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會客室】重點不是缺電!創投高層道破外商離台原因

醒世代
醒世代。聯盟吧,大家
3 min readOct 11, 2018

文/ Jessie

我們是第一次走進一間創投公司,更別說竟然可以跟Sarah協理這樣的創投高層同坐一張會議桌談話了,但Sarah協理本人非常親切,毫不藏私地與我們分享她的職業生涯以及台灣現況。

西元2000年以前,外商銀行剛來台灣開始發展,這裡滿地的外商公司。此時Sarah協理負責輔導公司上市上櫃,是一個非常繁榮的年代!2000年她赴美深造,也在美國政府單位工作,觀察到美國的經濟從那時候到現在一直變好,各行各業蓬勃發展,例如apple與電動車的發明。

2000至2008年,台灣卻沒什麼進展,沒什麼新公司進來台灣,在此同時許多台灣企業卻大舉西進,進入中國佈局。2008至2016年兩岸關係和緩,注重觀光、服務業,對外關係良好,國內外觀光進出量非常大,看似非常興盛,但是整體內部是虛的,缺乏創造、發明、也沒有新的科技公司,可見得台灣已是將近20年的斷層。

「可以好好地來對比一下新加坡。」Sarah協理說,新加坡整個國家就像一個企業一樣有效率。它具有英文官方語言的優勢,政府提供優良的投資環境給國外公司,再加上政治清明(不用送禮)亦吸引外國企業投資。在人才栽培面向,新加坡吸引許多外國名校設立學校,例如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等。學生們也時常至英國、澳洲留學並於當地就業。

以創投公司的角度,評估一個提案是否具投資價值,除了創新的科技,還需要一個好的經營團隊。Sarah協理看了100多家台灣新創公司,後來她真正在台灣投入資金的,僅兩間。我們的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嚴重不足,這與教育環境以及社會文化有很大的關係。

政府效能也使台灣發展龜速。協助一家外商公司在台灣設立分公司,至經濟部投審會取得公司執照,耗時40天;投資帳戶的設立及匯入資本額則耗費近4個月;各部會不同步、法規又訂得死。若台灣人自己在台灣都很難設立分公司,更何況是外國人來台設立公司?顯見一個國家的法規、稅制對一個企業的創辦有非常大的影響。近幾年來,許多外商公司撤出台灣,譬如原本Intel在台灣後台管理員全部撤掉,整個搬至新加坡。

Sarah協理說,其實台灣有很多錢,只是在資本市場裡大部分的財富由非常少數人支配,「M型化」這講法還不夠精準,甚或有些以偏概全。另外台灣最大規模的創投基金之一台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是國家級的投資公司,政府特意修正銀行法、放寬條件讓銀行投資創投比率從5%至100%,快速地就募集了105億元,投資卻不用受任何監督,這條件合理嗎?

原來外資不來台灣的主因並非稅金與不穩定的供電等等,真正的原因是政府相關部門橫向間不同步,各有法規,且完全無法通融,導致合法外資在台設公司也困難重重(即使初衷是為了打假外資、防陸資),與世界脫軌,是台灣自己將自己推離世界舞台。

是誰讓它發生的?歸結真正的原因,還是與民主政府的低效率與新聞媒體的操作有關。民眾對於政治無感、終日奔波賺取微薄工資,勉強照顧好自己的食衣住行,就已經筋疲力盡;而雖說我們也需檢討沒有自主培養世界觀,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也並沒有太多機會和我們一起探討深層問題。

台灣,能有機會再回到以往繁榮的光景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