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顧遠:讓我們在教育創新的路上自由成長,就像我們希望帶給孩子們的一樣

教育創新創業者的價值實踐共同體是怎麼做的呢?

--

Aha小編的話:

上週,「2019群島」 的20個教育創業團隊做了第一次線下的集中學習,為期四天。在最後一天的晚上,應小島們的要求,顧遠做了一場即興發言。

本文便是那場發言的文字稿,從中可以管窺在群島學習是如何發生的,以及群島作為一個教育創業者的價值實踐共同體,它的調性是怎樣的。

感謝來自19年小島 「如是童稚」 的創始人 Lisa 根據現場錄音整理了文字稿,經作者校對略有增刪。

群島2019啓動開幕辭

群島今年已經是第四年了。這幾天,2018 年的小島們正陸陸續續地收到各自的畢業證書,而諸位在長興營裡正式地開啓了自己在群島的學習之旅,每日沈迷學習無法自拔。18 年的畢業了,19 年的進來了,這種感覺我自己會覺得特別享受,有一種生生不息的感覺,不斷地循環,不斷地往前進步。

此刻,在這幾天的線下集中學習結束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有一個發現就是:在群島的學習體驗很特別,我們似乎很難和沒有像我們一樣實際參與過的人們去描述它,也就是說非親歷,無以表達,無以感知。

(現場有小島回應:「這是一個痛點!」)

是的,因為很難跟他講清楚我們的感受。

我們可能會跟他說:「你有沒有參加過一個學習的營,每天我們都不捨得睡覺,沈迷學習無法自拔。」 或者你會說:「你有沒有參加一個學習活動,第一天居然全部是即興訓練和即興表演。」你還可以告訴Ta: 「我們這幾天里沒有講課的概念,全都是自己先去做一些事情,有了實踐再一起反思復盤,一起總結提煉,然後我們就這樣成長了。」……

沒有體驗過這些的話,純粹語言的介紹就會顯得很蒼白。也許你最能讓 Ta 真切感受的就是問他:「你什麼時候參加過一個活動,開幕致辭是在結束的時候才說的?」

就像我們現在這樣。

剛才大家希望我來說幾句的時候,我確實想了一下,如果我是在四天前剛開營的時候講同樣的話,可能諸位也同樣難以真切理解我要表達的內容。而此刻,似乎我都已經不用再說些什麼,大家已經體驗過了,感受到了,理解了。 我們會發現這幾天的學習反復呼應的不正是那句著名的「群島黑話」嗎。是哪三句來著?十二個字。

(現場小島們回應:「自我覺察、刻意練習、形成習慣。」)

我們不正是這麼做的嗎?我們希望別人怎麼成長,我們自己應該也是這麼成長的。這就是學習。

回憶一下這幾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什麼?

從第一天開始就反覆和大家講,群島非常在意的是培養底層的元認知、思維方式,重視底層方法論的轉變。

表相上的方法、工具、技巧無窮無盡,如果不知道原理,不改變思維,便很容易陷入其中,誤用、亂用。而這種轉變不是通過灌輸,不是通過發個講義給你講課,而是讓你真的體驗到,使你真的發自內心的覺得原來用新的方式可以做成事情,並且可以做得更好,更符合這個時代的特徵,更符合我們的價值觀,符合我們的教育理念。

我們說學習應該基於學習者真實的需求,激發 Ta 的興趣和熱情。那我們自己是如何學習的呢?這幾天我們湧現了多少個學習魔力塊?這些魔力塊是誰發起的?是諸位自己。

今天下午每個魔力塊的發起人都上台做了陳述,然後我們可能平生第一次看到學習的機會是要靠搶的。學習不就是這樣自然發生的嗎?我們是不是希望我們想要影響的孩子們、家長們、老師們也能有這種學習狀態?

我們自己先體驗過了,然後我們可以反思:這種學習狀態是怎麼發生的?非常簡單,因為這些學習的內容是我們真的想學的,學習的方式是我們共創的,學習的過程是有樂趣的,學習所帶來的成長是我們看得見的,我們當然就會沈迷學習無法自拔了。

接下來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學習是跟誰學?

我們彼此啊。

在很多的會議和培訓上,人們往往喜歡把現場的 PPT 拍下來,雖然回去之後基本不看,可能是覺得拍下來了就掌握了這些知識。但這幾天沒什麼人拍我們的 PPT,因為上面幾乎沒有什麼字。PPT 只是一個引子,學習發生在我們彼此的對話過程中,在我們互相復盤的時候,從反思和經驗分享裡面提煉出來的。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 「他人即老師」 嗎?

今年群島已經四年了,小島有近70 家。這些小島裡面藏龍臥虎。

諸位裡面有上過 「三有」 的PBL課程的,「三有」 是17 年的小島。今天國內提到 PBL 課程大概不會不提到他們;而提到家庭場域的 PBL大概不會不提到 「萌克」 的鄧豪,他是16 年的小島。提到兒童的信息素養和獨立思考,很多人一定會想到「蜂窩兒童大學」,那是最早的一屆小島;提到城鄉結合部孩子們的社會化學習,很多人一定都知道「大兒童」……

小島裡面還有觀星、觀鳥、帆船的高手,做營地的高手,做親子教育的高手,做性教育的高手 — — 每年我們都有一個做性教育的機構,今年進入群島的是上海性教育一姐(愛本源性教育的創始人陳靜)。

群島裡面有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教育形態,每一個看起來可能都是小小的,但是合在一起,相互學習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學習的素材、學習的對象這麼多,還就在我們身邊。諸位今天能發起這麼多魔力塊也正體現了這一點。

當大家在後面兩個月里自己在這些魔力塊真實學習的時候,就能更加深刻的體驗得到 「社會化學習」 的那十五個字。

什麼叫「學習在窗外」,打破學習的場域,學習真的不一定非要在學校里發生的。「他人即老師」,真的不是一個專門什麼大咖大牛,或者專職做老師的人才能在這裡給我們講課,周圍的所有人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以及「世界是教材」,真的原來學習素材可以這麼多,這麼好玩。

在場有參加過群島大會的,我相信你一定會非常難忘那份體驗。余夢(19年小島「魔數盒子」的創始人)那天在群裡面說: 「哎呀,參加群島大會我都有點迷糊了,每天睡四個小時。」 我當時很想接一句:「什麼,四個小時?多了!」 根本學不過來,因為你會覺得睡覺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為你真的停不下來,世界都是你的教材,非常多可以學習的東西。

群島是一個價值實踐共同體,用通俗的話來說它是一個社群。

我非常不喜歡用 「社群」 這個詞,因為這個詞已經變得有點惡俗了。但凡有幾個人組一個群都聲稱自己是一個社群。經常聽到有人說 「我管著好幾個500 人的社群」、「我社群運營得可好了。」 對比一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共創了一個真正的社群。

社群如果只是聚集了一群人,這群人只是圍繞少數幾個人或者一個人的話,這其實還不算是社群。它和我們在教室看到一群人圍著一個專家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一個社群是有自己的 「星河」(群島黑話:北極星和設計之河)的。我們這群人聚在一起有共同的目標,有共識的基本行為準則。

這些行為準則甚至不需要有人專門去監督。太多的群裡面都是由群主來寫了一些群規,可能還很長,丟在群裡面,誰不遵守就把誰踢出去或者說他兩句。但在群島的群裡,你什麼時候見到群規了?從建群的第一天起,就沒有人發過群規,但所有人都會隱隱地覺得,我們知道自己說一句話做一件事的時候,是不是符合群島的調性;知道在這個群裡面怎樣的方式最自在、最舒服、最被別人接納,最能創造價值。

社群還有一個重要的標誌,社群的成員是會主動做出貢獻的。

如果一個社群裡面所有人都是被動的在那裡等待,被動的輸入,就像經常在一些群里看到的,有人說 「群主我需要一個資料,群主能不能幫我找一下」 ,然後群主 「嘩」 一下給了他一個資料,然後所有人都說 「群主太棒了!群主萬歲,群主好」 。這看起來熱鬧,但它不是真正的社群,所有人在期待一個人,這也不是真正的教育。

在群島這個社群裡,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都能貢獻,你的貢獻是有價值的,而你被別人認可的最好方式正是因為你給別人做出了貢獻。

因為你貢獻了很多,別人會知道你是一個非常願意分享的人,跟你在一起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你天然就會獲得自己的影響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喜愛。這些都不需要外界的權威來賦予你,這是你自己掙來的。所以在群島有一句黑話:「所有的成就感都是自己掙來的。」

當2018 年群島大會結束的時候,最後我們這些共創的小島聚在一起,大家一邊聊天一邊喝酒都非常高興,所有人覺得遇到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

有小島過來告訴我說:「顧老師,謝謝你。」 我當時說得非常清楚。我說:「不用謝我,你的成長和這一刻的體驗都是你自己掙來的。」

你只有經歷過、體驗過、創造過,你才能享受這一刻。別人賦予你的都達不到這樣的水平, 高光時刻都沒有那麼高,那麼亮。

一個真正的社群應該帶給社群中的每一位成員主動貢獻的機會,支持他們 「掙來」 這樣的高光時刻。

說到這兒,我想起前不久,Sherry 和小棋(群島工作組的兩位成員)在某個場合做了一個分享,介紹了群島的一些做法和體會。他們做完分享以後,聽眾給他們提了很多問題。小棋和 Sherry 後來把這些問題做了匯總,丟在我們工作群里。當時我看了之後就特別樂,因為那些問題都問了什麼呢?

問的是 「你們是怎麼監管小島們的?」、「你們怎麼追蹤小島們的成長?」、「你們怎麼調動小島們的積極性?」 ……

我們幾個人當時真的是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彼此在相視一笑。我們當時在群里說這些問題我們真的從來沒有問過自己,這些詞在群島裡面從來就不會出現。

我們從來不思考怎麼監管別人成長,也從來不思考怎麼調動別人的積極性。諸位覺得你們的學習積極性還需要調動嗎?攔都攔不住,晚上兩三點鐘還不睡覺,哪裡還需要調動積極性啊。我只會跑過去跟你們說:「差不多了,明天還要學,該休息了,明天還要繼續。」

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思維和行為範式。

對比一下群島裡我們常說的黑話。

我們說 「不要過早的愛上自己的主意」 、「不讓自己羞愧的原型不是好原型」 ;

我們思考的是怎麼能夠更好地做到 「自我覺察、刻意練習、形成習慣」;

在群島,「當一句話你不知道該不該說的時候,說;當一件事情你不知道該不該做的時候,做。」 ……

類似的黑話還有很多,這些是群島的調性。

現在大家已經透過體驗感知到了群島究竟是什麼。

第一、 群島是一個教育加速器。幫助諸位每一位教育創業者把自己的業創好,把我們認為好的教育不僅要說出來,還要做出來。

第二、 群島是一個價值實踐共同體。這就意味著我們有共同的星河,每個人都既是輸入者也是輸出者,我們可以有很多共創。

還有第三,群島是一個教育創業者永不畢業的大學。

你們知道往屆的小島們收到的畢業證書上面寫的是什麼字嗎? — — 是 「永不畢業證書」 。

所以諸位,一入群島深似海 (現場有小島接了一句:「從此跟床 say bye-bye。」)。從此學習就永無止境,變成了一場無限的遊戲。

今天是我們四天線下集中學習的最後一晚,但只是在今天這個學習場域里,此刻是最後一刻。同時,從這一刻起,我們也開啓了另一場學習,開始了更多的學習。這樣的過程無窮無盡。

接下來的學習歷程會如何推進,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我的設計,不取決於群島的設計,而是取決於諸位將如何參與。

我突然為我的這場即興的在閉幕的時候做的開幕致辭想到了一個標題:

「讓我們在教育創新的路上自由成長,就像我們希望帶給孩子們的一樣。」

好了,我們吃飯去吧。

Aha社會創新學院

Aha,創新催生公民 教育通向自由

我們的公號文章皆為原創,探討 「社會創新、教育創業、社會投資」等主題。我們希望透過這些文章,呈現Aha在這些領域內思想的深度、視野的廣度,和對行業發展的前瞻。希望讀者們可以從中獲得實踐上的啟發,並享受閱讀和分享時帶來的快樂。

微博:新浪@Aha社會創新學院
微信:AhaSchool
聯繫郵箱:info@ahaschool.cn

歡迎幫我按 5 次免費的綠色拍手,讓我有一點點稿費可以繼續寫東西和轉載好文跟大家分享

--

--

栗子南瓜
魚水教育催化劑 To Be Educational Catalyst

致力於成為學習生態系統催化者,正在研究、設計和實踐教育創新、集體智慧、複雜/ 學習生態系統。http://fb.me/ToBeEDUcatal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