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記 #16】茅坪福德老爺碑

香港古事記
香港古事記
Published in
Aug 9, 2023

位置:茅坪村馬鞍山郊遊徑終點
年份:1976年

【完整碑文請按此

【如果你認同記錄石碑史料的工作,請考慮按此訂閱香港古事記的Patreon,支持我們的研究經費,感激不盡】

這塊石碑是我們的實習同學最近在考察觀音誕活動時,偶然發現的。石碑上有好幾個有趣的觀察,首先,碑題曰「福德老爺」,但碑文基本上與福德老爺(不論是廟或神壇)都無關,完全沒有提到福德正神或土地公,令人摸不着頭腦。實際上,這塊捐款碑的籌款目的,是要修建石碑旁邊的小徑,這條小徑現今成為了馬鞍山郊遊徑的最終段。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這塊捐款碑上,女性捐款人的比例相當多。很多區內的戰後捐款碑,大多都由男性捐款人佔據整個版面,女性只會有寥寥數人;不過,這塊石碑上全部七十二位捐款人之中,能憑姓名辨認為女性者,就佔了至少二十五人,超過三分之一。過往主流論述都認為,新界鄉村普遍民風保守,男女不平等問題一般較嚴重,女性較難參與社區事務,這塊捐款碑可作有力的反證。

但更重要的,是為什麼在1976年時感到有必要自行籌資修整山徑?這條山徑從茅坪村上山,經過昂坪和磁鐵礦後,最終會抵達另一端的馬鞍山。現在連接西貢和馬鞍山的西沙路要到1980年才完全通車,在1976年時,西沙路還只能從西貢到泥涌,所以如果要從茅坪到馬鞍山,的確只能靠雙腳翻過這座高山。那麼,為什麼當年茅坪村民要花費這麼多資源修整前往馬鞍山的路?馬鞍山上的磁鐵礦正正在1976年結業,所以村民不可能是為了上山而修路(況且礦場員工主要住在礦場和馬鞍山下,不在西貢這一側),只能說,這塊石碑的存在,說明茅坪村和馬鞍山的鄉村在1970年代仍然有相當強的聯繫。

【完整碑文請按此

【如果你認同記錄石碑史料的工作,請考慮按此訂閱香港古事記的Patreon,支持我們的研究經費,感激不盡】

圖:Candace Shing

--

--

香港古事記
香港古事記

嘗試書寫屬於香港人的故事,尤其是不被記憶的那些。這裡沒有集體回憶,不談懷舊掌故,只寫歷史和論述。歡迎閱讀答案,然後留下問題。IG: https://www.instagram.com/ancient_hk_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