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單純地相信、解讀和運用職業心理測驗的結果

陳韋丞
隱者的旋律│職涯規劃與生涯諮詢
6 min readJul 12, 2018

「我做了職業心理測驗,結果它叫我當屠夫耶!」
「測出來是社會型,但我不想往那些方向發展怎麼辦…」
「測驗結果跟現在的工作/科系不符,我是不是選錯了?」
「我有諮詢過,但那個人只是直接按照測驗結果給我建議…」

可能很多人遇過這類問題,然後覺得心理測驗沒有用、或是諮詢沒有用。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裡面有些比較複雜的因素。

今天跟大家介紹,可能影響測驗結果的其中三種因素、分享我自己常用的兩種做法,最後談談如何在職涯/生涯發展中應用心理測驗的心得和策略。

A. 影響測驗結果應用的其中三種受測者因素

以大家最常接觸的Holland職業興趣理論&測驗來說,即使是用同一套理論延伸出來的測驗,設計者和設計流程都不同,不同的選題和計分方式,都有可能會影響你的結果。但有時候,則是受測者本身的原因:

1.根據理想中的自我形象、而不是真實自我的狀況進行回答

有些人因為覺得自己缺乏專業、很想擁有一項專長,所以選了他認為看起來比較會有厲害/比較專業的選項。但如果認真問他的話,他可能不是真心喜歡那些選項。有時候,則是選了他希望自己具備的性格特質,但本人不一定真的是如此。

前幾天輔導一位朋友,他說自己想從事業務工作,不過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很羨慕那些善於交際和說話的人─但他本人的性格是非常小心謹慎、沉默寡言的類型。

不是說一定不能挑戰自己,有時候為了在職涯發展上做出突破,我們的確會挑戰一些新的工作角色,但協助釐清、幫助他了解自己到底是基於怎麼樣的原因而想要挑戰,也很關鍵。

這種狀況在輔導現場很常見,如果只看測驗結果,接著就直接在這樣的基礎上開始討論、甚至給予建議,就會有很大的誤會。

2.在回答題目的時候,當事者的選擇理由跟理論原本推論的邏輯不同

一些興趣測驗中有關於職業偏好的選項,例如獸醫、禮儀師、工程師、高階主管….有些人選擇的理由可能只是因為
a.覺得很酷
b.身邊有親朋好友從事這類工作,讓他很熟悉
c.他做過,覺得可以接受(不討厭就是喜歡??)
d.他原本以為這個工作可以OOXX…

如果他選擇的理由,跟理論原本推論的邏輯不同,就需要釐清,但光看測驗結果是看不出來的。

3.在探討興趣的時候,他持有的價值觀介入、影響他的選擇

很多人因為有特定工作價值觀(重視收入或重視聲望地位),導致沒有選擇某些選項,覺得出路不好、工作不穩定、收入很少等等,但其實他平常是很喜歡那類事物的。

台灣的產業特色非常鮮明,隸屬企業型和研究型的職業,收入和聲望地位通常較高,社會型、藝術型、常規型和實做型等其他四種類型,收入或社會地位經常沒有企業型和研究型來得高。所以就導致很多人喜歡教育、藝術等領域,但礙於現實因素,最終沒有入行,但他的興趣其實存在。

如果沒有發覺到這些真實存在的興趣,對於他的職涯/生涯可能會有很大的影響。即使他沒有辦法直接投入這些工作,但還是可以在相關產業做他可以做的事情,或是用職業以外的方式實現這些興趣,進而提高他的職涯/生涯滿意度。

所以,在一份測驗的最終結果裡面,摻雜許多干擾因素,這些都是無法直接看見的。

— -

B. 個人經常使用的兩種「再確認」方法

為了避免上述狀況,在情況/時間允許時,我通常會有兩種做法:

1.利用其他媒介(例如我之前和同事研發的Holland職涯探索卡牌),和他深入討論並釐清每個選擇,然後根據理論重新歸類他的結果。

和同事研發的可愛卡牌

如果要做得這麼細緻,現場諮詢的效果會好很多,因為可以把握時機進一步詢問、深入了解他的動機,也可以捕捉表情線索和潛藏在語言中的情緒。當他出現猶豫、困惑、不確定等反應時,才能即時掌握。

2.即使看到測驗結果、或是我個人有強烈的洞察,但還是會跟本人確認,才會做出最後的結論。

除了結構化的測驗分析,瞭解他本人內在的職業概念與世界觀(即使並非真實狀況),在職涯/生涯輔導時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他自己認同哪些部份、不認同哪些部份,對於外在世界和自我中心的理解,都會根本性地影響他的職涯/生涯發展。有時候討論這些落差、釐清和調整信念,才能真正幫助一個人解決適應上的問題。

所以我會拿結果再次跟他討論,讓他評估這些結果在他身上的適用性,請他描述符合和不符合的部分,並連結到現實狀況。舉例來說:假如他的社會型興趣分數較高,我會請他分享:在他平常生活中,社會型的興趣體現在哪些層面,藉此深入挖掘更多線索。

— -

C. 該怎麼應用心理測驗的結果?

呼,終於來到應用層面了!要使用心理測驗,建議還是要尋找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協助比較好。但可能坊間心理遊戲(非測驗)太氾濫了,或是社會上普遍不夠了解專業,導致測驗解釋和運用好像誰都可以做。如果對理論或工具一知半解、或是對外界職業資訊了解不深,都會影響測驗結果的應用狀況。

核心概念:結合目前現實狀況,採取最小阻力的轉職方向

如果單純按照興趣測驗的結果類型給予建議,有時候會和他目前的科系或職業天差地遠。有很多人在選擇科系或職業時,是按照分數、外在因素或旁人建議,不一定同時考量到個人興趣發展。

以工程師來說,許多找我諮詢的工程師,是想要思考自己的其他發展可能性,不想再繼續整天面對機器或電腦,希望和人類有多一點互動XD 如果直接按照興趣測驗的結果推薦,企業型對應到行銷企劃與業務、社會型對應到教師或社工,要讓他們徹底拋棄專業累積、轉成這幾種路線,轉職成本過高。

以工程師轉職來說,專案經理、產品經理、pre-sales或FAE等幾種工作,是最能保有過去累積專業優勢的轉職方向,轉職阻力比較小,求職成功率也比較高。只要再結合他的興趣類型,就可以推測他會比較喜歡哪些發展方向。

也就是說,「在特定場域中,根據一個人的生涯興趣結構,選擇比較適合的發展路線」。我平常都是這樣運用,後來在上NCDA國際生涯發展師認證時,聽到黃素菲老師介紹她自己的生涯興趣小六碼研究,才發現原來也有前輩是這樣運用,而且已經有相關研究了!

結論:
1. 不是單純照結果的字面含意解釋,重點在於理論的核心元素應用。
2. 要尋找足夠專業的人來進行解釋和運用。

— -

後記
這種文章和我之前寫給一般上班族的文章完全不同,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對話族群,不過我其實比較擅長這種專業深度嚴肅文XD 之前寫文超容易變成學術文,都要不斷提醒自己改變對話的焦點。如果我喜歡coding,應該是技術狂熱份子吧!

隱者的旋律|職涯規劃與生涯設計
在成為助人工作者的道路上,分享自己對於職涯與生涯議題的專業學習與實務心得。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幫我拍手和分享!
如果有職涯/生涯諮詢的需求,歡迎
和我連繫
隱者的旋律部落格https://hermitcantus.blogspot.com/

--

--

陳韋丞
隱者的旋律│職涯規劃與生涯諮詢

擅長透過卡牌諮詢、心理測驗解析和履歷優化,協助大家進行個人定位、職涯方向和生涯設計。職涯或生涯諮詢,歡迎與我連絡!個人部落格:隱者的旋律 https://hermitcantus.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