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就已經想填平東大嶼山

龍子維
閱讀偶拾
Published in
2 min readJul 24, 2018

讀薜鳳旋《香港發展地圖集》

不少港人忽然醒覺,三中商壟斷了香港的出版、物流以至零售,扼住香港論述著作發佈的咽喉。未免醒覺太遲了吧。只要看看由港區人大代表薜鳳旋編著的《香港發展地圖集》,連一本理應政治中立的地圖書,其實亦早已滲透「填海乃王道」的政治訊息。

這本地圖集,以圖表的方式羅列香港150年的具體地理變化,實際上是詮釋香港的發展史。

原來2000年薛鳳旋編著的《香港發展地圖集》,已經預視今日的東大嶼都會 — 只不過當年講的,是為十至十六號貨櫃碼頭,預留一大片的填海地。其實這個講法,早在1980年的港英殖民政府的規劃藍圖,亦已經提出過,於是後來才有填海起貨櫃碼頭的講法 (當然,最後係一個都冇起過啦)。

圖中的黑色位置,其實就是預留興建10號-16號貨櫃碼頭之用,現在為香港團結基金挪用為搬遷葵青貨櫃碼頭的替代方案 (不過搬了去長洲)

作為一份有姜恩柱董建華加持的圖集,當年薛鳳旋已經強調「大嶼山東大量的填海,實在不可能預計有足夠的需求予以支持,也應小心再加評估。」不知道發展局是否有時間看看御用國師的建言呢?

當年的港口設施用地需求預測,是預計多填海1000公頃到1557公頃,才可滿足需求,但到今時今日,所需土地不加反減,社會還在討論貨櫃碼頭是否可以重置。

事後孔明:不是說一定不可以填海,不過前車可鑑,90年代高估1000公頃碼頭用地的教訓,很值得現屆政府借鑒。

--

--

龍子維
閱讀偶拾

遊走於政黨、智庫、環團及民間團體,會多寫工作點滴和閱讀心得,也會轉載各種評論。回到大嶼山鄉村,栽進農業和土地教育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