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3月18日,應該是我們這代人難以忘記的一天,那段時間後來大家回顧起,多半會談學生闖入立法院、行政院;會談服貿、談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會談所謂的程序正義以及民主的價值與意義為何。
然而對我來說,除了上述的那些,那更是一段讓我在短暫的時間內被迫「開眼」,去看見社會上那些我們從未關心過,也未曾有興趣關心的事情。我很清楚地意識到,沒有人能夠不關心政治,我們不管政治,政治會來管我們;而這社會上更不存在任何的政治歸政治,某某歸某某,只要與人有關與生活有關,有人就有江湖,而江湖即政治。
而教育正是與政治、社會密不可分的一環。
當時家人問我,那麼關心政治,要不要去從事政治工作?
我果斷地說不。對我來說,那段期間與許多人的對話中我深刻體悟到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多麼深刻,對於某段歷史的理解、對於某段報導的詮釋、對於不同立場的容忍度、對於溝通的開放度等。許多人因為過去的教育而被形塑為現在的樣貌難以改變,你知道不是這些人而是過去教育的問題,他們只是恰好長成這樣,或是正因長成這樣才有辦法生存至今。
過去的教育是當今社會樣貌的最大推手之一,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也因此難以改變現在的社會,但如果我們有辦法改變現在的教育,是不是就有機會改變未來的社會呢?
對我來說,投身政治意味著重於解決現今的問題,然而我希望能夠解決未來的問題,現在那些能夠投票的人是難以撼動的,但我們可以透過教育培養更多更適合民主社會的未來公民。
我在那一刻,找到了為何想要進入教育圈的答案。
改變或適應?
考進師培後的教育哲學課中,有次老師拋出了一個問題:
教育是為了讓人能夠適應社會,還是改變社會?
那堂課的討論滿踴躍的,當時的我認為教育當然要能夠改變社會,否則要教育做什麼?又或者也許內心深處必須緊抱著這樣的想法不放,畢竟這是我當初為何決定投身教育的理由。
然而另一邊的想法卻也是難以忽視的:
適應然後能夠好好生活是基本吧,這難道不是教育的責任嗎?
連適應都適應不了的人根本存活不下去,還談什麼改變?
又不是每個人都想要改變,那不想改變的人怎麼辦?
往後的我不斷地在反思這個問題,若有機會也會和許多人討論,畢竟這並不是一個太需要專業知識就有辦法表達想法的問題。過程當中我們最後多半折衷得出了一個和當初都不太一樣的答案,姑且算是第三條路,也就是
適應和改變並非完全對立的兩端,總要先適應,先存活下來才有辦法改變,但教育絕不能僅止於讓人適應社會,否則社會永遠不會進步。
我其實並不滿意於這個想法,對我來說這當中還是有許多未解的結:
為什麼一定要適應才有辦法改變?
如果最終總是要改變,那有的東西真的需要適應嗎?
如果連適應都來不及教完,那什麼時候教改變?
雖然接受但始終難以完全認同這樣的想法,直到這學期有機會接觸到杜威所談的「經驗的連續性」時,才慢慢疏理出較為清楚且站得穩的想法。
跳脫改變與適應
經驗的連續性其實與「適應/改變」的二元論述並沒有太直接的相關,但卻提供了另一個不一樣的思考切入點,也就是當我們能夠在教育中讓學生認識過去、現在,以及過去如何造就現在,那麼學生在認識了現在之後,才有辦法去面對,甚至造就未來。
杜威同樣希望透過教育改變、形塑一個更好的民主社會,然而在他的想法中,認識過去與現在並不是為了「適應」,而是作為接軌未來的基石。教育應當讓學生認識過去到現在的脈絡,因為無論是哪一種未來,它永遠都與現在和過去是連續的,沒有任何的改變方式能夠創造一個斷裂的未來。
因此,即便教育是要培養「未來的」公民,認識過去與現在依然是必要的環節,要選擇適應還是改變是每個人的選擇,一如世界上永遠都有保守派和改革派。然而如何讓每個人都能夠自由地選擇要適應或改變,如何讓每個人都有能力承擔自己的選擇,並能夠與想法不同的人溝通,便是教育應當要做的事。
然而,至此所談的皆為目標,然而若想要達成目標,最終還是得回頭思考手段,如何讓人透過教育真正得到選擇的自由並能夠承擔與溝通,將是最後需要思考的事。
選擇的自由
所謂「選擇」,其實就是人「決定未來」的過程,一個人能夠自由的選擇,意味著他能夠掌握對於未來的決定權。然而人若對於自己的內在或是外在的世界不夠認識或是有了錯誤的認識,其選擇往往因此而受限,甚至做出其實非自己所願的選擇。
這邊所談的「認識」並不僅止於「知道發生什麼事」,我所希望教育能夠帶給人「認識」的能力應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能夠真實認識世界的思考能力;另一個則是能夠認識真實世界的思考能力。
前者近似與黃武雄所談的抽象思考能力,過往的人們從真實的世界中提取出了許多精鍊過的抽象知識,也就是目前大部分的教育教給學生的東西。然而學習了再多的抽象知識也不足以建立起抽象思考的能力,我們應該帶給學生的不是抽象知識本身,而是那個「從真實世界中提取出抽象知識」的能力,那個能夠讓學生真正認識世界運作本質的能力。
然而,我們所處的世界正在以極為快速的速度變得遠比以往複雜,能夠真實認識世界的前提在於那個人所接觸的世界是真實的,但多數人接觸到的世界往往不是真實的世界樣貌,而是他所以為的世界樣貌,若僅立基於此來做出思考和判斷,便極有可能出現偏差。
也因此教育另一個需要帶給學生的是像杜威所談的反省思考或批判思考能力,除了有能力進行抽象思考外,還要有能力監控自己的思考,理解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才有可能找出思考過程中的缺漏,才有可能跳脫自己的舊框架認識到真實的世界。
總結上述的想法,之所以投身教育,是因為我相信好的教育能夠培養更多適合民主社會的未來公民,然而民主社會是由每個人的集體選擇所造就,我希望在這之中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出自於理性思考後的判斷,無論是維持現狀或改變,每個人都是出於對於這個社會的過去與現在充分了解後才做出的判斷。
而我認為,對於過去與現在充分了解的能力仰賴於真實認識世界的抽象思考和認識真實世界的批判思考能力,而這也是教育真正需要帶給人的能力。在這過程中他人的不同想法都能夠成為每個人自我反省的養分,因此溝通將成為致使思考完備的必要。
經過充分認識並思考後的選擇,才真正稱得上是自由的選擇,也才真的有辦法去承擔自己的選擇,我認為教育要能夠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與這個世界的相處方式,無論你喜歡現在身處的世界與否,透過教育,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決定自己未來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