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島|周賢:寫作,讓少數人找到少數人

為什麼我們需要把好的教育寫出來?以及該如何寫?

--

本文授權轉載於群島大學

你的鎧甲是什麼做的。烏龜?

我問了一聲,並得到回答:

它是用我積蓄的恐懼做的,

它是用我長久的沈默做的,

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它更堅固的鎧甲。

— 格羅斯曼《生存與命運》

最近,在剛剛結束的群島「組織進化TOTs營」裡,有位小夥伴分享了一篇來自進化型組織博組客CEO在疫情後的訪談文章。

(注:博組客(Buurtzorg)是歐洲荷蘭最著名的社區養老服務公司,以自主管理的形式支撐起全球近1000多個工作小組、總計約15000多名員工的工作;這家公司總部僅有30名服務人員,配有18名專業教練。其組織文化和運作機制都非常的人性化且高效,在極其複雜難以標準化操作的養老服務行業,16年時間從4人做到了萬人規模,業務遍及全球。是《重塑組織》這本書中的進化型組織案例之一。)

在這篇文章裡,博組客CEO Jos de Blok談到,在整個疫情期間,這家公司採取了各種靈活機動的回應措施,也談到了自己是如何一貫如此的堅持組織的人性原則。

其中,訪談者提出一個問題:

訪談者:聽起來你(指博組客CEO Jos de Blok)不斷的寫各種博客文章、或者提出各種(對於宗旨、對於現實張力和團隊共同回應)的反思問題,是你在保持這個機構文化活力的角色中的重要動作。

Jos de Blok:是的,但我認為每個人都(表達),每個人都覺得他們也能這樣做才是重要的,我的觀點並不比別人的更重要。當然,由於我這種連續性的寫作,不斷分享想法或價值觀的方式,你會看到很多人對此感到信任,或者感覺到「啊,這也是我的想法」。

(在博客中)我嘗試寫出來的是「我認為大多數護士的感受」 — — 所以我寫作的是一種集體感受。當然,對任何事情來說有很多種不同的意見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當組織裡有一種普遍性的想法或者思維,能夠貫穿多年的讓每個人都覺得不錯,都覺得也是自己認可的,那麼我便可以把這個分享出來。

當我在一個派對上,或者在某個活動中,人們跑過來和我說「我(看了你的文章),感覺很棒,我們也要選擇像博組客那樣的(以人為本的)方式工作」,這令我非常欣慰。

(為什麼能夠不斷表達的)關鍵在於,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興趣,我從我所做的事情中有所獲益,我可以實現自我發展,我可以用我的所有想法和真實的自我來產生價值。

看到這裡,我忽然想到了群島持續開放的《給教育者的寫作課》。與一般的文學寫作課或個人自由寫不同,群島的寫作課,既是來自於寫者這個角色- 一個教育者的個人書寫,同時又是基於所有寫者們的共同願景:「好的教育不僅要做出來,還要寫出來」的公共表達。

顧遠曾經寫過一段話:

對這些教育創變者們,我常說的一句話是:「小即是美,而大是必須的。」這裡的「大」,並非是指把自己的機構做大,把市場份額做大,而是指 —

把自己對於教育的看見、洞見、遠見,傳遞給更多的人,影響更多的人,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教育的變革中來。面對教育種種的沈痾,面對千千萬萬孩子對於好的教育的渴望,把好的教育的理念和實踐傳播出去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延伸閱讀:周賢:看見,遠見,洞見

01

把好的教育寫出來

並不是要當網紅賣東西

曾經有一位互聯網評論人談到一個觀點:「一個現代企業應該向公眾保持必要的透明和開放,CEO 則是聯結企業和公眾的關鍵接口之一。過於低調的企業家,其實是有悖於人們對一家現代企業的要求的。悶聲發大財這種傳統的生意經,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我是非常認可這種說法的,教育團隊尤其應該如此 — —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成為所謂的電商網紅;而是說,在這個時代,人們越來越期待瞭解產品/企業背後的人性特質(誰在做這件事,他們為什麼做,他們是怎麼做的 ……),以判斷是不是值得購買、支持或介紹給自己的朋友。

打個淺顯的比方:就像一家餐廳如果開放了自己的透明廚房,那我們會更信任他們的菜品。

反觀很多教育機構的公號,就會發現基本上都是廣告:要麼都是開課信息;要麼是某個活動的圖片集成;如果偶爾有一些CEO或者核心老師的照片或者介紹,往往是 「萌萌噠剪刀手」 , 或者一溜的 「叉腰職業照」 …….

當然,這些內容也需要;但是在今天這樣的時代,遠遠不夠。

很少有教育機構通過各種角色來講述: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們又是如何理解這個領域的,我們是如何開發自己教育產品的,我們跌過多少坑,吃過哪些虧,有怎樣的發現 ,我們是如何思考的,教育中哪個部分我們特別重視為什麼,哪些用戶帶給我們特別的啓發和收穫 …..

我們應該能夠有意識地、持續地講述,把自己整個 「做菜的過程」 ,也就是對自己的教育開發或者團隊成長中的「思考過程」展示給大家。

02

把好的教育寫出來

是讓更多的人一起體驗成長

幾年前,我在《讀庫》上看過一篇非常優秀的文章:《AKB48 的養成史》,直到今天都印象深刻。

AKB48 如今長紅日本,當年卻是一個N無女團:無名氣無資金無背景無渠道 ….. 嗓音也好外貌也好競爭力也好,也只是普通而已。但是她們卻採取了與眾不同的路線:共同養成式 (與粉絲共同成長式)。(事實上,正是AKB48開闢了後來我們都很熟悉的各種成團娛樂節目模式)

傳統的歌手或者樂團路線,屬於 「瀑布流式開發」 :由大公司簽下歌手,暗暗在公司內部進行培訓和包裝若干年,然後在某個時點「再以完美的包裝,全方位的投入」 推出市場,面向公眾,並期待由此一炮而紅。

AKB48 卻採取了完全不一樣的 「最小可行」 做法:她們在自己最弱小最不完美的時候,就開始不斷到公開劇場演出。

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幾個聽眾,無限尷尬。但是她們堅持每天都演(每天都在交付),並根據每天來自觀眾的真實反饋來調整自己的演出和提升能力。同時,她們也不斷把自己是如何成長的,如何調整的,每天的心路歷程等等…… 通過各種社會化媒體,傳遞給自己的早期用戶。

結果,這些早期用戶們對她們無限忠誠:堅持捧場,幫她們提高能力,傳播各種消息,提供各種資源 ….. 當她們在成長,這些一路陪伴她們走過來的用戶們,既無限欣慰,也充滿了成就感。

如果把AKB48比做是一個創業團隊的話,那麼從產品到模式,甚至市場本身的形成過程,都構成了整段體驗;而這一路走來的整段體驗,是 AKB48 和用戶們共建出來的。

我們參與的,熱愛的,並不僅僅是某個產品、某個活動、某個人 … 而是自己從一開始就參與,感受、幫助其成長的那段體驗。

就像小王子和他的玫瑰:「正因為你為你的那一朵玫瑰花費了時間,才使這朵玫瑰如此的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小王子和玫瑰都共同體驗了這一段成長過程,而這樣的體驗才是最寶貴的。

讓教育用戶、讓家長、讓孩子… 感知、並參與到我們的教育創造過程中來,而不僅僅是 「消費最後的成品」 。

03

把好的教育寫出來

是讓少數派找到少數派

群島的夥伴們常常說:我們每一個都是 「少數派」,我們走的都是 「少有人走的路」 。與此同理:願意選擇我們產品和服務的用戶,也是他所屬人群里的少數派。 — — 否則,他就不會來選擇我們的 「非主流產品」 了,甚至,連嘗試都不願意嘗試。

南加州大學的公共政策教授 Halkett 的文章《The sum of small things : a Theory of the aspirational Class》裡談到一個概念:有抱負人群 (Aspirational Class),也就是那些更願意把錢花費在 「無形消費」 上的人:如服務、教育、醫療、人生質量等等。

由於無形消費所帶來的價值不是一眼就能看見的,而且回報也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顯現,所以更需要人們有分析、思考、辨別這方面價值的能力和勇氣。

無形的,才是最貴的。真正好的教育產品提供的正是這樣的價值。

幾乎每一個家長,都希望通過教育來通往更好的生活,給下一代創造上升空間。但是,知道如何選擇,敢於真正去選擇 「少數派教育」 或 「創新性教育」 的人必然是不多的。

選擇我們產品的用戶,必然是ta那個階層裡的 「有抱負人群」。

比如有一個教育團隊,通過閱讀和遊戲來支持流動兒童的成長。到這個機構來上課的孩子的家長都是打工者 — 一般人眼中的所謂 「弱勢群體」 。當他們願意把孩子送到我們這裡來上課,而不是去上其他培訓班或者隨意讓孩子放羊時,他們就是打工者群體里的 「有抱負人群」。

幾乎所有的 「有抱負人群」 ,都會更主動、更願意思考、更期待獲得充分的信息,更在意過程中的參與感和自我成長感。同時,選擇是需要成本的,「無形消費」 所帶來的回報不確定性,也會給這部分 「隨時思考著」 的人群,帶來時不時的焦灼和緊張 — — 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會不會付出代價。

所以,我們的教育書寫也許就是一種不錯的溝通方式。讓 「少數派」 和 「有抱負人群」 走到一起,及時溝通充分信任,減少顧慮和焦慮,讓每個人都不是孤島。

04

顧遠在《社會創新啟示錄》一書中曾經寫到:「任何一個社會創業,不僅僅是提供社會性產品或服務,更要有雄心壯志來推動所在領域的變革。

而這個推動並不意味著要做多大的動作,或者非要參與政策的制定,而是不僅僅只關注自己的產品、自己的團隊 …… 也要花一定的時間和智慧,去思考和研究你所在領域所在行業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把你的思考和研究、討論和想法、態度和立場、價值觀和DNA …. 通過巧妙的設計,變成適合的聲音,傳達給你的用戶、支持者、影響圈 ….

作為教育變革者,我們要發出獨立的聲音和獨到的見地。

舉個例子:

一些做助殘的機構號稱服務成千上萬的殘障人士,但是從來沒有看到他們做過這方面的研究,發出過對這個領域的思考,或者在殘障權益上做過任何推動。

一些做創新教育的機構,除了海報上寫著現成的、抄來的廣告語,從沒有明確表達過他們對於現行教育領域的思考,或者他們自己對於教育創新的理解。

我們的寫作,還應該包括這一部分的思考和記錄。 表面上看起來,這些工作好像和產品/服務本身沒有關係。但是,對內,讓全部同事更加瞭解機構做事的意義、方向;對外,彰顯了我們在這個教育細分領域的專業性。更關鍵的是:這才是一個致力於社會使命的教育創變者的應有之義。

此時,可能有些小夥伴會擔心:我們的研究能力不強/寫作能力不強/大家都在一線服務崗位/ 忙著服務沒時間…… 寫不出來啊。其實,一步步來,哪怕最開始就寫幾百字,「 完成比完美重要」 。我們可以不斷的練習,不斷的迭代啊。

05

把好的教育寫出來

是在構建組織內部的學習庫

很多教育團隊都喜歡撰寫大部頭的、條文式的 「工作方法、企業文化、執行規則、內部學習檔案」 ….. 新人來了,就扔給他一本,或者讓老員工帶讀解釋。

你們真的覺得有效果嗎?

看過《人類簡史》的小夥伴都知道,作為智人後代的我們,喜歡講故事聽故事,並且讓故事把我們聯結起來、傳遞信息、形成共識。直到幾十萬年後的我們,依然喜歡看八卦故事 …..

我們日常的教育寫作,其實就是那些經過思考的故事,或者一路成長的旅程中,那些經過反思、經過回顧、有所感觸的故事。而對於不斷增加的新成員,Ta也可以參與其中,去閱讀,去寫作,去共同創造。

教育故事恆久遠,一顆真心永流傳

好啦,最後一部分:

06

那該如何起筆呢?

如果你已經有點心動,那就開始起身動筆吧。如果你已經開始動筆,還有一些建議或者技巧:

  1. 用真人的口氣和立場來寫,如 「我」 :來自於我的思考,想法,行動,收穫、遺憾 ……
  2. 講故事,而不是灌輸:不要大量的堆砌教育概念。人們要看的是 「動態的真人的透明廚房」 ,而不是一本《菜譜大全》。
  3. 不太放心的話,可以從內部分享開始,慢慢擴散到支持圈、早期用戶,或者選擇性的發佈到公開場合。
  4. 有些教育夥伴說,有時候覺得自己 「還不是很有威望的教育專業人士」 ,和家長或者用戶溝通的時候會有點心虛。其實,這個擔心可以完全不必有。

在傳統的教育思路裡,我必須得是一個大專家,完美出現,力壓群芳 …. 其實怎麼可能呢?又不是AI 。

而我們新一代教育創業者的思路,完全可以展現另一個維度:

「我並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獨霸這門學科,而百科全書式的回答也不能解決你(作為學習者)真正的問題。我作為一個教育者,要展現的是我真正瞭解你的需求,共情你的感受,並帶領你快速學習,找到方法、掌握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教育寫作,恰恰可以更好的幫助你的用戶,那些渴望自我成長的學習者們,更好的感受到這一點。

好啦,各位優秀的教育者,

你準備好開始「把好的教育寫出來」了嗎?

如果你還想和一群教育夥伴共同學習如何更好地寫作,「群島寫作課」(2024春季班)將在5月9日開班,歡迎報名。

--

--

栗子南瓜
魚水教育催化劑 To Be Educational Catalyst

致力於成為學習生態系統催化者,正在研究、設計和實踐教育創新、集體智慧、複雜/ 學習生態系統。http://fb.me/ToBeEDUcatal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