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漢寶德談美》漢寶德:先學著張開眼

Peter@Sunshine Smile
閱讀文藝復興-Book Review
3 min readApr 18, 2020

1.前言

作者漢寶德是台灣知名建築學者,也是美學教育的先驅者。去年當我在圖書館書櫃閱讀蔣勳老師的美學叢書時,就被書架上的這本書招喚。隨手拿起來翻閱,從文字描述與內容架構,可感受這是一本具備學術風格的書籍,任何看法都有引用來源,而非單純生活上的美學感受,並針對過去的學者提出自身不同看法。因此,相對於蔣勳的浪漫感受風格,漢寶德老師的文章給人濃濃學術味道,依據藝術學院畢業的朋友轉述,其書籍是藝術系學生大都會接觸。抱著對於美學與朋友介紹的雙重好奇,借閱回家回家閱讀者。

2.該把文化變成人人都能欣賞

在網路上搜尋文創一詞,就會看到漢寶德老師的感嘆,他認為台灣談文創都是小聰明,把古蹟變成咖啡館,故宮名畫印上圍巾,這些都是文創的小聰明,政府不該獎勵這些小聰明,而是把文化從少數人欣賞的菁英文化轉成人人都能欣賞,而非把文化變成工作。我想光是這個議題,足以另篇來思考,對我來說,不管是文創或者是人人都能欣賞的文化,都是要齊頭進行,初期可以透過文創小聰明去吸引民眾接觸藝文且增加收入,有了接觸管道與收入後,後續就要另外規劃如何讓人民對於藝文充滿興趣,甚至定時去參加。但我想大師說話畢竟有份量,我謹提出我看法。留待未來在做深度思考。

3.缺乏對美的重視

作者首先點出基於國人缺乏對美的重視,將自身對於美學教育的看法結合美學歷史知識進行發表。首先談論美學與美的差別,其中一篇名為“美,需要距離嗎?”很值得看。不過,在接觸藝術的初期,以我來說,不太需要太多學理支持,只要感受得到美醜與內心真實情緒即可,這些美學知識,等大量接觸後,自然會繼續探索下去,從中理出脈絡。

4.學會張開眼睛

第二點,作者提出和蔣勳老師一樣看法-先學會張開眼睛。沒錯,我們擁有眼睛,但卻沒有真正張開眼睛好好靜觀事物。不能讓週遭事物只烙印在視網膜上,而沒有印在心版上,在心中沒有記憶.眼睛的第二功能,是要能判別其意義,而非單純找尋目標。透過初步判斷,才能進行深度判斷與思考,才不致於產生偏見。換句話說,首先要培養出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是一切學習的起點,快點將好奇心放置於平常生活景象上吧,一直追根究底下去,最終或許會變成像是作者那樣的學者。透過張開眼睛,讓我們有覺悟,從中尋求意義,並試圖對價值下定義,讓自己真正醒來,這是我對於該章節一深刻感觸。

5.總結

這本書蠻適合初次接觸藝術鑑賞的讀者,當你累積一些賞析藝文的經驗後,具備初步感受經驗後,或許可透過本書奠定一些東西方對於美學的具體歷史與美學脈絡,對我目前來說非常需要,透過理解這些歷史藝文脈絡,挖掘出藝術創作品其背後含義與美感,當然不須限制在藝文成品,自己人生就是一門藝術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