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舊日誌 #19】1521:明朝大軍攻打屯門

香港古事記
香港古事記
Published in
Sep 15, 2021

自從1513年航海家區華利率隊來到屯門,又滿載新奇東方貨品以及對東亞世界的第一手資訊回到馬六甲的殖民地後,迅即引起了葡萄牙舉國上下對中國的熱情。葡萄牙人似乎對這次探索非常滿意,自然希望長遠與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家建立關係。1516年,葡萄牙國王任命道咩卑利士(Tomé Pires)為使,出訪明朝。已經到過中國一次的區華利,自然也隨行出發。

澳門道咩卑利士街,「澳門流動社區」圖片

1517:再訪屯門

今次的船隊比上次更為龐大,人員更多,但出師卻馬上遭遇不利。他們從馬六甲出發,首先要到蘇門答臘裝載胡椒,那是很受中國人歡迎的貨物。但其中一艘船在載貨期間卻起火燒了起來,即使火災救熄了,船隊還是不得不回到馬六甲整備。終於重新出發,卻又遭遇颱風。等到1517年,道咩卑利士才再次出發,共有四艘葡萄牙商船和四艘馬來帆船。區華利本來也要跟上的,但他的船卻仍在修理,只得留在馬六甲。

幾經波折,使節團總算來到屯門。這時哥倫布的遠房親戚,葡萄牙派往泰國的使節也來會合了,一行人隨即找到明朝的官員,希望能讓使節在廣州上岸。在屯門再遭遇一次颱風,吹毀了兩艘船後,他們終於得到批准沿珠江北上,來到廣州。為表敬意,船隊來到廣州岸邊,即全體鳴禮炮一響。東亞世界從來都沒有「禮炮」這回事,也沒有這麼響的西式大炮,廣州人馬上慌張起來,還以為那些「佛朗機人」要來攻打廣州,道咩卑利士得費一番唇舌才算解釋清楚。

同時代在馬六甲流通的錫幣,維基百科圖片

最終這位葡萄牙使節並未成功抵達這不知在哪裡的北京,也沒見到中國皇帝,但他和後來趕上的區華利,憑著帶來的貨品,禮待沿途的明朝百姓和隨手解決了幾個屯門附近的海盜,總算與廣州的官員打好了關係。他們還順道找到去福建泉州的航道,並在1518年回到了馬六甲。

十六世紀末地圖上的大嶼山(右方大島),本土工作室圖片

闖下大禍的一拳

1519年,區華利奉命再次回到屯門。這次,他的任務是要幫助船隊指揮官西眇.安德拉德(Simão de Andrade)在屯門建立一座堡壘,這樣以後來貿易的葡萄牙商人就有可以儲存貨物的地方,也有可以躲避海盜的安身之所。既然上次已經與那些中國人打好關係了,今次的任務應該也沒什麼問題吧。回到屯門,葡萄牙人立即著手興建堡壘。關於這座堡壘的資訊很少,大概只能猜測,是一座相對簡陋的木建築,能抵擋一般盜匪的攻擊。

這些葡萄牙人大概忘了一件事,就是上岸要先得到批准!未幾,一些明朝的官員出現了,來到這座木堡,首先把葡萄牙人罵了一頓,大概是說他們擅自登陸之類,然後就要求葡萄牙人向明朝繳稅(葡萄牙資料其實並沒有寫得很清楚,是繳稅還是朝貢?)。但西眇有任務在身,他沒什麼錢繳稅,而堡壘卻是一定要建的。這件事或許是可以透過溝通解決的,但偏偏「中國通」區華利卻不在。是的,他的船又壞了,所以沒有跟著船隊前來,此刻仍未趕上。而偏偏西眇又是性情急躁之人,遇上不太客氣的明朝官員,加之語言不通,馬上大發脾氣,一拳把官員的官帽打落在地。

1794年法國人筆下的大嶼山,維基百科圖片

按葡萄牙的國策,所有外在的使節都要與世界所有種族保持友好,穆斯林除外。

西眇備受葡萄牙國內指責,而事件也總算擺平了。他的堡壘依然矗立在屯門海岸,陸續接待幾團從馬六甲駛來的葡萄牙商人,而與屯門的本地居民也大致相處融洽。除此之外,葡萄牙的使節還一路北上,到了北京試圖進見皇帝。一座新興的葡萄牙商城,眼看就要在屯門這裡發展開來,假以時日,或許還會成為殖民地。

與西眇所率同類型的歐洲Galleon帆船,維基百科圖片

攻打屯門,和區華利之死

時至1521年,區華利又再次奉命來到屯門。如今已有可供安居的堡壘,也不再需要申請什麼批准,貿易也逐漸展開,實在沒什麼要擔心的了。他們不知道的是,有些廣東官員仍然對兩年前被西眇打了一拳懷恨在心,一直盤算著要怎麼把這些佛朗機人趕走。就在這個時候,遠在北京的明武宗正德皇帝突然駕崩,廣東官員趁機勒令葡萄牙人離開,並說他們能否再回來,要等新上任嘉靖皇帝的決定。區華利當然不同意,只覺莫名其妙,而且該季貿易仍在進行,還有貨款未收到,也有貨物未運載完畢,怎能說走就走呢?

但那些廣東官員也沒有要談判的意思,廣東海道副使汪鋐率領廣東水師突然攻打屯門,措手不及的區華利趕緊招架,但幾艘葡萄牙船艦很快就被擊沉,還有很多葡萄牙人被打死,餘下生還者皆被明軍監禁。區華利本人逃出生天,但困在島上,也沒有船可以回馬六甲。幾個月後,葡萄牙援軍抵達,明朝軍隊已不知所蹤,區華利卻已病重,奄奄一息,未幾離世。事已至此,眾人只好把區華利葬在八年前他自己立的屯門發現碑之下,與他兒子一起。

明武宗正德皇帝,維基百科圖片

真的不能交個朋友嗎?

到了1522年,葡萄牙再一次派船隊到中國,希望與明朝講和兼恢復貿易。但船隊才剛抵達珠江口,就馬上遭到明朝軍隊的猛烈攻擊。葡萄牙人試圖登陸屯門,卻始終無法靠近。最終在大嶼山西北面的茜草灣不敵明軍的狂攻,失去三分之一的船艦,只得撤退。到這一刻,葡萄牙算是暫時放棄與中國交好了。至於那些被中國拘禁的葡萄牙人,就被無奈放棄,有些被中國處決,大多則漸次死於獄中。

或許有些讀者會有種來自鴉片戰爭的印象,認為古代的中國軍隊頗為落後,不是歐洲先進科技的對手。雖然說十六世紀葡萄牙在火器上比中國略勝一籌,但也只是「略勝」而已,科技的差距其實並不太遠,更不是數百年後鴉片戰爭那種所謂「船堅砲利」的程度。十六世紀的火繩槍仍然是非常難以操作和不可靠的原始形態,明朝軍隊本身亦配火器,打贏葡萄牙人也不全然是意外。至於稍後葡萄牙的火繩槍傳到日本被當地人改良,再在朝鮮打敗明朝的軍隊,就是後話了。

日本改良的葡萄牙火繩槍,稱為鐵炮(鉄砲),維基百科圖片

沉寂二、三十年,葡萄牙人最終還是希望能再次與中國通商。自1540年代起,葡萄牙人先後在珠江三角洲不同地方碰碰運氣,像上川、浪白澳等地,最終成功落戶澳門。及後澳門發展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香港也在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屯門的故事遂漸漸被遺忘。

如果葡萄牙在1521年守住了屯門,今天的香港會有多不同?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Anders Ljungstedt, An Historical Sketch of the Portuguese Settlements in China. James Munroe: 1836
Austin Coates, A Macao Narrative. HKU: 2009
John Wills, China and Maritime Europe, 1500–1800: Trade, Settlement, Diplomacy, and Missions. Cambridge: 2010
José Maria Braga, China Landfall, 1513: Jorge Alvares’ Voyage to China: A Compilation of some Relevant Material. Imprensa Nacional: 1955
Richard Garrett, The Defences of Macau: Forts, Ships and Weapons over 450 Years. HKU 2010

--

--

香港古事記
香港古事記

嘗試書寫屬於香港人的故事,尤其是不被記憶的那些。這裡沒有集體回憶,不談懷舊掌故,只寫歷史和論述。歡迎閱讀答案,然後留下問題。IG: https://www.instagram.com/ancient_hk_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