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生命週期

Martin
馬汀陪你讀本書
Apr 21, 2021

剛開始接觸產品經理或專案經理時,覺得要把專案處理的完整或順利,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不確定性、臨時變更等等,這些因素都是專案管理過程中的風險。
而執行專案到了一定的經驗,且充實了自己的專案管理知識以後,才瞭解其實專案管理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固定模式可循,而且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是環環相扣的。

專案管理主要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啟動、規劃、執行、交付,以下我會介紹每個階段主要的目的:

啟動

在專案的開頭,我們通常會先了解為什麼會有這個專案? 是要解決哪些市場問題? 是由誰提案?
這些問題有助於我們了解這個專案的背景,讓後續需求釐清、時程規劃上有更高的掌握度。

而在啟動階段,通常會經歷以下四個過程:

  1. 公司看到了市場上的問題與機會
  2. 公司將機會納入策略中
  3. 定義解決問題的產品需求
  4. 建立專案,打造可以滿足需求的產品

規劃

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整專案週期的「不確定性」。
在整個專案的開頭,實在是有太多的事情無法確定,所以最初我們會先建立「不確定性清單」,將所有尚未無法確定、或是未來極度有可能變動的項目列出來,同時也要列出沒有把握的原因為何。

規劃過程中,會盡可能將無法確定的項目列舉出來,例如專案要做哪些事情?由誰來做?時程要怎麼安排等等,這都是整個專案執行中的風險。
列出不確定清單後,我們就可以逐項去確認或調整,將不確定的項目盡可能的消除,最後無法消除的項目再加以追蹤列管。

最後會得出「可行性計畫」清單,這是在整個規劃階段中最重要的產出。

執行

在上一個階段我們已經把專案規劃的差不多了,那接下來就是將計畫轉換為實際的成果,而「精準執行、變更管理」就是這個階段最大的目標。

要如何達到精準執行? 首要的就是要確保一切都有按照計畫的進行,包含事前準備、需求安排、進度追蹤等等。
如果你在執行的過程中,發現常常無法檢查計畫事項執行到了哪個進度,代表你可能在列計畫清單時,檢查的節點太少,或是計畫事項的顆粒度太大,導致你無法確實掌握進度。

但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會按照計畫走,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意外的變更,例如可能一開始規劃時沒有想清楚,或是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突然發生了不可預期的改變,那這時就要處理變更。

通常變更會有兩種可能性:

  1. 內部變更:規劃或控管不當造成,如估算錯誤、執行錯誤
  2. 外在變更:無法預期的原因,如外在導致需求變化、額外衍生工作事項

在釐清變更的內容以後,就要去調整我們的計畫,可能會另外安排時程,或是暫緩需求、轉移需求,這些都是可能的做法。

交付、驗收

如果前幾個階段都有確實進行的話,那這個階段我們只要專注於成果的交付就可以了。

在前面的規劃階段中,通常會安排在專案到哪些里程碑時,需要逐步進行項目的驗收。同時也在規劃階段,會明確記載每一個工作項目的允收準則,驗收階段會產出什麼結果、由誰來進行驗收。

如果以上的工作確實完成,那專案應該也很好的被處理完了。專案結束以後,通常還會有一個反思的階段,這讓我們在每一次的專案中都可以記取錯誤,改善流程或方法,讓下次的專案可以被更順利的執行與結案。

總結

以上幾個階段就是專案大致上的生命週期,從一開始發現商機進入啟動階段,第二步規劃如何打造產品與時程,第三步精準執行與管理變更,最後再進行產品的驗收。

其實專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如質如期的打造出符合效益的產品。專案只是過程,重要的是產品能夠有效被利用,有效地幫助客戶解決問題,這才是啟動專案打造產品的意義。

參考資料:
商業思維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