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1:我迷上房地產的契機》
日劇《西瓜》裡有一段我很喜歡的話:「要是能迷上什麼有趣的東西就好了。不止一件也没關係。能迷上,明天、後天,能夠讓人想要活下去的那種,只要有它就很幸福的事。」
於是我決定寫下這個故事 — — 關於我迷上房地產的那個故事、關於那個因為學習了房地產而感到幸福的我⋯⋯。
*****************************************************************
2020年,我迷上房地產的那一年,也是改變我人生的一年。
在2020年以前,我是一個自認為實現「人生理想」的軟體工程師。雖然經歷一連串的挑戰:從物理專業轉換跑道學習程式設計;從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休學,準備英文考試托福和GRE;申請上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電腦工程研究所;從台灣飛越太平洋到美國舊金山灣區,開始一段嶄新的、忙碌的求學、求職生涯,最後幸運地在美國公司找到軟體工程師的工作。當時的我很滿足,認為自己順利地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里程碑。
然而,2020年疫情的爆發,打破了一切平靜安穩的生活。面對未知的經濟情勢,許多科技公司開始紛紛裁員縮減規模。看到這一切突如其來的轉變,讓我不禁開始思考:「如果因為某些原因,我不再能夠繼續做現在的工作,我該如何維持生活呢?」於是我開始尋找創造第二份收入的機會。
我開始聽Podcast、看Youtube影片、在網路上搜尋了各種打造副業方法,最後發現了副業學校創辦人Chris Guillebeau 的書《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在這本書的最後,Chris 提到:「如果你看完了這麼多創業點子還是不知道從何著手的話,也許你可以嘗試看看我朋友Paula的方法,打造一個房屋出租的事業」。從此在我心中埋下了「我要好好研究房地產事業」的種子⋯⋯。
• 房子有什麼功能呢?
提到買房,每個人都有不同目的。有些人的目的是買一個能自住的家,可能是交通方便、生活機能佳;也可能是為了孩子,想找一個空間大、學區好的家。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一個舒適自在的家。有些人則是看上了房地產的保值和投資優勢,希望能通過房地產把價值儲存起來,不讓手裡的資金貶值,並展望未來的房產升值;還有些人是希望透過房子出租後帶來的每月房租收入,幫助自己在退休後仍然有資金收入支撐生活所需。
買房的主要目的可以歸納為自住和投資需求,投資目的又可以再細分成資本利得和現金流。如附圖所示。
• 我為什麼決定在美國買房呢?
2020 年Covid的發生改變了我的世界,讓我驚覺工作並不是永遠穩定的、能自主控制的。可能遇上了黑天鵝事件、經濟情勢受到影響,面臨被裁員的窘境,也可能因為身體健康、家庭因素無法繼續工作。種種的考量之下,我決定打造一個房地產事業創造現金流,讓自己不再只有單一的工作收入,有足夠的風險抵禦能力面對無法預測的黑天鵝事件(例如:被裁員、經濟下行、家庭意外)。
• 我如何選擇房地產老師呢?
跟朋友間聊起買房話題的時候,主要都是請朋友介紹仲介和聽聽朋友的經驗分享。我身邊的朋友買房多以自主為需求,跟我的需求不同。因此,我開始尋找網路上的資源。「有沒有跟我一樣以創造現金流為目而買房的學習對象呢?」我抱著這個疑問尋尋覓覓,直到遇到了我的老師Paula — — 一個在十年間慢慢的、穩穩的買入了七間投資房,建立了一個小而美的房地產組合,最後順利的達到了財務獨立的目標。
跟學習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找到一個價值觀一致的老師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房地產論壇上,有自稱「Guru」的房地產大神,宣傳各種不為人知的房地產秘訣;有不停分享攀比持有的房產數,或是在極短時間內就買下數個房產的激進型投資人;也有一步一腳印慢慢的、穩穩的建立起小而美的房地產組合的穩健型投資人。
我很高興我能從眾多房地產老師裡遇見並選擇Paula作為帶領我入門的老師。在Paula身上,我看到了我想成為的模樣 — — 讓房地產成為我的後盾,陪我一起抵禦風險,而不是另一個需要消耗時間心力經營的「一份工作」。擁有數以千計的戶數並不是我投資房產的最終目的,建立房地產事業、成為專業地產管理者也不是,我的最終目標是讓房地產成為當我遇到危機時能提供我足夠生活的資金,伴我度過危機的夥伴。確立了這個目標,我迷上了房地產,踏上了深入學習房地產的旅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