YT 等自己常用的社群媒體上,也因為不是目標的關係,幾乎沒有這類留言出現跟我互動。

因此,說到小粉紅玻璃心現象,我都是透過二手消息接收,例如從類似「……中國人玻璃心又碎了」之類的新聞看到。這些就跟其他的瑣碎新聞一樣,記者或編輯任意擷取幾則最無理、最跋扈的「玻璃心小粉紅」留言(在網路上或現實),然後寫成一則則會讓臺灣人看了就憤怒或是訕笑的新聞。

儘管大家都知道,整個中國政治體系在鼓勵小粉紅、壓抑理性聲音,而且媒體跟演算法會自然趨向這些激烈、能博取互動數的言論,因此這類言論欠缺代表性,這類訊息接收多了,還是無法不以偏概全。我也觀察有些為了加速成長的網紅(不管是挺中還是反中)會利用這樣「天然」的互動,來刻意吸引小粉紅出沒,創造互動數,來利用演算法的偏向替自己成長。

絕大多數名人本來只是做自己、賺錢,沒有刻意要跟中國作對,但越有名氣、越有影響力的名人,就越容易被小粉紅盯上,就像被虎頭蜂群追擊,其中極少數敢於反擊的人,會將小粉紅一些可笑的行徑曬在公開場域,召喚粉絲來替自己嗆聲。面對中國跟如此龐大的小粉紅群體,我認為這些相較之下都是弱勢的名人其實無可厚非,想想如果是我也會這樣做。

但,延續一開始說的,作為比較常接收這些名人訊息,與他們立場接近,又幾乎沒有第一手跟小粉紅有什麼互動的我,反而接受太多這類「訕笑小粉紅」的訊息後,而感到怪怪的。我有時會想:真的有必要一直召喚我們這些粉絲也吸引小粉紅來兩邊對罵嗎?

但但但,我又想了想,這有點類似於戰士跟蜂擁而上的哥布林戰鬥負傷回來之後吐苦水、說戰場有多凶險,聽多了我反而覺得膩,卻忘了我一直在戰場外過著安逸的生活,讓戰士去承受哥布林的攻擊。而且我之所以會看到那麼多批評哥布林的訊息,不正是因為我選擇關注這些戰士而非其他戰士的言論嗎?這也是我在以偏概全,得自我檢討。

--

--

Kuowei Cheng 鄭國威
鄭龜煮碗麵

Blogger/Entrepreneur/Science communicator/Father/Taiwa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