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秋的故事 I

尤士豪
阿秋的故事
Published in
5 min readMar 5, 2020

一直想把阿秋的故事放到平台上很久了,但耍廢耍得很徹底,寒假的進度只有「想見你」。今天EJ說:「你不寫,就永遠不會成為材料!」所以我就想說來寫一下好了,不然怎麼繼續我的碩士論文呢 :)

朋友一直說阿秋的故事根本可以寫成劇本,但我不知道可以找誰來演,王瞳嗎?阿秋以前跟我一起看《再見瓦城》的時候,指著女主角坐的車說:「我以前就是這樣跑來曼谷的!」看來她的故事不比《再見瓦城》差,說不定還更精采一點,畢竟還有緬甸老愛人的浪漫愛情故事可以說嘴。我想先放早年在緬甸和泰國的部分,之後再看看要寫些什麼。下面的故事基本上都是我的作業,幹哈哈哈哈哈。我就是一個消費我媽消費徹底的人。

阿秋出生在緬甸果敢,約五六歲時,因跟隨父親種植罌粟,在一個叫「龍洞」的鄉下住了一兩季,她說,真的就住在洞穴裡,又濕又冷。七八歲時,種植罌粟被政府禁止,因而逃到孟乃,十歲左右遷徙到東枝。在搬到東枝以前,阿秋一家都和其他家族成員住在一起,她回憶起小時候哪戶家裡殺了雞,就會叫大家一起來吃,大家族團聚在一起的景象讓她很懷念。阿秋上有兩個哥哥,下有三個妹妹。小時候,阿秋對父親的印象就是軟弱,他說父親喜歡看人家打牌,不務正業,母親就得肩負起一家的家計。雖然父親軟弱,但脾氣很好,是個溫柔的爸爸。阿秋沒得讀書,七八歲就跟著母親在家裡做家事。阿秋回憶起小時候的記憶,那時兩個哥哥都去讀書,妹妹又還小,因此她與母親兩人處理家裡大小事。哥哥們中午放學回來,會跟著母親去種玉米和稻米等作物,阿秋也會負責照顧最小的兩個妹妹。她還記得小時候母親一邊磨著石磨,一邊指揮子女做事的畫面。她說母親是最堅強的女性。十歲時,阿秋的父親到深山裡頭做生意,帶一些乾糧給藏匿深山的游擊隊,被當成間諜而失蹤。阿秋記得當時她跟著母親和外婆一同在街上,謊稱要找牛,帶著鐮刀和繩子到處打聽,但父親再也沒有回來,連屍體都找不到。阿秋說,當時的社會氛圍是不允許你在外頭找人的,因為你不知道讓父親失蹤的人會不會就在身邊。

父親失蹤不到一年,阿秋全家就搬離孟乃,到東枝生活,至此與緬甸的其他家族成員分散開來。父親的其他家人想要往北,搬到眉苗和臘戌,而當時阿秋的外婆不願意,所以母親只好帶著外婆和一家人往南到東枝。搬家的原因,除了孟乃不好生活以外,也是怕當時緬甸的軍隊將年輕的男性抓去當軍伕。阿秋的大哥曾被抓到過兩次,都是偷跑才回得來。因此阿秋的母親才想要趕快搬離開孟乃,到東枝這樣的大城市,較不會有這種事發生。父親的失蹤,也使得家裡的經濟重擔轉到母親身上,在東枝開始賣起稀豆粉以及醃菜,阿秋和兩個哥哥因為已經十幾歲,要幫忙負擔家計,因此就分配到不同人家去做工人。

阿秋在東枝待了三戶人家,但都不太適應。阿秋回憶道,母親每次賣完稀豆粉,都會順道過去看阿秋,阿秋會在馬路旁等母親來,向她訴苦。母親對阿秋說,如果真的不喜歡,自己的東西收一收,不要拿別人的東西。趁人家在睡覺的時候偷偷跑走,母親會在半路等她。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阿秋訴說母親溫柔的一面。阿秋回家後,因為養不起這麼多小孩,母親仍積極幫她找雇主。最後這戶三娘家,是開裁縫店的,阿秋在這裡待了七八年,主要負責帶小孩。雇主待她不薄,讓她跟家裡的小孩一起上家教課,也讓她學了點裁縫手藝。阿秋小時候的夢想就是當裁縫師,縫衣服來賣。

阿秋也在這裡認識她的初戀男友Aye Ko,緬甸人,是三娘姐姐二娘家中餅乾工廠的工人。 他們一起工作,一起讀書,偷偷幽會。阿秋回憶起,以前就在附近的樹林裡偷偷約會,結果被母親的朋友看到,馬上跟她告狀。她也就馬上跑去三娘家,把阿秋帶回家。後來Aye Ko在他們家門前下跪,求母親讓阿秋回去做工。這段感情走完了阿秋的青春期,直到母親決定要阿秋偷渡到泰國工作,才暫時結束。阿秋說,當年Aye Ko曾想要追上那輛載著她的車,但已經來不及。

阿秋的兩個哥哥在東枝待一兩年,就先下來泰國了。大哥在大谷地種馬鈴薯,二哥到曼谷開計程車。因此阿秋的母親也希望阿秋也可以下去泰國找工作。阿秋到泰國之後,先在大谷地的親戚家幫忙煮飯,後來到曼谷的成衣廠打工,住在工廠裡,沒有床墊也沒有枕頭的空間。有次,有位親戚來找阿秋,看到她住在這麼破舊的地方,抱著她痛哭,阿秋也因為想家而哭泣。後來她被介紹一份新工作,到了才知道是在酒店裡喝酒唱歌,她斷然拒絕。

25歲那年,阿秋短暫回到東枝,找到了Aye Ko,並相約在清邁會面,一起私奔回緬甸生活。不料男友在來泰國的路上被警察抓,因此耽擱了好幾天。而阿秋因為搭便車來清邁,被親戚拉去跟來自台灣的相親團見面,因此在這裡遇見現在的丈夫(就是我爸)。當時阿秋的大哥要結婚,需要聘金,阿秋為了籌到這筆錢,毅然決然決定嫁來台灣。與丈夫認識相處一個月,就在泰國舉辦婚禮,當時全家都還在緬甸,是在泰國的親戚幫忙處理婚事的。

婚禮當天,Aye Ko出現了。但阿秋已經結婚了。阿秋向婆婆(就是我阿嬤)說要去找一個朋友,就帶著整身的珠寶首飾去找Aye Ko。現在回憶起,阿秋說婆婆其實一定知道她要去找誰,但還是讓她去了。見面後,兩人抱在一起痛哭,但也無法挽回什麼。Aye Ko對阿秋說,既然都結婚了,那就聽媽媽的話吧。那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直到三十年後的2019。

(去年找到Aye Ko的故事再寫一篇好了)

--

--

尤士豪
阿秋的故事

喜歡紀錄生命史,喜歡接觸我從沒接觸過的文化。我的母親,我母親的朋友與親戚,以及我在新竹認識的人,我想知道太多太多關於她們的身分認同,特別是女性。跨國移動的婚姻,如何將她帶到另外一個國家,又是為甚麼推力使她們?她們不是進口來的,她們是有血有肉,具有生命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