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陰暗背後是希望之光

黃兩津
電影不插電
Published in
4 min readFeb 23, 2018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這部犯罪小說改編的電影想要表達的,是在這個快速流動的時代背景下,關於現實暴力與網絡暴力、罪與罰、人的光明面與黑暗之心的複雜關係,靠著凌厲快速的剪輯帶起節奏,為觀眾呈現真實的犯罪心理學及刑偵破案過程,說實在的,我挺震撼的!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主要講述一起連環殺人案躁動了城市的安寧,多起案件的受害者都受虐待而死,且具有儀式感,而調查的所有線索都與精通心理學的神探方木有關。方木和其同事米楠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方木的同學江亞隱藏著許多的秘密,在此同時,網絡上出現了一個叫做城市之光的用戶,讓網友投票決定律師任川的生死,方木和米楠等想盡一切辦法也沒有阻止這一場「以暴制暴」的黑暗審判。

電影四起案件的串聯,使其在劇情上有著一如《七宗罪》般那種強大的戲劇張力,合理的起承轉折,不僅只是使電影在敘事上一氣呵成,毫無拖沓冗,有別於同類型電影,兇手在中段早已大膽現身,但方木等人卻找不到證據將他定罪,這樣的設定讓我想當感興趣,且電影一開始,方木對犯罪者「側寫」多於「推理」,精準分析了兇手的特徵,這樣的犯罪側寫與分析相當吸引我;而後半段更是高潮,當警察與犯人正邪對決,不僅正面衝突,更運用心理戰術,不枉了「心理罪」這個片名!

然而,殘忍變態的殺人方式和手段讓人害怕,他扭曲複雜的心理和思維讓人顫抖,但這對我來說,絕不是最可怕的,而是像這類自居審判者的殺人行徑,在網路上卻是受到擁護,「黑暗審判」、「輿論」和「網絡暴力」讓整個城市陷入亢奮之中。

這樣的網路生態,我相信有一部分是善良的,但同樣有很多是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了打擊,只好在網上靠傷害他人來宣洩苦悶的人渣,當我們在螢幕前隨意打下的字,會對一個善良的人造成多大的傷害。你有沒有覺得,敲擊鍵盤的聲音很像子彈聲,一槍一槍擊斃人的心臟。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的阮經天演技炸裂。

令我感到驚艷的,是鄧超和阮經天的場場對戲。鄧超把方木聰明的同時又過度自信、理性的同時又兼具感性、冷靜的同時又夾雜衝動、善良的同時又胸有城府的性格都展現極致,因為他必須「比罪犯還要罪犯」,他必須用罪犯的心態去倒推案件;而阮經天把江亞的自卑、自負、偏執、狂傲演得淋灕盡致,刑訊室那段又笑、又哭根本演技炸裂,那笑聲和表情,對我來說是種精神上的摧殘。

整體來說,《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那壓抑灰暗的影像氣質瀰漫不散,少見的白日也滿是致鬱系的空氣,陰沉冰冷的地窖裡發酵的狂亂因子,遇見烏雲壓城的潮濕雨水,長出一株以血為肥的罪惡之樹,也催生出飽含希望的永生花,無奈結尾對主題的強行昇華與整體基調上的暗黑完全不搭,將前頭苦心營造的儀式感和恐怖感頓時抹煞,相當可惜。

電力強度:4/5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The Liquidator 2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