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有感|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取自網路

抱著既然都寫了就跟大家交流的想法,會不斷釋出有關藝術領域與我熱愛類別項目的電影給大家。珍珠耳環的少女電影改編同名小說,其參考來自同名畫作,本心得著重透過電影美到不像話?的畫面來聊聊文藝復興的一點縮影。

畫與小說的關係

看此片最驚訝的莫過於電影改編自小說,而小說全然都是杜撰的,熱門的後續就會衍伸類似Dust My Shoulders Off等作品改編,那究竟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本身是作品先紅還是因為小說故事而熱門?小說由1999年英國作家Tracy Chevalier所撰寫,其衍伸電影榮獲多項入圍,但我卻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從藝術拍賣市場的角度,五億台幣價格無疑是對電影成功的誇耀,但是早在很久以前一些作家就有在詩中提到對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描繪,或許真的得大量歷史研究才能了解此題。

為何而畫?

取自網路

有本書「人類大歷史」所提到最早人類最早繪畫的是由蘇美人所提到記帳用的書寫,如上圖所示,而後才有較完整定義上的繪畫,如拉斯科洞窟等壁畫。人類繪畫用途從擴增第二個大腦的用途轉變成較為私人,純粹作為閒暇時間的嗜好,也同時有收藏歡樂時光碎片的用途,影片中多次從女僕瞞著女主人偷買顏料、需要先有買家才作畫等預先機制,來描述繪畫中的器具價格高昂的事實,因此繪畫目的蔚為重要。

影片劇照

我們也從楊畫家作畫的轉變同時感受到心境的提升,從與女僕相遇而做的富貴女主人的肖像畫轉變到望向窗邊的抬手到最後帶著珍珠耳環的少女,電影改編在此發揮很好扣緊人心的角色,但對於人文主義的發揮,我認為還是太過商業,也或許是我不夠現實,以人為本的文藝復興終究還是敵不過資本精神,以「有錢人」為本或許才是夠貼切的描述,雖然我並沒有統計文藝復興的繪畫作品目的,但凡舉課堂上比較為人所知的繪畫作品皆是如此。

社會的階級秩序

影片劇照

在影片中楊畫家的家庭在吃穿用度上,其實過得相當富裕的生活,從數個女僕、女主人的飾品、進房前台階的材料使用得以反映出來,買畫者與畫家的緊密聯繫,達成了供養關係,繪畫被用來描述航海時代供養人在俗世上的成功,藝術家與工匠的界線因資本主義模糊,鄰居家、女僕的家庭破產,展現畫家地位的低落與財富變動快速,那為什麼還會有人想要從事藝術工作呢?文藝復興時期的工會又在做什麼?又或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理財觀念是否崩壞?我認為文藝復興時期除了人本思想外,還有很重要「享樂」的概念,在被宗教把持掌控數世紀,禁慾、謙讓等情緒綁架人們思考,當然還有藝術作品,因此市井小民的生活用度誇張奢淫也是有所原因,另外文藝復興時期的工會與現代工會的功能有所區隔,文藝時期的工會具有社交聯繫、技術交流、專業分工的功能,在那時候甚至繪畫工會會要求當時成員照著工會裡流傳的固定技法作畫,而現代工會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繳納勞健保,並且撫卹因故受傷的勞工與其子女,社會福利制度也被涵括在內,因此依照現代角度要求在文藝復興時代的工會對其因職災受傷的女僕家庭負責有點難度,最接近文藝復興時期的社福制度,之前看忘記哪本書了,大多還是由宗教所領導,那時候教會會底下的傳道者固定扣取一部分的薪資,當作之後死亡給予親屬的生活補助,但是僅限教士,受福音感召的民眾,並沒有社福的優待。

問:從文藝復興後到現代,畫中顏料的改變,是否也會改變考古方式?

影片劇照

在影片中後段,楊畫家開始讓女僕當自己調顏料的助手之後,我們才得以接觸平常時期比較不為民眾所遇見的顏料製作,畢竟大中華的一般民眾平常最多也只磨墨的經驗,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對於光影的掌握殘留著君權神授的敬畏感,卻也多了幾分自由意識,因此作畫工具在光影的表達需要有更高層次的突破,油畫的演變也從早期乾濕作畫、蛋混合的膠彩畫到文藝復興時期常用的油料調和劑,此項技術可以讓畫家多次覆蓋與修改並且還保持附著力與光澤,而調和的顏料常與礦石、生物有機搭配使用,例如黃牛尿的黃、木乃伊棕真的是用木乃伊下去磨的粉,此舉還導致木乃伊的供給量大幅上升到不夠用的程度,對比現代美術社百元可得裝在鋁軟管裡的顏料,以色粉做基底,不同的調和劑對應不同畫種,此舉讓畫家的掌控權在工業革命中交給財團,因為手工研磨調製的色粉在獨特性一定相較公司製作高,且容易掌握顏料的特性,創造門派子弟特殊的顏料掌握專屬感,突然有種現代繪畫的細膩與執著度不如文藝復興的感覺。

那試問顏料的變革會影響到往後對於繪畫修復是否有影響?答案是肯定有的。1950年代凡尼斯的發明對於繪畫保存有相當程度的貢獻,外加現代技術精良,繪畫保存劑都還可以用噴的均勻塗抹,因此古典畫與現代畫的整理方式大相逕庭,以色彩變調為主要探討,因此現代畫通常處理凡尼斯的老化現象比較容易,而古典畫的顏料層剝落比較難修復,畢竟找到同時期的顏料調和比例以及材料相當困難。

參考

1.https://ed.arte.gov.tw/uploadfile/Book/3214_內文.pdf

2.http://libwri.nhu.edu.tw:8081/Ejournal/4043000703.pdf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nClGC8-WQ

--

--

YI-CHING HUNAG 黃意晴
食肉患者

永續設計者,一路走來,發現心態已經走很遠的一段路程,從我寫的文章或許可以發現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