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感的體驗:不是我們去露營,而是露營走進我們心裡…

photo credit:Cha Cha

好友SJ邀我露營一陣子了。

我對露營的印象,還停留在學生時期,搬柴挑水,吃半生不熟的竹筒飯……一切與舒適無關。

當然,心裡也懂現在的露營已經進化到幾顆星的檔次,更何況還有大神SJ,群裡不少弟兄聽到他要出手,紛紛團伙入坑,四五個家庭組成這次初露之旅。

沒有廂型車、吉普車,第一天我就很勇敢地憑藉老爺車suzuki,載著家人往五峰移進。

在新竹尖石鄉境內,彎路綿延,車胎踟躕於土坡、石礫與樹根之間,時而陡峭,時而雲霧繚繞,車內偶有驚叫聲,恰巧途經一座教堂,我安撫說:免驚啦,上帝要我們來這裡,就保一路平安!

途間遇到的小教堂

就在老爺車逐漸穿越現代建物、城鎮,慢慢在山林間「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心裡,也不知不覺開始將沿途所見的線索,與心理的期待進行連結,甚至路程中短暫迷路,憂心尋覓正確路徑的橋段,後來也都成為一種獎賞,為整個旅程增添神秘,拉高抵達目的地時的興奮感。

夜色垂暮,第一批抵達營地的,SJ忙著搭“客廳”、小朋友幫忙劈柴、升火、煮水,一切安妥就緒後,大夥兒坐在露營椅上悠哉地喝著cha cha帶的自釀,此刻,我們沒有青梅煮酒論英雄,只有篝火搖曳照夜明。

這一夜的篝火,後來SJ說是他最懷念的部分。

第二天,更多的夥伴陸陸續續抵達,豪華重裝備開始登場,一群不甘吃苦,但甘於懂吃的老骨頭,從早午餐開始,接續驚人的一幕:

季節限定Asahi,炙燒威士忌野生烏魚子、伊比利豬、無骨牛小排、海鹽沙朗……wait,我無意繼續流水帳式的遊記,只是想感謝,天生萬物吾等取用,感謝上帝!

這三天讓我體驗深刻的,是能跟著風格、氣質、價值觀相近的一群人一起生活(平常我們是很難選擇鄰居的),這種「相遇」締造的難得「共感」經驗,我已經有好多年好多年,沒有這種感覺。

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場域,跟相處舒服的人,經歷同一件事有共同記憶,這個過程,讓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非常豐富、愉悅。

這樣的快樂是遠遠勝於物質的,就像打哈欠從一個人傳染給另一個人的現象。

把「快樂」從一個人傳播到另外一個人身上,就是這幾天我們所發生的事。

我覺得身處文明世界,大家幾乎都是按照商業規則來生存,日復一日、毫無情感地廝殺(我們稱為“交流”)。大家會enjoy露營活動,多少也體現了現代人渴望與城市人生處於半隔絕狀態的心境。

在山林裡,效率是沒有市場的。

在生火、煮飯、搭帳的時候,所有的互助合作、利他行動,不需要教育訓練就自然產生。

如果將三天營地生活的動態,濃縮成一張圖畫,我相信會是很有美感的圖像,而這樣的美,多半來自組成元素之間的和諧關係,而非元素本身。

最後,我想用之前看過的一本書,來為下一次團露做一個意境設計的想像:

「我愛美景,但我愛背對它坐著。」— 葛楚 •史坦《愛麗絲 •克勒斯自傳》

Gertrude Stein, The Autobiography of Alice B. Toklas

在聖經中,耶穌每回要做某個重要決定時,都會先退到山上或是曠野進行禱告。這三天,我們跟隨 主,遠離凡世塵囂,把心沉澱,放慢步調,藉由親近神,與家人有更多的交心及禱告的精心時刻。

  • 附註1:感謝主,感謝夥伴們一起創造這麼美妙的初露體驗:ChaCha、Gordon、Judy、Johnny、Stacey、Ruby、SJ、琇琇、William、CPU、Warren、Rebecca
  • 附註2:其實流水帳是很精彩的,但我把它留給圖片,那遠遠比乾澀的文字,更引人入勝。
photo credit:SJ

--

--

Deacon Ting │ 丁永祥
高質感的工作與生活

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畢,主持《高配人生》Podcast。2003從財經雜誌出發,2012在企管顧問業做講師經紀,2016開始接案、寫書、教案規劃。2022進入財稅領域接受魔鬼式訓練,與會計師事務所、律所等進行商業提案,發現金融領域宏觀的視野。專精研究項目: 高資產人士的煩惱、專業服務業品牌塑造、職場規劃的長線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