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達5級或以上程度的學琴者,必定學習奏鳴曲,皇家8級考試的Pieces List Part B幾乎清一色奏鳴曲的一個樂章。我通常笑稱為「咒怨曲」,因為技巧要求很高,歌曲又長,而且花很多時間練習,日日埋怨難度太高。
在古典時期,奏鳴曲在獨奏界別佔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它將音樂簡單分成旋律與伴奏兩部分,伴奏再不是旋律,而是不斷重覆的音型,例如下圖左手的Do me so me, Do me so me……
謝謝這群作曲家,否則我們一生只能彈又沉悶又困難Fugue了🤣
我不算彈很多奏鳴曲,倒能分享以下六個學習心得。
一. 先學小奏鳴曲
彈完Everybody的歌仔,先面對小奏鳴曲,其格局和奏鳴曲相似篇幅較短,技巧難度較低,大約三至五級程度。我想無人未彈過Clementi的六首小奏鳴曲吧,每一首很動聽。
二. 由第一樂章開始
奏鳴曲有三至四個樂章,雖然很重要且有關連,但初學者不願意嘆慢板,或不覺得動聽。有見及此,選擇主題最鮮明,技巧最精彩,旋律最動聽的第一樂章,這個樂章認真學習,至少用兩至三個月。
至於其餘的樂章,可不必要求學生完成,因為各樂章難度有異,未必應付至如,例如貝多芬《月光》第一和終樂章。而且學習主要目的不是要限時完成20首莫扎特,32首貝多芬,而是掌握彈奏古典時期樂曲的方法。
三. 分成小段
我常常強調分段練習的重要,多麼長的奏鳴曲當然不例外,它通常分為呈示部、發展部和再現部三大部分,聽得多就會知道怎樣劃分。奏鳴曲技巧難度甚高,按以上劃分也覺得太多,因此我會把每一大部再作細分,每一課累加一部分。無論神經速或嘆慢板,必須保持一貫速度,從而完成一個樂章。
以前我試過同時練習呈示部和再現部,因為只有調式不同,節奏和分句大同小異。不過貝多芬的作品是行不通,因為他在再現部再加以發展展示更巧妙的樂段,等於學新的段落。不如從一順序學習。
四. 努力克服以十六分音符組成的旋律及伴奏
這是眾多學生,包括本人遇到最困難的關卡,就算我怎樣努力練習,總是被老師以「not even 」回頭重練。其實彈這些段落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 Clarity。
用緩慢速度彈奏從不會有問題,當我調快一點就會出現問題(例如104 bpm跳上116 bpm咁少都有),這個問題偏偏在「你彈了好多次都一直沒問題」的樂段出現(如下圖),其原因是手指靈活度不足,因此練習產生無窮怨氣。
欲達成這個要求,需要用非常手段才能解決,包括「長短短長」、「神經速」等。
五. 探索作曲家渴望營造的音效
古典時期作曲家如貝多芬,他創作音樂嚴謹,彈法和記號不會隨便添加,從不會寫廢話,所以我們必須跟足指示。每一段落,無論大段主題還是一個音,均有重要的作用。當我不明白,就會不斷反覆聽那幾段,或者用不同效果試彈。
以「合奏音樂」角度也是重要的,因為這時期的作曲家創作大量樂器N重奏的作品,把主旋律當成小提琴,低音當成大提琴演奏,即是當巴赫的賦格曲練習囉。
註:有關效果可從1:45開始聽
六. 莫扎特Vs貝多芬
古典時期有很多作曲家創作奏鳴曲,我只有有限時間學習,所以多數選莫扎特和貝多芬作品。同期還有很多作曲家如海頓,其技巧容易掌握但不好聽(E小調除外),至於舒伯特,它好好聽的,不過篇幅超級長,以8級水平來說,降E大調D568簡直經典,2分幾鐘才出現呈示部第二主題。只有A小調(D537)及A大調D664較為正常。很多老師建議學生考琴試選莫扎特避開貝多芬,因為莫扎特作品的技巧比貝多芬容易,不過做出莫扎特獨有天使般「如歌唱詠」的效果極之困難。
我較喜歡彈貝多芬作品,他的思路緊密,不會寫廢話,每一段精彩萬分。可是每次彈貝多芬的,就會想念莫扎特;彈莫扎特的,就會想念貝多芬。
想展開你的第一樂章嗎?看看我的起步建議,也是動聽之選。
莫扎特
任何一首,除了K310, 457, 576, 533及331,建議先選K283及545
貝多芬
Op. 2 no.1, Op.10 no.1, Op.27 no.2, Op. 79, 建議先彈op. 10 no.1
海頓
E minor, C sharp minor
舒伯特
每一首也很難,稍為簡單有D537和D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