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等人憑什麼紅?不是他們太中二,而是我們不再年輕了

集知
集知會所
Published in
5 min readMay 28, 2018

--

近日看到小玉放火等三天王登榜的新聞,也想來談談一些想法

雖然我自己也不喜歡他們的內容,不過比起戰粉絲年齡或感嘆受眾口味低落,更應該重新想想爆紅與娛樂傳播的本質,最大爭議點有兩個:

為什麼這樣中二浮誇的風格會受歡迎?

第一個問題,如果把時間倒轉到還沒有網紅的時代,會發現這樣的風格早就存在。七八年級生最有記憶的應該是娛樂團體CIRCUS,其表演尺度完全不輸現在當紅的YouTuber。電視上日本台的搞笑藝人,更是幹盡各種誇張蠢事,只為博得觀眾一笑。

CIRCUS 當年最有名的事蹟之一,裸奔少年

雖然娛樂媒介不斷轉變,但觀眾愛看的內容卻沒有太大改變。

如果你個人不是可愛動物或正妹,又沒有團隊撐腰。那麼只有兩條路,「成為特別的專家」或是「突破天際的搞笑者」

但前者通常曲高和寡,因為大家看影片最大的目的還是消遣打發時間

正因為觀眾自己做不到,甚至不齒於做這些事,願意嘗試的人自然能得到注目(無論好壞)。當人們指著這些影片大罵沒意義的時候,其實也沒甚麼意義,因為「敢作、能做到」就是重點,內容是否精緻真的不太重要

因此這些創作者通常影片產量高、拍攝成本低,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滿足觀眾對下一個誇張挑戰的期待。

搞笑品味是一回事,創作者引起的爭議通常在個人形象。同樣是受大眾歡迎的搞笑,「這群人」受到的批評顯然比三天王等人少很多。

說白了,包括我在內,

多數批評者比起內容,可能更討厭小玉本人

幼稚、中二、自大,你能在他身上找到一堆成年人會大翻白眼的特質。但挑起這樣的對立也是爆紅的原因之一。其實不只小玉,各國的 YouTuber 排行都有這樣的現象。

例如日本的 Hajime 社長(小玉等人的影片應該是深受其影響)
跑去日本自殺地點自拍,爭議不斷的美國 YouTuber Logan Paul
這些人都曾經引發大眾憤怒,卻也高居網紅榜首

除了觀眾追求新鮮的獵奇心理,最大的原因在於

YouTube 或其他內容傳播機制鼓勵了這樣的風氣

就算你看完覺得討厭,對方也已經賺到了觀看數,你無法收回觀看數。有爭議的內容只要不踩到社會大眾的底線(比如Logan Paul拍攝自殺者)都會有粉絲護航筆戰,越戰傳播率更高

負評機制也沒甚麼用。許多人批評的時候會分享連結,更幫他們增加了點閱數,形同免費廣告。你越戰他越強,更可能透過曝光吸引好奇的人,釣出更多隱性的粉絲。

批評的越兇,也等同幫爭議人物打了免費廣告

為什麼這些人深受國中小學生喜愛?

如果仔細去看其他當紅的 YouTuber ,比如 HowHow瓜吉,甚至是這群人,會發現他們的笑點其實有世代隔閡,有時候需要一點社會經驗才能GET到,或至少也是大學生會比較有感。

回顧過去,國小到高中的生活真的非常無聊。龜在學校的日子總是覺得離未來很遙遠,根本不太會去關心社會上的各種問題,當下只想找各種樂子撐過這段沒甚麼意義的時光,在極端壓抑的環境下渴望能打破禁忌

小玉等 YouTuber,沒有那麼多的社會包袱,世代相近,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還賺了不少錢,自然會成為學生們的偶像。

他們的成功,也嘲諷著仍然把「認真讀書才有前(錢)途」當作主觀價值的社會,也因此吸引更多學生族群追隨,甚至有人也想成為 YouTuber 的一員。

大人越是批評,就更加世代的對立,也更強化他們在支持者心中,中二英雄的形象。其實就算是現在的青壯年,小的時候一定也有類似的經驗。

講了這麼多,我其實認為這些人的成功不只是偶然或 PTT 鄉民嘲諷的「新世代品味低落」。只是把過去搖滾明星、搞笑藝人豎立的娛樂典範,轉移到了這些素人身上。再加上網路的傳播方式推波助瀾,讓他們的影響力反映在可視化的觀看數字上。

最後充一下最近看到的訪談,雖然不知道是刻意操作、刷好感的形象反差,還是真實的心聲。

不過確實不可能有人24小時都在嗨,當紅到變成事業,我們看到那種中二形象也不過是一種包裝的商品,對著他生氣也沒甚麼意義,因為觀眾愛看創作者也只能繼續維持這樣的風格。

就像 CIRCUS 解散後各自投入事業,等觀眾與作者都長大,就會轉向更成熟的階段,到時候又會有新的作者填補這種追求好玩、刺激的需求給次世代。

如果你有更多關於此議題的看法,歡迎在留言中與我們回覆,或是加入集知會所,讓我們一起討論更多創意相關的問題。

本文提問由集知社友 Boris Lin 撰寫、授權提供,並由集知編輯整理校閱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為我們拍手不只一下吧
除了在 Medium 追蹤我們,也歡迎你加入集知社團,一起交流討論創意的觀點。
臉書搜尋「集知會所」或是直接透過以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830918583789303/

--

--

集知
集知會所

創意交流社團《集知會所》精華站,在此匯集了跨領域的觀點,更多當期討論臉書請搜尋《集知會所》或是直接點選 http://pcse.pw/know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