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晚點LatePost」是一家專注於為電影截圖寫長篇報導的媒體機構,團隊成員日常拖稿擼貓。
記者像是一個明星
「我希望在我的團隊裡,記者更像一個明星。」宋瑋在招聘初期團隊時對其成員的要求。
團隊成員應該具備足夠的影響力和廣為人所知的品牌,而這品牌建立在他/她的勤奮、專業、天分及作品基礎上。
每個成員都應該有至少一個自己非常擅長的領域和題材,在這個領域中有廣泛的人脈,其作品一旦發出,應該成為這個行業中多數人必閱讀、必談論和必轉發的話題。
光是打造這樣的一個團隊價值體系,宋瑋就花了兩年的時間。2019 年年初,宋瑋在其公眾號向讀者們告知,未來不久將會有一個「新品牌」出現,此時的「新品牌」名稱還沒有對外公佈。
2020 年,隨著晚點團隊之間的磨合,其運作流程也逐漸變得有框架起來。根據其聯合創始人黃俊傑的介紹,「晚點LatePost」的所有報導從選題確定,到編輯、發布都有編輯參與,不會有追逐最大閱讀量的內容。
如果你是「晚點LatePost」的忠實讀者,也不難發現團隊中的幾位記者通常輪流互當編輯。
黃俊傑還表示在保證不會追逐最大閱讀量的內容的前提下,微信閱讀量是個有意義的衡量指標,比網站或者一些聚合平台的點擊量更能反映內容質量。
因為微信閱讀更多來自用戶轉發而非訂閱,用戶更願意轉發自己覺得有價值的新聞。
所以團隊成員認為「晚點LatePost」成立以來微信閱讀量最高的一篇報導也是公共價值最大的一篇。
晚點團隊成員照片/小晚
目前「晚點LatePost」的團隊規模除開創始人宋瑋、聯合創始人黃俊傑外,超過20 位記者編輯(含實習生),其中大部分記者是出身《財經》班底的。
僅有小部分記者是其它知名媒體過來的,像36 氪的程瀟熠、騰訊穀雨的姚胤米、好奇心日報的龔方毅等人,每位記者都有自己的關注或擅長的領域。
實力派的美女記者
2012 年,在《北京晚報》待了四年零八個月的宋瑋加入到了《財經》雜誌報社,起初,宋瑋只是《財經》雜誌產業組的記者。這位女性記者在她還沒成名之前,僅有的頭銜是「美女記者」。
生活中的宋瑋,其同事們形容很可愛,她喜歡在社交平台上更新自己的社交動態,社交動態主要以曬健身、曬貓狗、曬旅遊,還有就是曬團隊為內容;在工作上,則表現得很嚴肅,但總是能寫出紮實且精彩的報導,成為圈內媒體人的「標杆」。
宋瑋和她的狗狗勺子/小晚
宋瑋沒有易立競那種言辭犀利,也沒有胡舒立那樣的性情強勢,她依靠的是恰到好處的方式將(新聞報導)的專業呈現出來。
在入職《財經》後,便一路升遷,從記者到高級記者,再到主筆,2017 年的時候,晉升為《財經》的副主編。宋瑋的升遷與其初始團隊在過去一年的報導表現有關,早在2016 年的時候,宋瑋便被媒體行內評價為「實力派的美女記者」。
2018 年,宋瑋及其她的團隊陸陸續續的發布對話體形式的文章,並在圈內受到關注,也是在此期間,這位「實力派的美女記者」採訪了不少的科技大佬,這其中就包含我們熟知的王興、李彥宏、羅永浩、雷軍、程維、張一鳴、黃崢等人。
事實上,宋瑋之所以能夠得到這些科技大佬的採訪接受,大部分因素也是因為當時《財經》在商業媒體的地位。除此之外,宋瑋本身就採訪內容寫出的文章也給《財經》增光了不少,以至於有段時間,宋瑋本人幾乎成為了《財經》雜誌的招牌記者。
除了在《財經》本身有報導文章外,宋瑋名下也有自己的公眾號,叫「LateNews by 小晚」,根據宋瑋自己的介紹,「LateNews by 小晚」的「小晚」這個暱稱是朋友們取的,至於為何叫「小晚」並沒有提及緣由。
這個暱稱最後轉變成了「晚點LatePost」的名稱。
做最好的商業報導
「晚點LatePost」是由「晚點團隊」和財經媒體《財經》雜誌聯合創辦,內容方向側重於互聯網領域,團隊願景是希望為讀者提供最好的商業報導。
「晚點LatePost」於2019 年4 月1 日正式創立,團隊雛形源自2016 年宋瑋的一文《招一名好記者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其次是拯救世界》。
文章發布的兩年後,宋瑋正式招聘團隊成員,在此前的兩年期間,初期團隊(此時叫小晚團隊)取得良好效果,分別獲得第十三、第十六、第十七、第十九期金字節科技報導獎,這為「晚點團隊」的出現埋下了重要的根基。
編按:金字節科技報導獎是由今日頭條發起,旨在評選並獎勵最優秀科技報導的行業獎項。
當時的團隊給「晚點LatePost」的定位是「做你最信任的商業新聞媒體」,Slogan「晚一點,好一點」,在之後,隨著團隊的成熟,野心也日趨壯大,定位也變成了現今的「做中國最好的商業媒體,提供深度報導和獨家新聞」。
早期品牌介紹/小晚
2018 年,有了初期團隊(小晚團隊)的(經驗)加持,宋瑋準備著手擴張她的正式團隊(內部創業),相對初期團隊而言,正式團隊成員不在是供職於《財經》旗下,而是屬於宋瑋自己名下的團隊,團隊主體為「北京晚達科技有限公司」,該主體由財訊傳媒集團執行董事、副總裁李世傑作為法人代表。
另一邊,在此時間點上,同樣位於北京的「好奇心日報」因一年內接連三次被約談,其廣告業務受到重創,之後不久,內部業務也開始調整。根據官方動作可知有幾位好奇心日報記者分別前往「全現在」(隸屬完美世界旗下媒體)和「晚點團隊」。
而(好奇心日報)三位聯合創始人也選擇了不同的走向,伊險峰和楊櫻繼續在好奇心日報擔總編輯,並開始著手新的運營方向(即後來的嚴肅文學「小鳥Aves」 ,該項目於2021 年年初上線),黃俊傑則是選擇加入「晚點LatePost」團隊成為聯合創始人,並在「晚點團隊」擔任主編一職位。
2019 年4 月1 日,記者高洪浩一文《誰來拯救阿里的大文娛》在宋瑋的公眾號「LateNews by 小晚」發布,標誌著「晚點團隊」成員已經確立,同時,宋瑋也在文章底部宣布「新品牌」成立,品牌名稱為「晚點LatePost」。
從慢工出細活伊始
根據「晚點LatePost」官網的介紹,目前「晚點團隊」運營兩個主體項目,一個是「晚點LatePost」,另一個是「晚點早知道」。「晚點LatePost」(微信號:LatePost)會持續推進長報導和重要公司的獨家新聞。
「晚點早知道」(微信號:FinPost),會從每日IPO 的快速報導開始,讓讀者一眼了解當天上市募股的大小公司。之後會拓展到提供更多類型的信息、嘗試更多發布渠道,提供更易讀、更輕便、更可信的資本市場報導,幫助讀者從噪音中抓住重點。
在西方新聞學的理論中,媒體素充當第四權的角色之說,而「晚點LatePost」似乎沒有這個傾向,晚點更注重挖掘商業公司的幕後故事及真相,這也許是受大環境影響所導致。
其實只要有關注晚點的,也不難發現官方似乎已經晦澀般回答了這個問題,2020 年8 月,晚點團隊上線了官方網站latepost.com,在其後的「讀者問答」中,團隊成員回應網站是為了保障文章在微信公眾號被刪後能夠繼續閱讀。
「晚點LatePost」是否會像「好奇心日報」那樣在中後期發生轉型,以現有的品牌調性來看,可能性不大。「晚點LatePost」的品牌調性與中國大陸其它媒體大有不同,成立的第一個週年,團隊共發布了119 篇原創文章,這種發稿的頻率更接近於「慢工出細活」模式,雖然團隊承認這屬於拖稿行為,但不可否認每篇文章都有較高的價值,也總能應時的推送。
上一家符合「慢工出細活」調性的中文媒體是來自台灣的非營利網絡媒體「TwReporter 報導者」。「TwReporter 報導者」的運營宗旨是改變台灣的新聞環境和公共領域,其中宗旨包含改變「新聞必須靠點閱流量存活」這個現象,在這點上,對比黃俊傑所述,「晚點LatePost 」和「TwReporter」無疑是相通的。
當然,兩者也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區別在於「晚點LatePost」是走商業科技報導體裁,而「TwReporter」是走深度調查報導體裁,前者更多做獨家新聞和對話體,後者更多做調查報導,「晚點LatePost」更像是簡中版的The Information。
新版品牌介紹/晚點LatePost
晚點團隊成立至今已有兩年多,兩年的時間對於任何一家媒體機構而言是短暫的,但對於一家新生媒體機構而言,意味著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去摸索和思考,進而打磨作品、建立更完善的團隊體系,讀者們也能從中看到晚點團隊的成長。
晚點團隊的成員在「讀者問答」中,強調「信任」一詞,記者與商業公司之間的信任,媒體機構與讀者之間的信任,它可以確保新聞的準確、真實與獨立性,這也是晚點團隊一直以來所遵循的原則。
參考資料
- 新青年陣地:宋瑋,漂亮得不像實力派的美女記者
- 與特倫對話:晚點LatePost 主編兼合夥人
- 刺猬公社:科技記者們的門派
- 晚點:對話讀者 — 晚點的一周年,他們的留言讓我們熱淚盈眶
- 週末播客|晚點記者是怎樣做商業新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