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真的需要勇氣,表達更需要勇氣

雅客 Arc
雅客書坊
Published in
4 min readNov 22, 2019

是否曾經有這種感受? 在會議中討論項目時,想分享更深層的想法卻有所顧慮? 或是在社交活動上一群人在高談闊論時,想辯駁對方意見卻猶豫,直到話題過了才在後悔?

別擔心,你並不孤單,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出現,通常我們並沒有太多勇氣表達自己,因為害怕自己的言論遭到否決。

為什麼被否決就會令人害怕呢?這背後的原因可能同時很多,但在眾多論點之中,其中一點是認為我們潛意識中會擔心自己不被認同,就不屬於這個群體,而無法有效地生存下去。

有趣的是,這常出現在衣食無虞的人們身上,根據廣為人知的馬斯洛需求理論,正是因為我們的基本需求已被滿足,所以會尋求更高層次的渴望–「尊重需求」。沒有表達的勇氣,某個程度也可以稱之為明文時代才有的現象。

我們的主觀視界和自我防衛

擁有心智是人類之所以成為全球霸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也會成為一種有色的眼鏡,影響我們觀看這個世界的視框。當我們聽到看到不認同與挑戰我們自身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被攻擊。

我們通常在面對攻擊或挑戰的時候會有幾種反應:

1.用力地反擊回去,有些人會展現出一種捍衛自己堡壘的力道,力道越大就代表需要得到他人認同的需求越高。

2.暫時離開或轉移話題,忽視不回應,這是另一種相對安全的方式,因為可以避免破壞彼此的關係,也有一點像等待水溫稍微降一點再說的策略,進可攻退可守,等待對方的力道小一點,也等待自己整理好的時候再與對方討論,這一種方式也常常出現在重視關係的華人文化當中。

3.選擇當下認真地思考並進一步回應對方的質疑,這種應對方式只有出現在批評的一方是出於理性討論的狀況下才具有意義。

人們會選擇第三種回應方式的很少。有些人可能會直接忽視自己的情緒、只呈現理性一面,但這其實只會累積負面情緒,跟思考與回應本質不同。認真思考並回應需要認識並迅速穩定自身情緒和立即轉換成理性思考的能力。因此能夠面對外界對自己的批判是需要有堅強的意識─『即便別人不認同我,我仍然能夠生存於在這世界上,能夠決定自己的生存價值,只有自己』。

理性的辯證與交流會帶來正面的成長

觀看歷史,人類文明的促進與成長都有一個關鍵因素–交流。

我們往往會認為遭受批評和質疑是一種被攻擊,事實上並非如此,對我來說,它反而是一種機會,一種由他人給予的機會。

若是我們都選擇閉門造車和不願意與外界交流,不同領域與專業的碰撞就會大大減少,文明的進步則會緩下。放到個人而言,若是無法讓自己的主觀視界與他人互相交流,自己的成長機會也會大幅降低。

我們需要去練習理性地批評及質疑,這不是說要憤世嫉俗般的一味嫌棄與發洩,而是練習如何將自己的想法清楚表達給周遭人,將自己所知分享於他人。我們也應該去練習面對批評與質疑,我們都很容易透過自己的主觀視界來詮釋自身周遭所發生的現象,偏偏我們自己看不見或是不願意去承認,只有如此雙向交流,我們才能互相透過他人觀點去自我審視,促進成長。

這需要勇氣以及心理準備,因為有許多因素是不可控的,你不知道批評方是否出於理性討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保持理性去化解自己遭受到批評時所產生的情緒,進而提醒自己回到理性層次的說明。

即便如此,除卻許多的干擾,能夠遭受批評及質疑都是一種機會,是一種他人正在幫助自己說的更清楚的機會,我們都應該把握每一次機會去審視這些意見。若帶有這個前提,我們都應該鼓起勇氣練習更清楚地表達與正面接下接踵而來的質疑與挑戰。

註: 針對增加理性討論及對話的頻率、如何進行理性的對話與討論,後續會進一步書寫,在這裡先按下不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