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頭案內所 Mental Info Ep.3 創傷後壓力症 PTSD

Hirama
麵頭案內所 Metnal Info
7 min readJul 1, 2020

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可能導致生活及工作行為改變,在他人的誤解之中,可能會被貼上軟草莓的標籤,今天就來聊聊什麼是創傷後壓力症

在流行文化中,不乏看到許多有關PTSD的作品,舉個最近有名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劇中宋喬安經歷過兒子在戲院被意外槍殺的事件,從此不願意再想起那段痛苦的過去,常常失眠、易怒甚至逃離容易想起傷痛的電影院。

負面情緒、失眠、惡夢等都屬於創傷後壓力症的症狀

病徵

Photo by Melanie Wasser on Unsplash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發生是當一個人暴露於重大創傷事件中,如戰爭、天災、地震、強暴、車禍或親人死亡,使其本人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而產生極度害怕、無助、恐懼的狀態。

創傷經驗再體驗; 過度警覺; 逃避及麻木;出現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負向認知及情緒,這種感受被形容成侵入( intrusive)性的,好像越是不願意回憶起的事情,越是反覆地被想起。無法專心、易怒,疏遠他人,此障礙總期間超過一個月。

DSM-5

DSM-5將PTSD歸類於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

DSM-5的診斷準則如下

A.暴露於真正的或具威脅性的死亡、重傷或性暴力,以下列一種(或更多的)形式:

  1. 直接經歷這(些)創傷事件。
  2. 親身目擊這(些)事件發生在別人身上
  3. 知道這(些)事件發生在一位親密的親戚或朋友身上;如果是真正的或具威脅性的死亡,這(些)事件必須是暴力或意外的。
  4. 一再經歷或大量暴露在令人反感(aversive)的創傷事件細節中(例:第一線搶救人民收集身體殘塊;警察一再暴露於虐童細節下)。
  5. 準則A4不適用於透過電子媒體、電視、電影或圖片的暴露,除非是工作相關的暴露。

B.出現下列一項(或更多)與創傷事件有關的侵入性症狀(始於創傷事件後):

  1. 不斷發生、不由自主、和侵入性地被創傷事件的痛苦回憶苦惱著。在六歲以上兒童身上,可能會在遊戲中重複表達創傷主題
  2. 不斷出現惱人的夢,夢的內容和/或情緒與創傷事件相關。在兒童身上,可能是無法辨識內容、嚇人的惡夢。
  3. 出現解離反應(例:回憶重現[flashback]),個案感到或表現出好像創傷事件重演。(這些反應可以各種不同的程度出現,最極端的症狀是完全失去對現場周圍環境的覺察。)在兒童身上,特定創傷的反應可能會在遊戲中一再出現。
  4. 當接觸到內在或外在象徵或與創傷事件相似的暗示時,產生強烈或延長的心理苦惱。
  5. 對於內在或外在象徵或與創傷事件相似的暗示時,會產生明顯生理反應。
*註:以上的診斷準則適用於成人、青少年和6歲以上的兒童。

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連結

DSM-5與DSM-4的差異

1. 有獨立六歲以下診斷準則

2. DSM-4歸類在焦慮疾患與適應障礙類別

3. DSM-5比DSM-4更清楚區分重大創傷與生活壓力區別

4. DSM-5 D2到D4是新增的,例如 對自我、他人及世界的負面認知,創傷事件因與果的扭曲解讀等等

5. DSM-5取消DSM-4裡面的”急性”及”慢性”,慢性的特徵改為延遲發病的診斷

大腦怎麼了?

目前已知有一些特定的腦區與PTSD症狀有關,它們分別是杏仁核、海馬迴、前扣帶迴以及前額葉皮質。杏仁核會幫我們偵測危險,帶來驚嚇、害怕跟焦慮等負面感受,好讓我們知道什麼時候該逃離現場(fight or flight)。

經歷過重大創傷事故的人,他們的杏仁核常常過度活化,把事發當時的經歷與感受又「帶」回身上,彷彿可怕的經歷再現,在DSM-5裡面,這樣的現象被稱為「再經歷」,它是PTSD的診斷標準之一。

北榮精神部主任 蘇東平主任有做過關於921地震PTSD患者的研究,研究發現PTSD組的左側海馬神經細胞代謝功能明顯低於正常組; PTSD組的基礎皮質醇(cortisol)濃度最低,幾乎是台北正常組及災區正常組的1/3~1/2

治療與康復

  • 認知行為治療: 透過每次三十到六十分鐘,總數約八次到十二次的晤談中,對認知重建、焦慮管理、心理教育等方式幫助個案。另外也有像是藝術治療、減敏療法,一般而言,以認知行為治療對於創傷後壓力症有最顯著改善的效果
  • 藥物: 在藥物治療部分,創傷後壓力症的第一線用藥是血清再吸收抑制劑(又稱SSRIs),SSRI 常見的藥物學名包括了如 fluoxetine、 paroxetine、fluvoxamine、以及 sertraline 等,藥物治療部分目前仍有需多研究仍在進行中
  • 約一半的創傷後壓力症患者在三個月內會痊癒。就創傷後壓力症而言,好的預後因子如下︰
快速發生症狀、症狀持續時間短(短於六個月)、良好的病前功能、穩固而適當的社會支持,以及沒有其他身體的、精神的或物質使用的相關疾病。

陪伴與相處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若這位親友剛經歷過重大壓力,他可能因為過於害怕與恐懼,產生許多感情麻木、迴避行為的現象,此時你可以陪伴她接受專業人員的協助。 建立當事人的安全感。給予安全的居所、適當的飲食、清潔的衣物。若當事人仍舊有不安全感,讓他知道已經離開有危險的環境。 不要刻意去詢問事件細節,不要急著安慰他,更不應拒絕他的感受或情緒表達,請勿一味地要求他:「不用想太多」「不要哭了」。

經過評估後,若是醫師有開立藥物,家人或朋友可以叮嚀個案的服藥狀況,督促其規律的就診。在生活中,親友給予足夠的情緒支持、實質地陪伴他走過生命中最難熬的幽谷,就是最好的幫助。

結論

我們都希望永遠也不要發生重大的創傷事件,如果親朋好友遇到了這些令人難過的事情,我們能夠同理他們幫助他們。如果是陌生人或是工作同事,我們是否能夠更寬容更溫柔地對待他們呢? 但願每個人都能平安歡喜地度過每一天,我們也要善良地對待這個社會的每個個體

--

--

Hirama
麵頭案內所 Metnal Info

寫作拿來維生,雖然文字不能吃但可以活得完整。