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個好萊塢|音樂劇觀後感

六零年代台語電影的當代寓言劇。

演出|瘋戲樂工作室 Studio M
時間|2020/01/08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座位|18排 — 21 號
費用|1530 元

▌前言

當初會注意到這齣劇,主要是源自於第五十六屆「台北金馬影展」的開場演出,一段別出心裁的演出,彷彿看到台灣版的東尼獎開場歌舞秀。

金馬獎可謂為「華語電影」的最高盛事,而這次的表演也有承先啟後的意涵, 開場片段出現的1962年電影《兩相好》,王滿嬌女士即是當時的演員,也參與了這次開幕表演,中間影像中出現了許多早期的珍貴影像,像是梅艷芳、林青霞、梁朝偉等。

這一段表演帶給我的感受就像是,因為金馬獎的兼容並蓄成為亞洲影劇人的盛會;因為金馬獎的點滴紀載著各年代的電影風情;因為金馬獎的巨輪推動著華語電影的發展;也因為金馬獎讓所有的電影人有一個夢想的殿堂。

2019金馬獎開幕表演《有一陣人,追求一个夢》

▌前情提要

因為這個開場表演吸引了我,讓我想要現場去看《台灣有個好萊塢》這齣音樂劇的全貌。

《台灣有個好萊塢》在2019年的六月中已經在台北城市舞台首演,今年一月於「國家戲劇院」加場演出。

它的製作團隊為「瘋戲樂工作室 Studio M」, 包含三金音樂製作人「王希文」、男主角「 林玟圻」、女主角「 孫可芳」、「 苗可麗」、「 羅北安」、 「劉亮佐」等。

▌節目簡介

總場表演共十八首曲目,分為上下半場,表演總時長約兩個半小時,整場表演以台語為主,唱歌時有字幕,劇中口白則沒有。

音樂劇的前身為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除了主軸借鏡取材外,其他角色及故事發展都是截然不同的。

故事設定在六零年代,正值台語電影的黃金年代, 但因為「提倡國語片」的文化政策,讓極度興盛的台語片迅速走下坡,不只影響當時的人們休閒,也影響了當時的創作環境, 以音樂喜劇形式重新演繹這段台灣好萊塢。

2013年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

▌觀劇體驗

場地空間

這次的場地為「國家戲劇院」,應該是台灣最頂尖的場地之一了,我坐的位置為一樓第十八排的中間,整體上算是蠻清楚的,不過演員的表情會稍微模糊些,不過以一千五左右的價格,我個人認為是挺划算的。

國家戲劇院座位圖

音樂曲目

這次音樂曲目有十五首原創歌曲,三首翻唱曲目,特別之處為幾乎以台語文本來創作,雖然是講述六零年代的故事,不過其實曲調也揉合了現代及西方元素,富含了節奏感及流行性,這次還跟「滅火器樂團」及「旺福樂團」合作歌曲。

我認為音樂劇趣處之一為「歌曲發生處」,因為那往往是劇中情緒張力放大的催化劑,角色文本也會依循著歌曲而推進,而這部劇我覺得表現得蠻好的,銜接上都非常的滑順。

台灣有個好萊塢(滅火器 Fire EX.)
家家家 Feat. 旺福Won Fu

劇情發展

這齣劇作定義為「音樂喜劇」,以音樂及喜劇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都是成功的。

劇情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講述了台語片的輝煌時光,緊湊的鋪成角色的個性及劇情的推進,到了下半場有了大轉折,將局勢逐步推向正向的結果。

如果要挑剔的話,下半場的段落我認為較為分散,即便有不少動容的畫面,像是典獄長海峽兩岸分離的愛情,這段落有豐沛的情感共鳴帶入,演員的演技精湛不在話下,但是劇情面的推進來說,略顯突兀無法延續。

這齣劇的轉場流暢,不管是佈景的架設、人物的走位、劇情的收束等,我認為都是非常的有節奏,可以充分感受到劇場的魔幻空間,也是這齣劇讓很精艷的所在。

五大亮點

一、現場樂隊

這次的配樂都是現場樂隊演奏,是相當大的配置與規模,也因為現場即時的演奏,更能夠應演員當時的節奏及情緒而進行,也更有機的去感受當下的張力。

二、引渡時事

劇中有一名角色為「燒仔」,角色設定為香港人,因此也帶入到香港反送中事件,也得到現場觀眾不少的掌聲及共鳴。

三、即時攝影

有兩個段落使用了即時攝影,成為了獨特的「戲中戲」,分別是「拍攝電影」及「金馬頒獎」,「拍攝電影」時能夠投射出黑白畫面以及用工作人員的第三視角觀看,非常富有趣味性及特色,因為攝影的非常精準,當下看還會誤以為是預錄好的作品。

四、特別來賓

某些場次有邀請近來相當火紅的脫口秀演員「曾博恩」,主要擔任「金馬頒獎」的主持人,角色剛出現時有非常大的歡呼及共鳴,也讓觀眾情緒有不同的轉換。

五、臨場互動

音樂劇中有部分即席演出的內容,特別是「金馬頒獎」時的致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苗可麗的部分,適時的即興創作,展現了詼諧與幽默,有時也能夠更富有人性。

戲中戲「拍攝電影」的即時投影。

▌觀後心得

夢想是甘中帶苦,生活是苦中帶甘。

當天觀看這齣劇時,其實正值週三下班疲憊的狀態,但是看完當下有被正能量充飽電的狀態。

這齣劇有不同維度的層面,端看你用甚麼角度來欣賞,不管是歷史、愛情、夢想等,看似老調重彈的主題,但是用了不少新意來呈現,也正是因為這些面向是人最在乎的,因此會有更多的代入感。

看完這部戲後,我想還是「夢想」跟我最對味,因為有夢想才有願景,有願景才有目標,有了目標就能夠驅動你不斷的前進。

這一兩年來剛踏入音樂劇迷圈,我在想為何會喜愛觀看音樂劇呢?

大概就是喜愛進入到劇場的魔幻空間中,在即便看似荒唐非現實的劇情當中,仍能夠隨著演員當下的一字一句而投入共鳴,從舞台上看到人生的映照,再透過作品省思投射,更深刻的去體驗及轉換一些固著的想法,重新回到自己的初心。

謝幕照可看到佈景很精緻。
當天合照限制只有30組,我們剛好最後一組。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觀劇心得」相關的分享。

--

--

鄭凱文
魔術治療師 — 鄭凱文Kevin

喜歡魔術、劇場、展覽、閱讀,分享個人所學所聞,工作邀請:c44553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