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閱讀? 為什麼我們要閱讀?

雅客 Arc
雅客書坊
Published in
4 min readNov 3, 2019

問及每個成功人士給人們的建議,一定都會出現「閱讀」二字。從石牆文字到竹書,從紙本書到電子書,閱讀是歷史長河中恆久不變的人文活動,是獲取知識的來源。最近在網路上出現很多推薦書籍的YouTube頻道與部落格,在本來為龐大網路資訊而麻痺的大眾之中又掀起閱讀風潮。

但是,什麼是閱讀? 為什麼我們要閱讀?

閱讀是讀書人與作者之間最私密的交流

有人曾經說過,閱讀是讀者與作者跳脫時間與空間限制的交流,透過文字這個抽象的工具,使讀者在身心上有所收穫。換句話說,閱讀本身不只單純「看書」這個動作而已,更可看作是一項心靈上的活動。

一般書本其實並不是像工具書一般純粹的知識傳承,中間都會經過「作者」這個濾鏡。非虛構的內容中,多是作者本身的心得和理想的模式或概念,其中的故事題材更有可能是虛構的。就算題材本身是如歷史、經歷、回憶錄等非虛構敘事,仍會經過作者的潤飾和主觀排列組合。很多時候其實已經不符合真實的狀況。

在當下我們很注重書本內容真實度的時代,這是否代表有些書籍並沒有參考價值呢?

其實不是的,我想表達的是,書本上很多時候描繪的東西是代表作者腦袋中理想的圖像,只是我們需要在心中有所意識、要知道這一份前提:『我們知道的可能都只是理想,實際上會發生的事情並不一定會如同書上所說』。

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閱讀過後親身地去驗證,並且從驗證當中的經驗去再次理解─為什麼會一樣或不一樣,作者與我的差異在哪邊?

閱讀過後的心得更是關鍵

以客觀角度再閱讀後整合心得,就是得到知識體系的厚實與再建構的過程。

自我的知識體系代表一個人如何理解外在的世界,人類之所以能夠稱霸地球,關鍵就在於使用抽象工具的能力,例如透過文字和語言溝通各種概念等等。

在能夠交流概念之後,人類也學會實踐概念,例如將文字策略實踐在生活層次,按照食譜做出一到菜。這奠定了知識體系的建立與傳承的基礎。

人類文化所傳承的知識體系都會經過不斷地吸收與整合,並隨著個人從事閱讀、經驗等管道運作,形成每個人獨特的知識體系。每個人獨特的知識體系又不斷透過交流與傳承,孕育出更精彩豐富的人類文明。

根據自己的這些許多經驗結合書上所描繪的知識,最後整理出自己的心得,便是閱讀後的價值所在。這份心得,就是『知識體系的厚實與再建構』。

因此,閱讀不只是閱讀本身,而是在閱讀後嘗試驗證後的心得,否則閱讀充其量只是休閒娛樂或是拿來說嘴的閱讀,看似有意義卻是虛度人生的活動。

順帶一提,其實就算是讀小說有時候也會有收穫,像是領悟人生的道理…等等。例如,有人就寫出了金庸小說下的人生哲學…等等類似主題文章

不要拷貝書本內容,而要思考與驗證

大概很少人會以這麼認真的態度去”閱讀”一本書,或說去審視、實踐一本書的內容。事實上,買一本1000元以內的書(粗淺地以國內大部分的中文書售價為例),我認為─我們可以讓一本書發揮比這價格更多的CP值。

所以千萬別再追求閱讀的多快、多完整,然後想像閱讀完之後就可以獲得書上那般理想的知識。也請記住一句話:『盡信書不如無書』。

我們的確不能盡信書,也不可完全無書,更重要的是,只要我們懂得思考、驗證然後整理出自己的心得,閱讀就會變成一件偉大的活動,也會成就自己的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