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鳴曲式

Kwen
音樂學音樂
Published in
5 min readMar 9, 2019
奏鳴曲的基本架構。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奏鳴曲式」 (sonata form) 與奏鳴曲是在古典音樂中最常出現的名詞之一,更是十八世紀古典時期最重要的一個音樂概念,它的名稱來自義大利文 sonare,意思是「(樂器) 發出聲音」,所以它也暗指這種這樣的曲種是專為器樂而作。

「奏鳴曲式」這名稱經常被廣泛地使用,現在它可以指兩種不同概念:

  • 奏鳴曲、交響曲等所共有的奏鳴曲多樂章架構,通常是四樂章架構是快板 (Allegro) — 慢板 — 小步舞曲或詼諧曲 — 終曲 (finale),而如果只有三樂章的話(像是莫札特的鋼琴奏鳴曲)則是 Allegro — 慢板 — 終曲。
  • 第一點所提到的多樂章架構中的第一樂章,為了避免與第一個概念混淆,現在又常被稱為 sonata-allegro。

本文所提到的「奏鳴曲式」將專指第二點:sonata-allegro,並且限定於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奏鳴曲作品。其基本架構包含兩大部分:「呈示部」以及「發展部與再現部」。

呈示部 (exposition):

呈示部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呈現主題,一般來說主題會有兩個:

  • 第一主題會在主調上,通常有著活潑、躍動、積極的性格。
  • 第二主題會在屬調上,如果主調是小調,那麼第二主題通會出現在關係大調上,與第一主題相比往往會比較柔美、溫婉與抒情。也因為這樣的慣例,導致兩個主題被認為分別擁有「男性化」與「女性化」的特質。

雖然兩個主題的呈現往往被認為是呈示部架構的關鍵,我們也習慣用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來稱呼這兩個段落,但其實在這個段落最重要的並非是主題,而是調性的二元對比,也就是從主調系統到屬調(或關係大調)系統的轉變,因為在許多奏鳴曲作品中,呈示部出現了兩個以上的主題或是主題群,像是莫札特的F大調鋼琴奏鳴曲 K. 332 中的「第一主題」就由三個不同的小主題組成,前兩個在 F 大調,第三個則是在F大調的關係小調 d 小調中(也可將其視為是進入屬調 C 大調的過門)。

除了主題的呈現,在之間還會有一些作為過門的插入段落,這些段落往往沒有明確的旋律,而是由不同動機經過模進* 的創作手法組成。呈示部會結束在第二調性的主和弦上,然後常常會將呈示部從頭到尾反覆一次,才會進入發展部。

發展部 (development):

顧名思義就是將音樂往前發展,這段落的音樂調性往往很不穩定,會不斷地轉調,其中使用的可能是之前呈示部的主題旋律或動機,也有可能是全新的音樂素材,並透過先前提過的模進手法進行發展。這一段落通常是整個樂章中張力最大的部分,使我們有想要回到較平靜的主題段落的欲望,也就是再現部。

再現部 (recapitulation):

也就是將呈示部再現並進行收尾。第一主題會出現在主調上,常常是完全照抄呈示部的部分(但也有例外,像是莫札特著名的 C 大調奏鳴曲 K. 545 中第一主題就在下屬調 F 調上進行再現),但最重要的部分其實在後頭,也就是原本在屬調(或關係大調)的第二主題回歸主調,而整個奏鳴曲式樂章的重點就在這裡,可以說是音樂的「劇情主軸」。

有時和呈示部一樣,會需要將發展部與再現部一起再反覆一次。而在再現部之後可能還會有額外的結尾 (coda),而同樣地在最一開始呈示部之前也可以加上一段(通常速度較慢的)導奏 (introduction)。

除了上述的基本架構外,奏鳴曲式有時會以省略發展部的形式出現在慢板樂章中,像是莫札特的 D 大調鋼琴奏鳴曲 K. 311,而在同一部作品的第一樂章的再現部中兩個主題的再現順序被顛倒,也就是第一主題出現在第二主題之後,讓整個樂章有了對稱的結構:

莫札特 D 大調鋼琴奏鳴曲 K. 311

有時奏鳴曲也會和輪旋曲 (rondo) 合併,變成結構為 ABACAB 的奏鳴輪旋曲 (sonata rondo),此時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分別成為 A 段與 B 段,而發展部則是 C 段,識別奏鳴輪旋曲的方法除了辨認主題段落之外,不外乎就是奏鳴曲式的精髓:第二主題 (B) 從屬調回歸主調,貝多芬的 D 大調鋼琴奏鳴曲 op. 28 第四樂章就是例子之一。

貝多芬 D 大調鋼琴奏鳴曲「田園」 op. 28 第四樂章

另外像是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也是建立奏鳴曲式的基本架構上,並加上了回復段 (ritornello) 的段落。

從美學的角度上來看,奏鳴曲式的基本概念其實是建立在一個「演說與論述」戲劇性架構上,也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起承轉合」,既然是演說,那麼聽者的角色就非常重要,這與十八世紀的音樂美學有著密切的關連:器樂作品就像是語言,其目的是要向聽者表現感受,因此其結構要明確、有規則性,好讓聽者有跡可循。

最後,前面已經提到過,奏鳴曲式是建立在「第二調性與主題回歸到主調」的線性發展架構上,而加上傳統以來兩個主題被賦予「積極」與「抒情」的對比特質,奏鳴曲式被一些音樂學者詮釋為「女性化的第二主題被男性化的第一主題影響,從自己的屬調被同化到第一主題的主調上」,並成為音樂中男性沙文主義霸權的現象,相關討論可參考蘇珊.麥可拉蕊的著作《陰性終止:陰鬱學的女性主義批評》。

* 模進 (sequence) 指的是將同個音樂素材根據和聲的推進在不同的音高上不斷地重複,簡單來說,就是同樣一個音型不斷反覆,但每次反覆聽起來都會不太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