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 x 傑哥 x Lo-Fi house|《IG 全攻略》首場直播記錄

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 x 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創辦人 x 行銷企劃 Emaily 共同分享

呂 佳 穎
藍鯊小日子
7 min readMay 29, 2019

--

想更瞭解完整課程請點圖。

《IG 全攻略》

Hahow好學校規劃的線上課程,邀請志祺七七陳思傑傑哥、以及IG專業講師愛瑞兒分享經營哲學。而此次課程前的直播特別邀請到Lo–Fi house Emaily一起談談。

Lo–Fi house 的成功經驗

Lo–Fi house 以室內軟裝設計服務為主,以Youtube開始經營。只花了一年半,Youtube 訂閱達三十萬,IG追蹤人數即達五萬人。

以影片起步的理由

  1. 大眾普遍不熟悉軟裝設計產業
  2. 沒有其他人脈以及金錢上的資源
  3. 影片相對圖文製作成本高,因此投入者也較少

軟裝設計通常都是隸屬於硬裝底下,例如室內設計或IKEA其中的一個部門。因此將軟裝設計獨立出來,和別人做出差異性,加上比較擅長做影片,最後決定以 Youtube 經營開始。

Lo–Fi house Youtube 頻道

多個社群經營,定位策略上有何差異?

當一個case完成後,除了Youtube 影片呈現外,在FB、IG以及官網依據特性會有不同的展示方式。

▲FB:著重設計前(before)與設計後(after)的差別照片。

FB 較容易產生轉發和分享。

經營IG 帶來的作用

IG 追蹤年齡層較小,較無消費能力,因此導流效果較低。但主要目標是希望創造影響力,培養忠實粉絲,並提供有價值的內容。

IG 經營可以說是屬於長期策略。更早的為未來使用者做準備,先進入他們的生活。

IG 粉絲人數快速成長的原因

①數不盡的原創內容
大多數品牌煩惱的是要做什麼內容,而Lo–Fi因每個月都有十幾個case,因此對於生產內容方面很順利,煩惱的是如何呈現。

②沒有競品
在生活居家領域,競爭者較少,獨特性明顯。

③不同品牌導流
Youtube 自家帶來的之外,FB上受到新聞分享也會增加追蹤人數。線上媒體如東森、ETtoday常需要大量影片來源,大概了解他們想要影片的類型,有時製作影片可以規劃類似方向,更容易被轉發。

IG 實際成為購買服務的消費者有多少

為減少人力因此服務相關會希望都導流到FB, FB可以設置聊天機器人外,再來是IG 上的私訊多,容易遺漏,較不適合做客服。

未來FB messager、IG私訊以及What's app 可能整合

圖片來自Lo–Fi house

經營 IG 和其他平台的不同

氣氛相對和諧,酸民比較少。成為追蹤者的粉絲通常是喜愛內容或有興趣,不會像Youtube可能是經過的路人,受到演算法推薦觀看,少了預先的認同。不過以政治人物來說,情況截然不同。有些會特別追蹤謾罵。

IG追蹤人數因必須具備強烈喜好,所以較難成長,但相對來說名單會非常精準。

Lo–Fi 的 IG 分工模式

主要區分為三人。

①風格師
有「人味」很重要,希望是真誠的分享,而不是只是作為一個載體。因此會由風格師發文,呈現最真實的想法。

②企劃
包含限時動態、活動公布、策略性互動以及日常分享。

③設計
處理所有的照片,版面風格。

IG 內容產製的流程

限時動態:由想做什麼發想 → 進行取材
貼文:已有照片、文字 → 思考如何取捨和發佈

①敏捷
這個時代要講求敏捷,知道問題快速修正、優化。

②自身投入
融入IG環境、了解其中生態,才會知道好壞。自己做和幫客戶做是有差別的。

給 IG 經營者的建議

①內容最重要
就算照片沒有到非常漂亮,追蹤者還是會因為內容追蹤你。IG追蹤者通常是因為興趣追蹤,所以對長文接受度也較高。

②核心業務延伸內容去IG
困難度較低,不用特意產出額外的內容。例如美甲師用IG呈現美甲成品。

③了解客戶需求
不能只分享自己想分享的,而是客戶想聽的是什麼。客戶是為何而來,可能因為興趣或有想學的東西,他從你身上可以得到什麼。

例如:
使用情境出發。像是在假日很適合在這個空間做什麼。
提供
實用小撇步。教學北歐風小技巧等。

IG 與 FB 的差別

①收藏功能
IG擁有收藏的功能,與FB較常使用分享的功能不同。因此前期可以盡可能做出讓人收藏的內容,對觸及率會有不錯的幫助。

②內容取向
FB傾向大量擴散的內容,接觸到陌生族群,一次性爆發。

③限時動態
IG限時動態觸及率高,製作成本偏低,同時互動、親密、隱私感強烈。因此更能夠分享一些日常,例如現在做的事、出任務等。粉絲期待看到和檯面上不同的東西,更真實和親近。再來因限時動態門檻低,相對貼文更容易受到分享,形成擴散。

面對攻擊留言和負評的心態

黑粉永遠是最死忠的

如果一個人討厭你,他通常會表現冷漠直接不理你。若特意留下來批評,表示對你有一定的期待。沒有想辦法回應他依然會持續糾纏。
刪留言不是最好的選擇,網路本質的文化是只要這個東西被留下,就會讓它持續存在。

第二篇分享在這 👇

第三篇分享在這 👇

--

--

呂 佳 穎
藍鯊小日子

喜歡人,喜歡談話,喜歡思考。 喜歡尋覓新奇,欣賞美的事物,文字記錄。從教職轉職行銷的菜鳥,分享行銷筆記和個人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