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不像陳其邁。陳其邁人不值錢了,半夜拿寵物來賣萌。林佳龍敗選後話不多,只在蔡英文面前講幾句牢騷,但也沒搔著什麼癢處,應付而已。落花流水春去也。林佳龍也許甘於寂寞,但他的閒客,卻不甘於沉默:這幾天不少文章,細數林佳龍為了反污染盡了多少力量,污染又降低多少多少,都有具體的事證與數據,你不信都不行。但信了又怎樣,小孩還是持續咳嗽,老人還是陸續死亡,出門還是得上網看看空氣污染的指數,決定要不要戴口罩。這種論述只證明了林佳龍執政抓不到重點,做了虛功。論述之無用,莫過於此。何況是馬後炮。
鄭麗君選後要民進黨人多為政策論述,多做「深處對話」。鄭麗君此話講得非常「文化人」,非常文青。但是,拜託,看看《民報》,上面多的是民進黨人的論述,又臭又長又乾,蹲馬桶只聽得見噗通噗通,寫得痛苦,看得更痛苦。論述何用?論述只能明白利害,圈內彼此取暖罷了,套句時髦話,毫無外溢效果。
陳其邁拿論述當政策,把廣告拍得不像廣告,說盡高雄的美好與前景,卻一點效果也沒有,擊不破韓國瑜「又老又窮」的高牆。「又老又窮」看似負面,卻藏著積極進取的勵志力道,意在言外,各自感受。深厚的功力得鋪陳在通俗淺顯的文字語言上,一點即透,毋須多言。論述的鈍刀斷劍,只能在課堂上伴著學生入眠。
民進黨敗選後,中央機關先換了中選會主委,又逼退了吳音寧,一周後再砍掉三位首長,說是更新,要貼近民意,但換人卻講不出什麼理由,一句「為政策說明不力」含糊帶過。理由講不通,一向是民進黨的習性,譬如,普悠瑪事件,檢討起來句句是謊話;投票日秩序紊亂,推給三成新手;吳音寧「被」辭退,說什麼階段性任務;林聰賢給自己找理由,也同樣是階段性任務完成,他到底「完成」什麼?莫宰羊。論述何其難也。
民進黨敗選,敗絮其中,但穿上皮鞋西裝,處處講究得體「文化」,不敢開口講實話,遮遮掩掩。話不會講,講得不誠懇,講不到癢處,不能打動人心,恐怕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