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科學上的美相遇(三)為什麼我沒有靈感?

YI-CHING HUNAG 黃意晴
食肉患者
Published in
5 min readOct 6, 2020
取自網路:create meme

又要壓死線了,我沒想法,為什麼那些很酷的點子我都想不到,或是我想得到但我就是做不出來?我跟藝術家在科學上的距離到底差多遠?透過神經心理學的研究,利用病人(腦傷後的藝術家)來看美在腦部科學上的變化與差別。

藝術心理學的量化

首先把藝術納入科學需要『量化』,才能評估,因此科學家把這些藝術作品分為兩種屬性:感知屬性、概念屬性,並做描述性判斷和評估判斷。

感知屬性:平衡、色彩飽和度、色溫、複雜度、筆觸樣式

概念屬性:抽象性、有生氣、情感性、現實主義、代表準確性、象徵主題

並且歸納我們平常看東西的方式(審美經驗)都至少要建立在三個要素上

  1. 感覺品質的體驗(形式感知)
  2. 與之相關意義的集合(內容概念)
  3. 審美對象引起的情緒反應(內容概念)

心像表徵(Mental Imagery)

藝術表達是複雜的過程,包含知覺、認知與情緒的成分,繪畫包含從內心想怎麼畫(心像表徵)到手實際匯出的轉換。

當閉著眼睛想像物體時,我們其實可以把這個物體旋轉、拆解,所以代表腦內所想(心像表徵),其實是圖像式的而不是符號或文字,這個實驗很常出現在做智力測驗,如圖下,所以有些腦傷患者會有視覺忽略現象,像是如果你給他一個物體,他可能只能畫出一半的形狀。

出處:天下雜誌

心像表徵其實超級真實,你現在動手指頭跟你腦袋想你的手指頭正在動,腦部活化的區域居然是差不多的,但其實不是所有思維都可以用心像呈現,抽象思考就不是用這套思維進行,如平等、自由等等概念。

Esref Armagan盲人藝術家

心象表徵跟過往的視覺經驗有很大的關係,那如果是盲人的心象表徵呢?他會不會因為看不到,所以腦部皮質沒有活化?研究Esref Armagan發現並不會。你看下圖,全盲跟正常人畫的你能分辨出不同嗎?

Esref Armagan繪畫用會發泡突起的顏料作為定位方式,並用摸的先畫出外輪廓,如果是由抽象、山水畫等,則是透過助手協助跟他描述情景。

取自:Esref Armagan畫作

Humphrey Ocean( 畫人藝術家)

在上一章節我們有談到人臉(沒看過的點這),那科學家就很好奇,如果是擅長畫人物的藝術家是否掌管人臉的區域皮質活化的明顯,測出來的結果,其實Humphrey Ocean對人的反應相當弱,但是前額葉活化明顯,得出Humphrey Ocean其實不把人當人看,他繪畫的方式傾向把人當成物件並在腦中就規劃好應有的方式。

出處:ART UK

對視覺藝術有影響的疾病

1.自閉症的患者,有些會有學者症候群專業(autistic savants),對藝術專業方面非常厲害

2.偏頭痛有時候會有視力的短暫喪失,產生對藝術新的意象繪畫

3.視覺失認症(agnosias)分為兩種

統覺性:失去形狀感知、但對於顏色、亮度區分具有更高敏銳度。

聯想性:能夠正確會畫出物體,但無法描述物品。

4.阿茲海默症(autistic savants):會更加抽象表現、色彩豐富、複雜降低

失智症

失智症類似的有帕金森氏症(AD)、額顳葉失智症(FTD) ,其中FTD又分成兩種:說話無法湊成完整句子(語義)、跟說話慢吞吞不清晰,繪畫風格會偏現實非抽象,即使喪失認知能力和社交能力,但也會對物體聲音與細節產生迷戀。

神經退化性的疾病會導致損壞,但也會給他們一個新的視野去創作,所以我們很常看到以前世紀的畫家,因為年紀到了,整個風格突然有很大的轉變,因為腦中變化改變了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

如何辨別是否有症狀:

腦部的蛋白質發生變性,就像是雞蛋煮熟透明變白色那樣,血流量就會改變,因此會看視網膜的神經纖維層(RNFL)做判斷,這其實相當不容易,因為視網膜有十層,要找出來是哪邊層其實不容易。

常用儀器:

  1. 視網膜光學斷層掃瞄儀(OCT) :

只要眼睛照張相,就可以快速得知。這個健保有給付,所以如果發現有不對勁的話,趕快跟醫生詢問這檢查方式

2.淚液分析

這個分析非常麻煩且耗時,需要兩隻眼睛插上試紙,患者需瘋狂瞇眼流淚。

拯救方式:視網膜變薄不貼合會脫落,就會類似上膠方式進行,把它貼回去,這有點像是壁紙掉下來過程。那如果我眼睛變薄,我會不會感覺得出來?會,但是大多已經是有點嚴重的情形了。

結論

從想到畫出來中間其實有很大一段的路,為什麼有些藝術家能夠想到特殊的畫面或是為什麼我想像到卻無法畫出來,很可能是在藝術家的世界裡,繪畫是他真實看到的場景,而不是我們腦中的抽象幻想,更多的體驗意味著更多的刺激,會激發出創造力。

那創意到底源自於哪?有門學派(創造力認知論)主張創意來自基線抑制活性的釋放,意思是『創意就是掌管身體的腦某部分不平衡』,掌管腦的部分功能喪失之後,導致另外一邊功能蓬勃發展,造就了創意,所以才會有些不擅長言語的人在藝術上有著卓越的成就,這個研究也證實左右腦專業單側化的理論是錯的(就是那些雞湯、測驗類的書籍常講的左腦管OO、右腦管XX)。

如果妳有從中獲得一點什麼,歡迎拍手、追蹤,在下方留言與我交流,每週二更新內容。

--

--

YI-CHING HUNAG 黃意晴
食肉患者

永續設計者,一路走來,發現心態已經走很遠的一段路程,從我寫的文章或許可以發現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