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與生涯輔導的理論與實務

陳韋丞
隱者的旋律│職涯規劃與生涯諮詢
4 min readJun 25, 2018

查理芒格:你必須依靠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

這是精準學習裡面,成甲特別引用的一段話,我深以為然。

以前在學校和學術體系中,雖然學習很多工商/心理學的知識,但因為自己的實踐和實務經歷跟不上,經常感覺到這些知識是很虛的──不曉得該如何具體應用、也不曉得其價值。這種狀況,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我的學習動力和動機。如果沒有實際案例可以印證,我就無法確實知道自己所正在學習的知識價值,會不曉得自己到底在學什麼。

進了業界之後,狀況有所改變。

很多事情都是真槍實彈的從做中學、邊做邊學,你經常無法事先學好基礎框架,就必須開始做點什麼、完成些什麼。在做事的過程中,我更加清楚:
每一件事的方方面面背後都有其學問,真的要鑽研下去是很深的。
如果沒有掌握框架、看透整體運作,從每一次經驗當中總結的智慧就會很少,也就是說,學習速度很慢、成長很慢。

以專案管理來說,剛開始擔任這個角色的時候,真的是在完全0經驗的狀況下就進了戰場。這個角色並不是我原先的生涯規劃,所以沒有深入鑽研這個領域的知識。

但萬萬沒想到我和PM這個角色特別有緣份,從一開始企業內部幾個成員之間的合作,一直上升到最後和外包廠商交涉、許多高層主管參與其中、橫跨不同部門溝通合作。(前期負責規劃統籌的人離開,我協助接手完成,這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說實話,在滿足各方需求與無止盡的溝通調整當中,我無法跳脫無力感的煎熬,非常挫折、深感壓力。幸好最後產品成功上線,各KPI指標的表現也大幅提升436%~655%,讓這個持續好幾個月的專案有了好的結束。

無知會帶來痛苦, 沒有學習就會無知。

於是最近找時間仔細聽了 游舒帆(Gipi)老師的專案管理課程。

擺脫過去一定要從頭看到底的看書習慣,先從想要解決的領域範圍開始學習。(感謝成甲再三提醒,一切學習和努力的目標就是:解釋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問題。)我挑了人員管理、溝通管理和會議管理的部分開始聆聽。

真的不誇張,過去經歷的一幕幕事件和畫面,透過系統性知識架構的重新梳理,過去在專案過程中碎片化的心得體悟和溝通技巧,以及那些再怎麼樣都處理不好的人際衝突,通通串聯在一起。透過權力、影響力、立場、利益、心態等各種核心角度,從更高一層的架構看清楚了整體專案運作。每個知識節點對應到什麼樣的現場狀況,得益於我的實際經歷,都有非常紮實的實體感。雖然不敢保證在下一個專案就可以運作得完美無缺,但掌握這樣的知識架構之後,我知道哪個環節的問題可以怎麼解決,心中是很踏實和安心的。

果然,了解才會變得大膽。 無知只會讓你慌張和恐懼。

模型框架的威力,一樣也在我本行的職涯與生涯發展領域中體現。

我是直接進入職涯與生涯輔導的工作場域,在一邊做事的過程中,剛開始看了非常多的文章、學習各種技巧,但不同觀點和思路之間有可能互相矛盾(按照成甲的說法,就像是真氣之間彼此衝突)。碎片化的知識總是會有遺漏、不夠全面,讓我無法用完整的架構和輪廓,分析每一個人的職涯與生涯。這對於總是追求簡約完備的我來說,實在難以忍受。

我回歸到生涯心理學領域,才發現,這些學者提出的生涯理論具有多麼寶貴的價值。

直接從業界出身的職涯/生涯助人者,有很豐富的經驗,對於某些領域的具體情況是非常熟悉的,可以幫你描繪出外在世界的場景和細節,但如果沒有深入鑽研心理學理論(或一知半解),這些建議有時候很難完全套用到來求助的人身上:因為無法那麼深層地了解一個人,所以最後也難以正面迎擊他真正的深層問題。

80%的職業問題, 其實都不是職業問題。

掌握心理學理論的職涯/生涯助人者,可以深刻地釐清興趣、能力、價值、熱情,但如果對外在世界的認知以及個人生命體驗較少,即使透徹地了解一個人的內在,也無法將這樣的洞察繼續連結到現實世界、用以指引他的下一步具體方案。

上面這兩種狀況,都是來找我諮詢的朋友們,親身經歷的事情。他們之前找過其他人諮詢,但總覺得效果有限。其實並非那些諮詢無效,而是不同專業的人擅長處理不同層面的問題。我則是努力讓自己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這樣的路線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累積。

總是理論與實務,模型與經驗,思想和實踐。

隱者的旋律|職涯規劃與生涯設計
在成為助人工作者的道路上,分享自己對於職涯與生涯議題的專業學習與實務心得。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幫我拍手和分享!
如果有職涯/生涯諮詢的需求,歡迎
和我連繫
隱者的旋律部落格https://hermitcantus.blogspot.com/

--

--

陳韋丞
隱者的旋律│職涯規劃與生涯諮詢

擅長透過卡牌諮詢、心理測驗解析和履歷優化,協助大家進行個人定位、職涯方向和生涯設計。職涯或生涯諮詢,歡迎與我連絡!個人部落格:隱者的旋律 https://hermitcantus.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