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 — 為自己爭取更多(上)

--

談判是我求職歷程中,最想分享的一塊。這系列的文章會分成三篇,上篇介紹我在閱讀書籍後,學到的談判觀念,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後兩篇則寫我薪資談判的完整歷程。

透過談判,我爭取到底薪增加一萬美元,簽約金提高五千元美金。談判是一個充滿焦慮的過程,但是兩個禮拜的焦頭爛額,換得合約首年增加四十五萬台幣。很多學長姊不僅於此,合約翻了好幾層。

這篇文章的作者提到,最能有效提高薪資的階段,就是在簽約前的談判。除此之外,因為學會談判的態度,也讓我在美國社會的日常生活中,能為自己爭取更多。如果有機會,我推薦每位求職者一定要這麼做。

美國軟體工程師的流程,在組決定要錄取後,會由人資打電話給應徵者,口頭敘述一次薪資細節。在雙方確認沒有問題後,人資會寄電子合約到信箱,並有期限,要在期限內決定簽或不簽。

在簽下去前,什麼都可以談。底薪可以談、股票可以談、簽約金可以談;如果需要更多時間考慮,或是還在等其他公司的錄取結果,合約期限也可以談。

當初年底拿到主管的口頭錄取後,我就開始很認真地找資源,學習如何談判。很謝謝當初Jeff、Nina和阿牧的經驗分享,給我方向去做準備。成功的例子也讓我更有信心,當下的煎熬終究會值得。

碩二伴隨年底聖誕節回台灣,恰巧逛誠品時遇到了這本書《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副標寫著:「人生無處不是談判,每次你都能──爭取更多。」好像有感應一樣,我馬上佇足翻閱這本書,短短一小時內作者改變了我對談判一直以來的迷失。二話不說購入書籍放進行李箱帶回美國。

反芻整本書的內容,以及回想自身累積的經驗,我想把談判定義為「讓對方心甘情願地做對自己有利的事」。而這個定義中,最難以捉摸地莫過於這四個字「心甘情願」。每個人都想捍衛自己的利益,我們要怎麼讓別人心甘情願地為我們好?

而這也是這本書最強調的概念──發揮同理心,換位思考。我們可以設想,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我們會願意去幫助別人?最基本的,我們會希望可以被尊重、被理解,可以被談判的另一方重視;另外,我們希望談判的另一方,可以給出充分的理由,來支持想達到的目標,而不是出於一味貪婪的索求。

這已經足夠顛覆我對談判的想像了。

在讀這本書之前,想到談判,我總覺得要與另一方對立。總覺得要聲勢凌人,雙方各自拿出最大的氣勢,看哪方先動搖先投降。但現在想想,當對方有求於我時,卻拿出仇人的姿態,逼人就範,我不只不能心甘情願地幫助他,更可能背其道而馳。

分享一個失敗的例子。碩一的暑假因為在San Jose實習,加上碩二學校不提供住宿,想想還是買車比較方便自由。我曾在馬路上看到一台Honda的兩門車,就此一見鍾情。名彥陪我在網路上尋尋覓覓,終於在某個假日,我們在網站上看到我心心念念的車款,出價也甚是划算。隔天一早馬上出發去看車。

那時候的我對談判還停留在最初的天真。儘管看了一個早上的車,試駕也很滿意,我還是有著「我是買主我最大」的想法,想要在最後跟車商殺價一翻。

我假裝很不在意地跟老闆說,你給我少五百元美金,我現在立刻買下來。此舉馬上激怒老闆,老闆更是不在意地對我說(譯成中文):「我一毛都不會降!妳可以去外面車商們繞一圈,看我這邊是不是最划算。」

--

--

許恬寧 | Tien-Ning Hsu
闖進矽谷

認真的Adobe工程師;好奇的文化觀察家;善變的完美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