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商院人的職涯早期心得 — (上)
這篇文獻給那些在學或求職迷惘的人們,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適當的調適步伐及思考是完全允許的,每個人有自己的步調及目標,在下定決心時衝刺,我們都是人生的贏家。
我是一名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士班的男生,大學前半段的時間大部分都花在系上活動、社團和玩樂上;不出所料的,我光大一大二兩年就被當了將近二十學分。對於很多人來說,看到這可能會不免覺得這樣的狀況很難起死回生,但今天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家:光是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做足夠的改變,而許多過去經歷的任何事都可能用任何形式在未來的道路上幫助到你。
不知道未來該做什麼
大學最一開始的時候
在高中指考完分發時,填選志願時看見了政大資管有程式設計的課程,當時沒有想太多,只覺得這樣是不是可以學會自己寫程式做App就填了,最後也就陰錯陽差的錄取了。但在完全沒有做任何研究跟調查的我,上了大學第一堂程式設計的我完全無法吸收。從那天起,不論是經濟、會計還是統計,我都學的力不從心,無法想像自己未來要何去何從;因此,我選擇先玩,大一大二的我都把時間花在系上活動、社團上;某方面來說,我是在享受學生生活,另一方面來說,我確實地逃避了。認為這一切不急迫的我,先選擇了這樣的生活。
當身邊的人都開始行動時
還記得是大二下學期開始吧!身邊的同學和學長姐紛紛開始討論起實習和儲備幹部的事情;對於當時的我,這些是什麼我都不太清楚。我連自己到底能往哪方面努力都還沒有太多想法,當時只因緣際會聽到高中補習班的學姊分享她暑假去美國打工旅遊的見聞,而萌生了參加這種活動的想法,對於自己去了會獲得什麼一點概念也沒有。
就當作去增廣見聞吧
我靠著自己從高中在補習班打工至今的存款到Ciee (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去報名了暑期打工旅遊,加上了家裡給的一些補貼就這樣出發到了美國東岸紐澤西的一個小鎮去當House Keeper。
對於當時的自己來說是個很不錯的體驗及冒險,踏上未知的領域,那個電視上才會看到的美國;但實際上,最大的考驗還是在語言、生活和賺錢。
語言的部分,老實說,當你看到歐美人都會下意識覺得對方英文比你好,但實際上對很多歐洲人或是非英語母語的人來說,他們和我們一樣,英文是第二語言,因此在意識到這件事情之後我發現我和他們的差異只差在他們比較敢多講英文,不論語法及任何錯誤,先講再說;所以我也跟著嘗試,在經過一兩個禮拜之後我就可以明顯感覺到自己在溝通上的障礙愈來愈小了,也因為比較敢講和語言能力相較有些優勢,在工作上能接觸的事情也變得多,實際上,就是有比較多機會去做送禮給客人或記錄等打掃房間以外的事情。
生活上,由於即使大學住在學校宿舍,還是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有任何問題其實都可以得到協助;相較之下,在美國,從買菜、煮飯、打掃到割傷流血、產生糾紛、薪資問題都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所有的資源都必須自己去爭取及尋找,雖然有些時候會吃悶虧、覺得冤枉,但就是這樣挫折下,只要再發生,再怎麼樣都會據理力爭。
當時因為去到的野木鎮當年景氣不好,遊客來的少;前一年鎮上淹水,加上隔壁鎮上也蓋了遊樂園及飯店,野木鎮的遊客相較前一年只剩下一半,因此在訂房數不夠的情況下,看見了資本主義的展現:只要在法定範圍內,能放你無薪假及少讓你上班的情況都有。我只能確保對方沒有給予我低於契約書上規定的最低時數,其他就必須自己到鎮上鬧區挨家挨戶的找第二份工作,就這樣很幸運地找到另一間遊戲場的工作,就這樣開啟了那趟旅程上班的巔峰時刻。
那段時間,我一週五天是早上八點起床前往飯店工作,下午五點回家煮個飯,吃完瞇個半小時接著晚上七點到遊戲場上班一路到凌晨一兩點,隔天繼續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個月,讓我自己知道自己的體力原來有這樣的上限及優勢。在遊戲場的工作由於包含了跟客人解釋遊戲規則,因此英文在這時候又有了明顯的進步;而另一方面,由於飯店的工作管理方式比較接近現在大家印象中的外商,主管並不會一直盯著你的進度,只要你有成果且效率可接受,你中間想休息一下都不會太介入,因此只要打掃的速度夠快,是多多少少可以爭取到時間休息的,所以自己在這段時間也算是培養了自律及適當休息的拿捏,這在後來工作上都多少有些幫助。
回來後的我,有了二次文化衝擊
其實當時讓我改變最多的還是接觸到各個不同背景的人和想法。我和高中就來打工的美國女生討論到我們文化和教育差異的背景,他告訴我說大部分的美國青少年如果想念大學,國中、高中就要開始打工存學費;和其他歐洲的朋友們講到我想做的很多事,他們都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有風險就不去嘗試;甚至和中國的朋友互相理解對方的教育及理念,最後成為摯友,至今還在聯絡。
經歷了很多之後,回來台灣的我頓時比出國前還無所適從,但我就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因此,我做了兩件事:一個是報名商學院的專修學程,當時考慮了行銷學程及供應鏈管理學程;另一個是去UNIQLO打工。
乍看之下,這兩件事情相差得很遠,但不知道自己要幹嘛的我也很難有明確的目的,所以我就想先有一些專研的方向以及有跟企業多點接觸,儘管只是很基層的員工,我都想先嘗試再決定下一步。
開始了之後
開始初期的多方嘗試
其實在開始打工和認真尋找我有興趣的專業的同時,我試過很多土法煉鋼的方法讓自己有更多的想法和練習,像是依照商院管理學的理論去觀察UNIQLO的管理利弊及改善方式;同個學期我參加了不少政大商院提供的資源,包括商院導師計畫,會讓政大EMBA的學長來舉辦研討會讓學生可以更瞭解企業及產業。職涯諮詢,當時是和台積電供應鏈的主管去討論自己研習的方向,還記得當時的陳學長對於我目前的轉變給了正向的肯定,但告訴我台灣蠻多公司其實都還是偏向採用碩士生為主,建議了我可以考慮考研究所這條路。總結下來,我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方向,但就是持續以多做多嘗試的方式去做起。
第一次找實習
到了接近大四的時候,我才在打工半年後離開了UNIQLO,專心尋找實習。但老實說,要找到好的暑期實習並不容易,尤其在沒有其他實習經驗下,更是困難,我前前後後面試了十間以上的公司,但大多數都沒有下文。因此,我到了很後期才終於找到DHL IT部門的實習,也在那邊努力嘗試自己在學校Excel研習營學到的技能來改善工作流程等等,大致上都是在努力學以致用的階段。
實習了半年後又接近了找暑期實習的時間了,我離開了DHL,再次踏上找暑期實習的階段,這一次很幸運的找到HTC VR部門產品經理的實習;這一次不同於之前的實習,公司有規劃過暑假的兩個月要實習生學習及提交的結果,基本上就是團隊中每個組員有著不同的背景,利用自身的專業和不同的產品經理學習後,整個團隊在兩個月後提交一個產品提案。不過這次實習最特別的還是團隊成員的組成;因為這次團隊中有美國的ABC及來自歐洲的奧地利人,導致這次實習大多的溝通其實是透過英文,也在討論中有了很不一樣的氛圍,大家基本上採取討論時自由評斷、不怕傷感的方式,但討論完還是保持和樂融融,儘管有時還是會有人,包括我,不習慣這樣的方式;但不得不說這樣討論十分的直接且有效。就這樣在兩個月的激烈碰撞後,實習圓滿結束了,我和大部分當時的組員都保持著聯絡,彼此都對於彼此的成長感到開心,一起往自己的下一步邁進。
到了真正要求職的時候
訂定了方向
其實一開始的我,有試著申請國外的研究所。當時在大三大四上了比較多供應鏈管理的課程,對於這塊領域比較有興趣,但實際上畢業的出路卻不是很明朗,台灣對於這塊的人才需求比較少,反而是中國及美國這種大市場及工廠並存的地方比較有這類人才的需求,又因為之前台積電的主管提到台灣這類人才更看重碩士學歷,因此自己有了去國外讀書的想法。然而在接觸了很多研究方法的同時,我在資管系大一必修的程式設計三修的時候遇到自己的恩師莊皓鈞教授,在那堂課用R去做資料處理及數字運算,我第一次接觸到自己可以理解也寫得出來的程式語言,而當時正好是資料科學興起的初期,很多地方都可以漸漸看到相關的文章。因此,我最後是指申請了三間國外的研究所,只有一間的數據分析研究所有進到面試,最後備取落榜收場。最後,在多方考慮下,最終決定從數據分析這塊領域為專精去求職作為第一份工作。
當你後悔過去所缺乏的努力
當我迎接了我第一個數據分析的職缺面試的時候,儘管我在學校也有上Python和R的課程,面試現場考程式碼我還是表現得十分的差;在經歷了幾次之後,自己慢慢找到面試的問題,在求職期間補齊統計及SQL上的落差後,面試慢慢有些起色。但在面試被刁難及調侃還是不勝枚舉,很多人對於我過去的表現及申請研究所的想法等等讓我感到無地自容,但也有人對於我的積極讚譽有佳;我在求職的半年期間,感覺就像剛出道的藝術家,大家對我的評價十分兩極。
在經過二十幾場面試後,開始感覺到自己的努力慢慢有收穫了,拿到了幾個offers也覺得面試過程比較順利了。當時最接近理想的時候,是在申請泰國Agoda的許多Data Analyst的職位之後,其中一個職位面試到了最後一階段,被邀請在提供機票及住宿的情況下到曼谷面試;在兩天密集面試和機上考試後,回到台灣的我當天還到內湖科學園區面試了兩間公司,疲憊的我很期待Agoda的面試結果,但最後事與願違。
此時的我,很認真地考慮要放棄我的一切堅持。但或許也因為這樣,小小的成功也是給堅持到最後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