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周賢:看見,遠見,洞見

重新定義既有的思考,從而導向自己的行動,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

本文授權轉載於Aha社會創新學院根據Aha社會創新學院周賢在本週廈門舉辦的 「2019鄉村教育夏令營發展論壇」 中的主題演講整理而成,內容略有增補)

大家好,我是周賢。非常高興有機會在這裡,和年輕的鄉村支教者們探討「有擔當,更生長」 這個話題。

「擔當」 本身是一個日語詞,所以我特地去查找了日語的意思。

什麼是擔當?我找到這樣的三個解釋:有勇氣的人 / 執行事情的人 / 需要負責的人

這樣就引起了我的思考:胸口貼著一個勇字,任何事情都說「放著,我來」 ,叫做擔當嗎?把事情做完了,就叫做擔當嗎?因為我是一個項目主管,一個班長,一個經理,一個有職位的人,需要對某些事情負責,就叫做擔當嗎?

擔當所需要的,是一個意願?

在我看來,擔當不僅僅是一個意願,它也不是一串動作,更不是一個職位和頭銜。

擔當,首先是一種能力。

什麼樣的能力?也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 — — 「三見」 的能力:

能看見,能洞見,能遠見,由此才能有擔當。

我們先說看見:

我的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在2個星期之前,我住進了一家全季賓館。結果,剛剛打開衣櫃門,衣櫃中間的一塊隔板就掉了下來,砸在我的腳上,疼得我一下子跳了起來。

於是我就把他們的經理找來啦。

她第一句話就是:對不起對不起。

第二句話是:怎麼這塊板又掉下來了?

第三句話是:這是一批新櫃子,都是我們的工人沒裝好,我馬上就叫他來修。我馬上給你拿紅花油。

大家覺得這些話是真實的嗎?是真實的。是真心的嗎?也是真心的。那隔板修好了嗎?修好了。

三天以後我離開這個酒店,到前台去結帳,旁邊有位跟我同樣住店的客人對前台小姐說:「你們這個櫃子太不行了,隔板掉下來差點砸了我的腳,幸虧我閃得快!」 前台小姐說:「你沒事吧?」

這客人說:「我趕快要走,來不及了,你把我手續辦了吧。」

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前台小姐迅速地把手續辦完,然後客人就走了,這位小姐接著忙其他的事情,並沒有把這個信息記錄下來。

所以,大家覺得事情解決了嗎?沒有。

很顯然,他們都只看到了當時當下的一個點,緊急的處理掉了。卻沒有看見整體。

我很想找到這位經理去連續問無數個為什麼:

為什麼隔板會掉下來?因為工人沒有把釘子釘牢。那麼為什麼工人沒有把釘子釘牢呢?可能是因為工人的培訓沒有做好。為什麼工人的培訓沒有做好呢?這後面可能還有深層次的原因。

為什麼第一個隔板掉下來之後,還會有第二個隔板的問題?為什麼在前台聽到這樣的信息後,卻沒有和幾天前類似的事故聯繫起來?為什麼一批新櫃子,沒有人進行全面的檢查?

我們看了,卻沒有看到真正的原因;我們處理了,卻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所以,當我們在看的時候,看見了什麼?

怎麼才能更好的看見?

最簡單的方法,多問一些Why。最起碼連續問 5 個為什麼。

通過問更多的Why, 你才能看見全局,看見體系,看見邏輯。而不是急急忙忙的去解決眼下的那個點。

這是第一個見:看見。

我再來講講洞見。

我有一個朋友,她也曾經去支教過半年。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一個平時很害羞不說話的小姑娘,問她要了一個蘋果。她以為小姑娘是餓了,而且手頭上正有事,所以就匆匆忙忙塞給這個小朋友一個蘋果,就去忙其他的事情去了。

咦?奇怪的是,她發現這個蘋果並沒有被馬上吃掉;而且,這個小姑娘後來再也沒有找過她。

她自己後來反思,說了這樣一段話:孩子跟你要一個蘋果時,他想要的或許並不是一個蘋果。如果你真的給了他一個蘋果,他就以為你只能給他一個蘋果。 — — 聽起來有點繞 — — 但這句話展現了非常好的洞見:孩子們的需求可能是被關注,或者一段陪伴時光,蘋果只是她展開這段對話的一個契機、一個工具、一個手段而已。但我們卻只給了表面上的蘋果,沒有回應真正的需求。

當我們洞見他背後真正需求的時候,我們能給的就不只是一個蘋果了。

怎麼更好地洞見?

當你發出各種各樣的象聲詞 — — 咦?Aha?嗯? 當你看見這些意外的時候、矛盾的時候、衝突的時候,抓住它不要放過,因為在這後面很可能有更深的洞見。

我要分享的第三個詞是遠見。

這個詞經常在管理學、領導力的培訓中見到,比如說提升你的遠見,好像所謂遠見就是你能夠探測未來、洞見未來、穿越未來,三年五年後的事看得很清楚、說得很準確。

可是這也常帶給我們很大的困惑,世界這麼複雜,信息如此的多元、錯綜,我們現在很年輕,我們也沒有什麼能力,也沒有經驗,怎麼能看到預測到三年五年以後的事情?

這裡我想說說,什麼是真正的遠見。

在兩個星期之前,我跟廈門的一個非常優秀的兒童教育團隊 — — 大兒童 — — 做過一次公共訪談。大兒童介紹他們怎麼去做教育創新的故事,分享了很多的體會。

在這次公眾對談上,或者說幾乎每一次這樣的教育創新分享活動裡,人們都不免要問出同一個問題:「 你們做教育創新,做得是很好。可是太小眾了,怎麼生存?怎麼活下去?你們怎麼規模化?」

就像親戚朋友們可能常常會問在座的小夥伴,你們去支教?不去讀書嗎?怎麼找工作?怎麼生存?

大兒童的創始人晨曦是這麼回答的:

她說,當我們在討論生存、活下去、規模化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要重新定義什麼是生存。

「什麼是你所認為的生存?什麼是你所認為的規模化?對我們大兒童來說,我們老師的工資在當地算還好,我每天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每天都在成長,家長也在更多地認可我們,我們一步步在往前走,我覺得我們活得挺好。」

「我們並不認為規模化就是開出無數的店或者開出無數新的場所,我想規模化是我對教育理念的實踐,這是我所定義的規模化。」

他們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所以什麼叫做遠見?

遠見並不是我們具備看穿三年以後的能力,遠見是說你可以去重新定義那些熟視無睹的詞,去找到你所賦予它的意義,並且成為你行動的指向,從而開拓你所認可的未來。

這是我們認為的遠見。

這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三見:看見、洞見和遠見。

我在本次大會的宣傳冊頁上看到一句話,「生活從擔當開始」。如果我們真的要掌握擔當的能力,掌握所謂「三見」的能力,其實也是從生活中開始。

我是群島教育加速器的發起人,群島是一個教育創新和教育創業者的學習社群,在這裡面我們經常會一起探討生活中的各種「三見」,還會把它做成廣播節目,分享給更多的夥伴。

我的同事顧遠,前段時間分享了一個生活中的「三見」,

他說在霧霾天的時候參加活動,會發現一個問題,他是現場唯一戴口罩的人,而且不僅如此,他戴了口罩以後身邊的人都很同情他,說南方人不習慣了,或者說還是你會保養、會保護嗓子,還有人說今天算好的了,前兩天霧霾指數更高。

所以這裡就有了一個洞見,他說,我忽然意識到此時戴口罩有三種作用,第一,保護自己脆弱的呼吸系統,第二,共情人群中那些少數的異類,第三,無形的倡導。

在這樣的看見和洞見之後,他重新定義了這個戴口罩行為背後的意義。所以在他後來參加很多活動的時候,只要是霧霾天,他都會戴上口罩。

於是,在一周前成都舉辦的「有點美」 教育論壇上,他和另外一位嘉賓,一起帶上了口罩。這一天,成都霧霾指數高達180以上,而全場200多人,沒有一位意識到這個問題。

全場只有兩個人戴口罩,看起來有點奇怪。

但是當人們發現他們倆帶了口罩後會主動詢問:「你為什麼帶口罩?」於是他們解釋他們的原因,並告訴了人們這個行動背後的意義。

在會後,有幾位看到他們戴口罩的小夥伴,還湧現出了一個新的主意:下次可以將白色口罩和彩繪筆提供給參會者,這樣每個人都可以繪制出自己的彩色口罩,並且驕傲的戴上。這樣,大家都會覺得:可以戴口罩,應該戴口罩,而且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你看,生活中的一場看見、洞見、遠見變成了一種新的可能。

同樣的,我們還可以在夥伴中練習我們的「三見」,這也是前兩天在群島裡發生的一個事情,我也覺得特別好玩。

我們有一位教育創業的小夥伴,他忽然看見了這樣一個現象。這個動畫片我們都知道是什麼,小豬佩奇。

他說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小豬佩奇的中文版裡面的普通話,無論是媽媽還是喬治,都是標準普通話!

但如果你去看小豬佩奇的英文版,你會發現他有各種英文口音,有些是法國口音的英語,有些是倫敦本地口音的英語,有些是威爾士英語,並沒有統一。

他把這個看見分享給大家,於是大家在各個角度開始了不同的洞見和重新定義的遠見。

大家會談到多元的視角開始從孩子們的視野甚至思想中消失。有沒有一天小豬佩奇中文版會出現粵普、川普、滬普甚至藏式漢語?如果語言只是交流工具,口音那麼重要嗎?

甚至在語言的某個層面上,口音被賦予了價值判斷,變成了我們評判人的標準,阻礙了在我們面前活生生想跟我們交流的人。

我以前還真的沒想過這個問題。

不僅如此,群島的小夥伴借看見和洞見又湧現了新的活動,我們找了一首詩,然後用各種方言去朗讀它。

很快,十個十五個二十幾個小夥伴都用自己的方言來朗讀同一首詩,我們還把它們做成了這樣一個海報,然後在朋友圈裡去傳播,告訴朋友這件事情,很多社群之外的小夥伴也參與了這個活動。

為了讓大家也感受到這一點,我選取了三段,我們也一起來聽一聽吧。

是不是很好聽?

我們再回顧一下前面這個活動湧現前的三見。

如果沒有前面的看見、洞見和遠見,那麼用方言讀詩,僅僅是一種好玩的舉動,我們可能做完了就一笑而過。

但正是群島社群里的小夥伴們前面一起討論過的看見、洞見和遠見,讓整個湧現的活動有了不同的含義,並且帶給我們無論在教育工作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了不一樣的行為,從而就帶來不一樣的未來。

舉個例子:我以前也會不由自主的根據一個人英文口音是否標準,來一眼判斷他的水平。這一次之後,我就會自我覺察到這一點。

在我的教育工作當中,有些小朋友會歧視農村來的孩子,或者歧視插班生,以前我們告訴大家不要這麼做,但現在我可能也就帶領孩子們去閱讀方言,去朗讀方言,去領略其中的美,去理解什麼是多元性。

所以這樣的遠見又帶給我新的行動,產生新的可能,並帶來了新的味道。

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有擔當,首先是一種能力。什麼樣的能力?有看見,有洞見,能遠見。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三見」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今天開始。

在今天接下來的大會中,你能不能主動地去看看更多的東西,問出更多的why,當發現自己問出「咦」「Aha」「嗯」等象聲詞的時候,能夠抓住,並且重新定義自己以前認為的很多東西,從而導向自己的行動,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從此時此刻開始,我們也許都可以問大家一句,或者問自己一句「今天我們『三見』了嗎」,並在這過程中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找到生長的方向。

謝謝大家。

Aha社會創新學院

Aha,創新催生公民 教育通向自由

我們的公號文章皆為原創,探討 「社會創新、教育創業、社會投資」等主題。我們希望透過這些文章,呈現Aha在這些領域內思想的深度、視野的廣度,和對行業發展的前瞻。希望讀者們可以從中獲得實踐上的啟發,並享受閱讀和分享時帶來的快樂。

微博:新浪@Aha社會創新學院
微信:AhaSchool
聯繫郵箱:info@ahaschool.cn

歡迎幫我按 5 次免費的綠色拍手,讓我有一點點稿費可以繼續寫東西和轉載好文跟大家分享

--

--

栗子南瓜
魚水教育催化劑 To Be Educational Catalyst

致力於成為學習生態系統催化者,正在研究、設計和實踐教育創新、集體智慧、複雜/ 學習生態系統。http://fb.me/ToBeEDUcatal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