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傳奇─苦魯人生|音樂劇觀後感

致敬幕後英雄的音樂喜劇。

演出|刺點創作工坊
時間|2020/11/13 19: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
座位|20 排 — 35 號
費用|720 元(原價 900 元)

▌前言

今年因為疫情關係,都還沒看到甚麼音樂劇,只有上半年看到全民大劇團《倒垃圾》,後來得知有另一部中文音樂劇《幕後傳奇─苦魯人生》,二話不說就購買了票券。

這齣音樂劇是由刺點創作工坊創作,原先並不認識這個劇團,但是中文音樂劇實屬少數,能夠現場感受以及觀賞,相信是最直接的支持了。

《幕後傳奇─苦魯人生》這次的官方版本是寫3.0版本,這次是第四次加演,每次都有調整一些方向及細節,我沒看過之前的版本,但是觀看去年的影片時,發現今年光佈景就有很大的改變,精緻度增加許多,規模也提升到了「中型劇場」的層次。

Photo By 「刺點創作工坊

▌節目簡介

《幕後傳奇─苦魯人生》裡面「苦魯」主要是音譯「Crew」,泛指劇場裡的工作人員,身著黑色工作服在劇場裡穿梭,他們不常在聚光燈下謝幕,也鮮少被觀眾所記住,但依然很努力用生命與熱情照亮舞臺。

其實就如同不少行業的幕後英雄,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站上台,成為光鮮亮麗的主角,但是絕對不能少了這群願意隱身幕後、堅守岡位、默默付出的「苦魯」。

而這齣劇就是透過音樂喜劇的方式,呈現劇場背後所發生的事情,那些絢麗效果的背後是如何完成的?以及劇場「從無到有」的過程,像是裝臺架燈、技術彩排,正式演出。

《幕後傳奇─苦魯人生》將劇場看似荒謬但又寫實的故事呈現在舞台,不僅揭開劇場背後的面紗,更是呈現社會上許多小螺絲釘的縮影。

Photo By 「刺點創作工坊

▌觀劇體驗

一、場地空間

這次的場地為新北市藝文中心,這個場地共容納737個座位,我的座位落在「20排–35號」,大概是靠近左側的後半段區域,即便落在後段的位置,但其實仍能看清楚演員的表情。

目前在這邊是第三次看劇,體驗都還算不錯,所以即便預算不高,買到後半段的位置,都不至於看不清楚,分享給未來買票的大家。(過去新北觀看的另外兩齣劇:《阿米巴》、《Tick, Tick… Boom》)

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二、劇情發展

這齣音樂劇的編劇及導演為高天恒,整齣劇長約130分鐘左右,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以故事的鋪成推進為主,下半場則有許多轉折變化。

這齣音樂劇的劇情老嫗能解,劇情的節奏推進輕快,不太有乏味的時刻,能夠讓初次參與音樂劇的觀眾,也能感受到音樂劇的娛樂所在。

劇中使用了許多後台人員的專業術語,直白的呈現技術彩排的樣貌,雖是真實的呈現幕後,但運用許多不同的表現手段,搭配不同的歌舞及曲風,讓你在一首曲目的時刻,對幕後也有了基本的認識。

前半場劇情以張稜飾演的「菜鳥Crew」來推進,懷抱著夢想進入劇場,跟著學長認識劇場的幕後,後半段則主要角色有一些轉換,感覺是著重在林玟圻飾演的「學長」,也充滿許多轉折及爆點,但因為主角及主線有一些變化,到最後結尾的收束時,就少了那麼一些故事的餘韻感,最後的記憶亮點就會在娛樂性、音樂性、趣味性上面。

因為我過去做過不少次的魔術演出,從幕後助手到前台的演出,自己也有許多真實經驗的投射,讓我對不少情節很有共鳴。

Photo By 「刺點創作工坊

三、劇中亮點

一、結合「魔術」獨特元素
這齣音樂劇有使用「魔術」的元素,讓觀眾更多了「驚奇」及「期待」的情緒,這應該算少數有使用魔術的華文音樂劇,也成為我著重的看點之一,魔術在這齣劇雖不算主角,但是也有不少的比重,也成為此劇的綠葉要角。

二、不同「視角」再看演出
有一幕先以「正面視角」看男主角彩排魔術,第二次男主角正式演出時,則使用「背面視角」觀劇,有點像拆開音樂盒的背後機關,而第二次正式演出發生苦魯出包的狀況,舞監需要許多臨場應變,也讓觀眾期待究竟會如何發展。

不同視角看同一段演出的形式,讓我想到之前紅極一時的「一屍到底」,也是類似的操作手法,增加了一些劇情的不可預期性,直到最後一刻才會有「啊哈」的感受,可以先凝聚觀眾的情緒,再一次傾瀉而出。

三、導演飾演「導演」角色
劇中的導演就是由此劇導演高天恒擔任,主要是使用上帝視角的配音口吻,與劇中演員互動,我原本以為只是配音演員,後來才感受到應該是真的導演。

最近聽廣播聽到一個有趣的故事,聽說某一年《幕後傳奇─苦魯人生》的工作人員角色,真的是由現場工作人員擔綱,所以會看到門口幫你剪票的工作人員,真的就出現在舞台上唱歌,相信是一次很獨特的經驗。(廣播:刺點創作工坊《幕後傳奇-苦魯人生》:編劇、導演高天恒專訪

Photo By 「刺點創作工坊

四、演員表現

這次的主要演員有林玟圻(Ctwo)張稜蔡邵桓(叉燒)賴玟君(亮亮)尹仲敏李曼柯辰穎于子毅」、「巴斯」、「林煒盛」。

整體而言,我覺得這齣劇,不管是主要演員或歌隊演員,角色的特質都蠻明顯的,基本上看到演員的打扮及對談,就能聯想到角色的個性,也能感受到每個苦魯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剛好符合這齣劇的主打,再次看見每個幕後的英雄。

比較意外的是李曼飾演了兩個反差角色,充滿氣場的舞台總監,以及嬌聲嬌氣的助理曼曼,當下並沒有認出來,後來上網看才得知,非常的有趣與驚奇。

劇中的曲目也都蠻有記憶點,大概聽到前奏時,就能感受到情境,個人最喜歡「幕後英雄」「信仰便當」這兩首歌曲。

Photo By 「刺點創作工坊

▌觀後心得

The show must go on.

個人看完此劇最有共鳴的兩個點,其一是每個苦魯即便默默守在幕後,但其實都仍有心中的理想,只是還在學習及等待機會,回想到當初剛進魔術社時,大一就擔任苦魯的角色,也是身著黑衣,負責音控的部分。

當時看完學長姐的演出,充滿了許多憧憬與目標,結束後就發下宏願,我明年也要站上舞台演出,後來我真的成行了,但有人奮力站上去了,有人仍在等待機會,繼續擔任苦魯的角色。

其二是即便發生任何突發狀況,舞台演出還是要持續進行,就想起以前找助手時,真的就有不少次出包情形,像是放錯音樂、上錯道具、突然消失等,這時候真的要臨危不亂,試著利用一些幽默的語句,來轉化一下尷尬的情形。

甚至當魔術不小心失誤時,該如何去應對轉化危機,也都是很好的過程與經驗,其實就如同人生,當時間過了,也沒有重來的機會,我們只能從中不斷修正與調整。

台灣音樂劇演出的期程都不長,甚至演一兩年就封箱的也不在少數,但其實準備的過程是辛勤且複雜的,只為綻放那短暫的數週,實屬可惜。

於是抱持著一期一會的心態,盡量到場支持及感受氛圍,並針對喜愛的劇作,撰寫一篇觀後感,為自己及這些創作者留下一些紀錄。

Photo By 「刺點創作工坊
其中一首曲目「Back」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觀劇心得」相關的分享。

--

--

鄭凱文
魔術治療師 — 鄭凱文Kevin

喜歡魔術、劇場、展覽、閱讀,分享個人所學所聞,工作邀請:c44553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