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涯到人生,順勢(Strength)而為才能貼近自然而理想的工作/生活方式

CliftonStrengths 測驗簡介

--

引子

某次與職場導師的Meetup中,老鳥與菜鳥們聊起在工作上遭遇的各式疑難雜症,當然還有撫慰人心的心理諮商🤣🤣🤣。

其中有幾位談到參加同學會時看到同儕的成就及職涯(職稱)大幅躍昇,因而對自己的現狀與未來感到焦慮。同學會的「比較梗」雖頻頻引發大笑,卻也反應出大家在現實壓力下的糾結與徬徨。

Photo by Daniel Kim on Unsplash

這時坐在隔壁的妹子 Yen-ting Chang 章雁婷轉頭問:「我不懂為何要比較? 不就是在各自領域好好工作學習,做好自我成長與調適就好了嗎?」

「有些人的確會透過相互比較(不一定是負面的)而調整努力的方向,或是得以這樣的方式來鞭策自己啊!」我說 (內心: 有時我也會這樣 😅)。

因為我知道自己從來就不是愛競爭比較的人,所以不會花時間在這上面,做好重要的事便已足夠。」妹子說。

同學會只是個引子。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妹子年紀很輕卻很了解自己,也因為了解,故能讓自己不受他人影響,遠離那些焦慮漩渦而將心力放在更有益的事情上。

繼續深聊後發現,原來她們公司在新人入職時會做 CliftonStrengths ,除了能夠分析員工各項才能矩陣外,測驗結果也會公開給全公司所有人(包含老闆)。透過這樣透明公開的方式,讓團隊間了解彼此性格、各自擅長的才能與處世方式。她也認為這樣的方式無論在工作協作與管理上都頗有助益。

所謂當局者迷。我自認為對自己還不夠了解,也非常好奇這個測驗能夠揭開哪些連當事人也未見的潛力?所以我就手刀購買了 😉。

▍CliftonStrengths 簡介

“要賦能一名員工,最有效的辦法是讓成員了解自身的優勢。" - Donald O. Clifton

「CliftonStrengths 」是由美國心理學家 Donald O. Clifton 協助開發的線上才能評估測驗, 他後來成立了Gallup平台,為想了解自己的人、領導者或組織提供人力訓練的分析與諮詢。

Donald 認為人只有明白自己的才幹和獨特之處,才能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現,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與他人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並成為更好的隊友。當然,還能感覺到自己每一天在不斷進步,朝更理想的生活方式邁進。(這段是否有被洗腦呢...🤣)

https://www.gallup.com/cliftonstrengths/en/253868/popular-cliftonstrengths-assessment-products.aspx

▍How to use it? - 付費/測驗/獲得報告

1. 付費方案

用戶得先註冊並付費完成才能開始測驗。目前有兩種方案:

(1) 付 $49.99USD 一次購得34個優勢分析 。
(2) 先付$19.99USD 可以知道前5個優勢分析。當然若分析後你覺得不錯,還可以再加錢購足其它分析。

但分兩次的測驗價格相加約 $70 USD。我怕麻煩,就選擇一次購齊的方案。下面為兩個方案的服務比較,一次購買比較划算,還有電子書呢!

2.進行測驗

假設你已經付費,登入後即可開始進行測驗。有多國語系可選擇,我選中文。測驗共有177題,每題只給20秒思考,總時間約1小時。測驗機會僅此一次,無法重複測試!

雖說官方呼籲受測者要直覺作答,但有些題目真的真的選擇障礙啊~~(也可能受中文翻譯影響)。印象中我大概有三題想太久被自動跳題。沒錯,它會自己幫你跳題...而且頁面上沒有倒數提醒喔! 😥 😥 😥

3. 分析報告

做完測驗後就能收到自己的分析結果。以四種顏色分別代表執行力( Executing), 影響力(Influencing), 關係建立(Relationship Building), 與戰略思維(Strategic thinking)。

報告是全英文的無中文可選,雖然可以用Google直接翻譯,但有時會翻得很奇怪。建議自己解讀,Google翻譯輔佐就好。**11/08更正:CliftonStrengths也推出中文翻譯版了。

測驗名稱雖是CliftonStrengths(優勢),但我認為這並非強調個人的優勢弱勢,而是讓人理解自身「顯性」與「隱性」的才能(Talent)。這份報告完整揭示你的才能DNA。34種才能各有詳細分析可供參考,也有Dashboard直觀的展示出它們所在的分類、位置與排序。

Seal 製圖

點選 Dashboard 上的方塊,可以連結到應對的分析頁面。左邊深灰色導覽區大概分為三類:

1. 該才能的定義描述與說明
2. 針對該明顯/不明顯的才能的應對/培養方式
3. 其它建議

理解閱讀方式後,就開啟自我探索之旅吧~

Seal製圖: 1. 該才能的定義描述與說明 2. 針對該明顯/不明顯的才能的應對/培養方式 , 3. 其它建議

▍那.. 準嗎? - 不負責使用觀察與驗證

收到報告後我大略看了一下34種才能分佈,有空時再慢慢細讀每項描述,而隨不同時間點又會有不同的想法與發現。目前的心得是,與我對自己的認知是7成吻合,部分會懷疑是否因為漏填 3 題而影響分析報告(👉所以大家一定要在20秒內答題啊!)。

CliftonStrengths並非只是單純的個人分析報告。我蠻喜歡它就顯性才能與隱性才能,分別給予適當的忠告、提醒你勿陷入盲點(Blind spot)或如何培養隱性才能的方式,以及如何識別和管理潛在的弱點。

舉例

我是個學習者(Learner),但對什麼都有興趣的情況下反而難以聚焦。CliftonStrengths 提醒我勿過度沉浸在「學習新知」的過(喜)程(悅)中,應優先思考這個學習能幫助我解決什麼問題,並立定目標

這觀點後來影響到我在選書決策、聚會類型、與線上課程的觀看順序。我會依照目前想了解的產業或問題「忍痛」篩選優先級 🤣 🤣 🤣。而非像以前一樣什麼都想了解而過於發散。書籍部分我還搭配了將知識提煉成觀點:鮪魚的獨門閱讀心法這門課,來幫助自己更有效地利用時間。

Photo by Becca Tapert on Unsplash

此外,還有其他有趣的發現:

1. 以為自己是A,但其實一點都不A

哈,這邊A可以代換為任何才能。不好意思的說我一直覺得自己算是擅長溝通的人,但是排序其實並不前面... 😥 😥 😥

這塊雁婷妹子有其它看法。她認為答題時因為很清楚的意識到某些選項會是刻意不選的雷區:例如自己不喜歡競爭或是比較,所以即便競爭talent被排在後面,她也不會將之歸類為能力較弱,反而是更確認自己的確不喜歡這些事。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她認為說不定我溝通能力還是不錯,只是在某些情境下不喜歡溝通?(透過他人之眼果真能獲得自己想不到的有趣反饋🤔🤔)

2. 因為已經是B,所以反倒沒察覺B也是種能力

34種才能裡有許多是一般不會被提及,或連聽都沒聽過的。例如我的 Relator (關係維持者? )算前面,因為平時就很重視在團隊內建立信任關係(這樣合作才順暢啊~),或在新的聚會中並不抗拒認識陌生人並與之建立聯繫,因此我沒認知到這是種「能力」,也並不覺得這是什麼了不起的地方。

但透過報告解析,用戶得以知道具有這種能力的人具有哪些優勢,可以如何更好的應用這種才能。

3. 雖然C較隱性,但你可以刻意練習

CliftonStrengths強調即便有些能力是落在不顯著區塊,還是可以透過經驗累積與刻意練習予以強化(如果你想的話)。當然,它也附上你可以如何做的指導方針。這塊我還在選擇性的實驗中,因為部分建言我有不同看法。

4. 成為組織管理、團隊協作、與尋找合作夥伴的利器(在大家都做過測驗的前提下)

當然,CliftonStrengths 也提供組織管理者或員工各種分析建議。如老闆藉由理解屬下的才能來賦能,員工以適當的應對方式向上管理。若與人合作,也能直接認知彼此適合擔任的角色,藉以補足技能缺少的部分與相互學習,構成團隊運作的正向循環。

“Love who you are.” 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結語

世界上已不乏課程與書籍教導我們如何探索自我,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書看完了,雖然偶有頓悟,但我們依然在現實與理想的漩渦中不斷思考、摸索、困惑。CliftonStrengths讓我對自我探索有了新的視野:

我應該好好了解自己的才能,不一定要被動無奈的跟隨著外面的期望,而該順「勢」而為。

「順勢而為」簡短卻很奧妙,一般被通俗的理解為順應潮流,不要逆勢而行。CliftonStrengths大大翻轉我對「勢」的看法。

■「勢」是雙向的:

對內若能深度了解各項天賦,是否有可能依著自己的「勢」做好自我管理並成長提升;對外雖順著表面的「勢」,但實際上是應對對方的「軟肋」對症下藥,偷偷發揮影響力,讓事情往我們想要的路發展。(被我說得好像在施法🤔🤔🤔 )

■「勢」可以被提升、被培養、被管理

人不該侷限自己的想像,以為自己只能成為某種角色。而是先理解尊重自己原先的樣貌,以更聰明的方式去管理應對,以相對舒服的姿態去探索其他可能,將潛在能力最大化。最終更主動的讓自己可以成為什麼,而非被動的讓外界來塑造你成為什麼。

現年85歲的捷安特創辦人劉金標在50多歲時才開始真正認識自己,理解自己適合的產業,過去累積的知識經驗也才得以發揮。

認識自己是一條很漫長的路。我還在摸索未來,我離50歲也還很久,但我期待透過CliftonStrengths來縮短自我探索之路。希望能更深刻的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態度與心境會受到什麼人事物影響,發現自己安心舒服的姿態。透過小量調整與練習,能控制自己的思緒,並懂得觀察別人與運用情勢找到更好的應對方式。最終,找到更理想且自然的工作/生活模式。

你想一起來場實驗與交流嗎?

我是 Seal, 希望你們喜歡這次的文章。這不是業配,反倒更像個生活實驗。已經有朋友做過後加入討論,歡迎你也一起分享你的心得與發現,或是有其他想交流討論也可以來信:tsengseal@gmail.com,謝謝!

--

--

Seal-被半導體業耽誤的產品設計師
重曝好時光

理性>感性,所以練習感性;圖像>文字,所以嘗試寫作。我是位在半導體產業工作,且深怕被AI人工智慧取代的產品設計師 !! (☞•́⍛•̀)☞ 因此對科技趨勢極有興趣,只為了找尋能不被滅亡的答案 :P。👩‍🎓@ FUJ Applied Arts ✌🏼BB來電:https://pse.is/3ltt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