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香港的「原住民」?對某專頁文章的補充

香港古事記
香港古事記
Published in
Sep 27, 2022

--

日前有某專頁發表〈香港民族是這樣煉成的〉一文,說要「破解關於香港人起源嘅九個迷思」。雖然筆者不盡同意文中的觀點,也認為部分史實有誤,但的確,草率地將歷史上的香港與中國之間畫上等號,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迷思」。這裡再補充一點關於史前香港的部分。

考古學家想象的青銅器早期馬灣居民的外表,古物古蹟辦事處圖片

誰是香港的「原住民」?

誠然千百年來,不是所有住在香港的人都是「中國人」,甚至不是「漢人」。原文中的「原住民」一詞指涉不清,但這裡先定義為「最早在香港這片土地生活的人」。但最早在香港生活的,是什麼人?近年多了人提及「百越」、「古越」的名稱。百越是三、四千年前,北方中原文明對長江以南各種文明的統稱。不同的「越」人之間,或許有些聯繫,但大多是各自獨立的族群。

百越人(其中一種吧)的確曾經在香港生活,與香港一同進入青銅器時代。不過,他們大約在三千年前左右才進入香港,而在此之前,香港已有不少人口。若要講「香港原住民」,那麼香港目前最早的考古發現位於西貢的黃地峒,有至少七千七百年歷史,屬新石器中期。除了西貢外,南丫島、赤鱲角、馬灣、大嶼山等地亦相繼發現新石器時代遺蹟,顯示香港社會在越人來到之前就已經發展了三、四千年。有說他們是後來中國文獻中的輋族或畲族,但無什麼證據。

在馬灣發現的其中一具四十歲女性遺骸,古物古蹟辦事處圖片

香港的「原住民」屬於什麼「文明」?

如上所述,百越人大概在三千年前左右來到香港,與此同時香港也進入青銅器時代。百越人來到後,原本在香港生活的居民理論上也還在這裡,但因為考古證據的缺乏,我們難以得知這兩批人的互動。香港的確有很多百越文化的痕跡,例如是在石壁出土人面弓形格青銅劍,「人面弓形格」正是某些百越民族的青銅劍設計,從越南青化、廣西到香港都可以找到。

不過,嶺南地區在青銅器時代即使已經是百越人的居住地,卻一直未有建立政府和早期國家體制,是困擾考古學家的難題。有學者解釋,那是因為嶺南的百越人當時雖然與五嶺以北的中原文明有頻繁商貿交往,但只對他們的商品感興趣,並沒有打算引入楚國或其他中原文明的社會制度。就算楚國的文化流入嶺南,也只影響嶺南北部的地區,不太可能傳入香港。

原在歷史博物館展出的人面弓形格銅劍,a15091chung 圖片

香港「原住民」的後裔還存在嗎?

百越人和原本在香港生活的人群持續發展了好一段時間,但在2700–2800年前左右,香港的人口突然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考古學家幾乎完全找不到任何屬於這段時期的文物和遺蹟,這現象只在香港出現,鄰近廣東地區並非如此,即使深圳也找到少量鐵器時代早期的發現,說明只是香港才有人口消失。考古學家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給出確切解釋,說明這些「原住民」去了哪裡。

這段人口真空期大約維持了五、六百年,直到公元前220年左右。但即使是前220年後,香港人口仍然不多,直到公元四至五世紀才再有新居民移入。換句話說,在長達1200年的時間裡,香港都是杳無人煙之地,原有的人口消失,然後有新的人口移入。所以,除非有證據證明原有居民離開香港後,其後代在千多年後回來,到了五世紀香港的人口已經完全洗牌。還未算此後香港進入歷史時代,還會經歷多次人口大量遷移,那些所謂「原住民」不可能再有可追溯的後裔留在香港,即使是該專頁原文所講的水上人,其源頭也沒有學界共識。

在大嶼山蟹地灣發現的青銅斧,古物古蹟辦事處圖片

漢人在香港出現比你想象中遲

有些讀者可能已經聽過秦朝征服嶺南,以及後來趙佗建立南越國,又被漢朝消滅的故事。理論上,秦帝國建立了南海郡,西漢建立了博羅縣(一說番禺縣),將香港納入了中華帝國的統治範圍。然而,考古學家至今仍未找到秦、漢統治香港的直接證據。如上所述,這時候香港仍然處於人口極低的時期,除了1955年出土的李鄭屋古墓外,只有少數零碎的考古發現屬該時代。至於李鄭屋古墓,可以確定的是墓主屬社會領袖,很可能也是漢人,但他所統治的人民是誰?如果此地只有極少量人口,為什麼會有這麼高地位的領袖出現?這些都是香港考古學的未解之謎。

到了公元四至五世紀,香港人口開始慢慢增加,但考古學家卻在這個時期的考古發掘中,找到很多和人口真空期之前相似的特徵。隔了一千多年,四、五世紀的香港人口,與青銅器時代的不可能是同一個族群。那麼是新來的人口吸收了青銅器時代的文化嗎?為什麼?又是另一個考古學謎團。那麼漢人什麼時候才出現?最早的文獻記載顯示,唐帝國在公元736年駐兵二千於屯門,可以說是中原帝國終於真正控制香港的直接證據,但這也不代表有很多漢人住在香港。直到公元十世紀,南漢政權在大埔設立採珠工業,在屯門建立杯渡庵,另有鄧氏宗族在元朗落腳,我們才終於肯定香港有漢人居住。

李鄭屋古墓內部,維基百科圖片

什麼是香港人?

千百年來,從青銅器時代到戰後移民潮,香港這片土地經歷過很多次人口大洗牌,顯然我們不能用血緣或民族來定義歷史上的香港人,如上所述,漢人在香港七千多年的人類歷史中只佔一千年左右。如果問我的話,比較簡單地用地理界線來概括就可以了,凡是在現今香港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也是歷史上的香港人。不過,這不代表要將界線死死地劃在深圳河,因為深圳河本身並不是天然界線,鄰近的島嶼也並非完全隔絕,因此視乎當時的脈絡,香港人的歷史定義仍可以彈性處理,但始終不會離開現今的香港範圍太遠。

讀者必須謹記這樣的「香港人」必然是現代人為行文方便而使用的敘述框架,畢竟青銅器時代的人不會自認為是「香港人」。同時,這也代表「香港人」這個詞彙必然也包含很多不同的宗族和族群,而不可能是單純的「漢人」或「華人」,尤其是這兩個詞彙本身也是指涉不清。唯有如此重新定義歷史上的「香港人」,才能真正擺脫「中華史觀」的窠臼。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Mick Atha and Kennis Yip, Piercing Together Sha Po: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HKU: 2016
Tracey Lu, “Report on the Date of the Wong Tei Tung Archaeological Assemblage”, AMO Report, 2007
William Meacham,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n Chek Lap Kok Island.HKAS:1995
William Meacham, The Archaeology of Hong Kong. HKU:2009
William Meacham, “Neolithic to Historic in the Hong Kong Region”,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Bulletin, Vol. 18. 1999
鄧聰〈香港石壁出土人面弓形格銅劍試釋〉,《嶺南古越族文化論文集》香港市政局,1993
鄧聰〈再輪人面弓形格銅劍〉, 《東南亞考古論文集》港大:1995

--

--

香港古事記
香港古事記

嘗試書寫屬於香港人的故事,尤其是不被記憶的那些。這裡沒有集體回憶,不談懷舊掌故,只寫歷史和論述。歡迎閱讀答案,然後留下問題。IG: https://www.instagram.com/ancient_hk_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